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睡眠阻塞症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常表现出晚上睡眠时在深睡状态 ,气道阻塞形成打鼾 ,又称鼾症。有的鼾症也常伴有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Temporo mandibularjointdisturbancessyndrome ,TMJDS)并且伴有其它症状 ,如耳鸣、耳痛、失眠 ,眼症等。鼾症 (OSAS)伴有TMJDS的治疗分析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于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口腔修复科关节专科门诊。时间从 1984年至 1998年 12月 ,从 12 9…  相似文献   

2.
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是人群中较常见的疾病。OSAS可以引起高血压,夜间心律不齐,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甚至猝死。使用下颌前移类(牙合)垫治疗鼾症和OSAS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口面部的负担,对TMU和口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对用下颌前移类(牙合)垫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年后患者TMJ和咀嚼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及鼾症患者人体体重指数、颈围、颅面结构特征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的关系。方法  15 9名欧洲白种OSAS鼾症患者。OSAS诊断标准为AHI>15次 /小时 ,AHI 15次 /小时者为鼾症。每位患者拍摄自然头位X线头颅侧位片 ,临床检查 (体重指数、颈围 )及多导睡眠仪检查。患者又依体重指数 (BMI)分组 ,BMI >2 5 2 5为正常 ,BMI >2 5为超重。统计分析为t检验 ,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结果 OSAS及鼾症患者之间的体重指数及颈围大小无显著性差异。男性OSAS患者的软腭长度大于鼾症者。相关分析结果为AHI与患者的颈围、体重指数、下颌位置、下颌平面角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超重OSAS患者中AHI与颈围及下颌平面角相关 ,而体重正常的OSAS患者 ,AHI与气道宽度、软腭长度相关。超重OSAS患者按性别分组后 ,男性组AHI与体重指数相关 ,女性组AHI与颈围大小相关。结论 在OSAS与鼾症患者之间存在一些气道结构上差异。男性、女性及超重、正常体重AHI的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 ,它们之间存在一些病生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生(OSAS)及鼾症患者人体体重指数、颈围、颅面结构特征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159名欧洲白种OSAS及鼾症患者.OSAS诊断标准为AHI>次/小时,AHI≤15次/小时者为鼾症.每位患者拍摄自然头位X线头颅侧位片,临床检查(体重指数、颈围)及多导睡眠仪检查.患者又依体重指数(BMI)分组,BMI≤25为正常,BMI>25为超重.统计分析为t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结果OSAS及鼾症患者之间的体重指数及颈围大小无显著性差异.男性OSAS患者的软腭长度大于鼾症者.相关分析结果为AHI与患者的颈围、体重指数、下颌位置、下颌平面角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超重OSAS患者中AHI与颈围及下颌平面角相关,而体重正常的OSAS患者,AHI与气道宽度、软腭长度相关.超重OSAS患者按性别分组后,男性组AHI与体重指数相关,女性组AHI与颈围大小相关.结论在OSAS与鼾症患者之间存在一些气道结构上的差异.男性、女性及超重、正常体重AHI的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些病理生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CT)观察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戴用阻鼾器前后上气道形态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阻鼾器治疗OSAS的机制。方法经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确诊为OSAS的轻、中度患者20例,患者正常戴用阻鼾器1~3个月后分别行未戴阻鼾器时和戴着阻鼾器时CT扫描,并对对照组行CT扫描,获取资料。结果OSAS患者上气道腔比对照组狭窄,戴用阻鼾器后各层面径线、面积均增大。结论OSAS患者上气道腔存在结构性狭窄,戴用阻鼾器后使其上气道结构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者,戴用改良的肌激动器(阻鼾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夜间多导睡眠(PSG)监测,观察和分析戴用改良的肌激动器(阻鼾器)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戴用改良的肌激动器(阻鼾器)后,所有患者鼾声均大幅度减轻乃至消失,患者呼吸暂停现象明显改善,其中10例呼吸暂停已完全消失。结论:阻鼾器治疗OSAS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呼吸暂停,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改良式阻鼾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式阻鼾器的制作方法、观察临床应用效果及适应症.方法制作改良式阻鼾器矫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效果.结果改良式阻鼾器治疗张口呼吸习惯的OSAS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良式阻鼾器可使后牙区塑料与牙齿尖窝相连,保证了阻鼾器在口内的固位效果,更适于大张口呼吸习惯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ICUB.  相似文献   

8.
半预成式阻鼾器治疗鼾症及OSAS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由于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异常,导致睡眠中鼾声和呼吸的阵发性暂停,由此引发低氧血症,其与心脑血管等一系列疾病有关,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它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现和重视的一种多发病.我院选用半预成式阻鼾器治疗临床33例鼾症及OSAS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口腔医学》2013,(8):520-52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儿童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后的上气道解剖学及平均呼吸紊乱指数的变化,评价Silensor阻鼾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1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及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的OSAS儿童患者(3~12岁)1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index,AHI)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后鼻嵴-咽顶点距(PNS-R),后鼻嵴-上咽壁距(PNS-UPW),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后气道间隙(TB-TP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等指标的变化;多导睡眠监测仪对治疗前后进行检测,通过AH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SPP-SPPW、U-MPW及TB-TPPW在轻、中度OSAS患儿中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AHI在轻、中度OSAS患儿中治疗后均有显著减小。结论 Silensor阻鼾器可以扩大上气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儿童轻、中度OS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XT -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夜间PSG监测 ,观察和分析戴用阻鼾器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及主要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戴用阻鼾器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平均降低了 3 1.2次 /h(P <0 .0 0 1) ,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了 11.9% (P <0 .0 1) ,平均呼吸暂停时间 (MAT)减少了 12 .6s(P <0 .0 1) ,所有患者呼吸暂停现象明显改善 ,其中 11例呼吸暂停已完全消失。结论 阻鼾器治疗OSAS患者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消除睡眠呼吸暂停 ,且可提高血氧饱和度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GG与OSAS发病的关系.方法通过15名OSAS患者PSG和同步的GG、肌电图检查,对各睡眠阶段GG电活性的差异以及睡眠呼吸暂停发作过程中GG肌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OSAS患者清醒平静呼吸和睡眠平静呼吸阶段GG肌电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睡眠呼吸暂停发作阶段的GG肌电水平显著增高(P<0.05);单纯鼾症患者各睡眠阶段之间GG肌电活性无差异(P<0.05).②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GG肌电活性波动幅度增大,呼吸暂停期内GG肌电活性比呼吸暂停期前减小,呼吸暂停缓解时GG肌电活性达到峰值,呼吸暂停期前、呼吸暂停和呼吸暂停期后这间GG肌电活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OSAS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时GG肌电活性代偿性增加,扩大上气道以缓解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2.
<正>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al Syndrome简称TMJDS),在临床上除有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三大症状外,头痛也是常伴有的症状,有时头痛常是TMJDS病人的主诉。Solberg氏曾建议将头痛症列为本病的第四个症状,Gelb和Traste估计美国约20%的头痛病人是由颞颌关节病引起。罗宗赉氏等报道TMJDS患者中有头面痛的占56.3%,夜磨牙中有头痛者占69.4%。笔者通过在华西医大口腔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86名TMJDS伴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对TMJDS头痛的症状及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分析杨宗范,任玉兴,陈再和(国防科技大学医院口腔科)通常人在熟睡时发出的轻微鼾声属正常现象.但因某些原因鼾声过响,干扰他人睡眠则称鼾症.多数鼾症患者伴有睡眠时不同程度憋气现象,则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根据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按全可调架方法制作的Silensor阻鼾器和按厂家推荐方法制作的Silensor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OSAS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分别戴用按厂家推荐方法制作的Silensor阻鼾器和按全可调架方法制作的Silensor阻鼾器进行治疗。于戴用后2个月随访,记录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患者肌肉组织疼痛发生情况,拍摄3D锥形束口腔CT测量上呼吸道直径,计算横截面积。结果 (1)A、B两组患者戴用阻鼾器后鼾症、夜间醒来次数和白天困倦情况均有改善;(2)使用阻鼾器过程中,A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翼外肌压痛,B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肌肉疼痛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头影测量结果表明,A组患者使用阻鼾器前后,仅口咽部横截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阻鼾器使用前后,口咽部、鼻咽部和喉咽部横截面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可调架方法制作的Silensor阻鼾器比使用厂家推荐方法制作的Silensor阻鼾器治疗OSAS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群上气道结构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患者以睡眠期间上气道反复阻塞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上气道阻塞与上气道结构性狭窄以及上气道周围肌张力降低有关,而上气道结构性狭窄与上气道自身的大小及其周围各结构的异常有关。要揭示OSA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异常,必须建立本民族本地区的正常参考值。本文以100名(男、女各50名)无鼾症正常年轻成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技术获得正常中国人上气道结构的参考值,结果显示,男性上气道各水平间隙虽大于女性,但口咽部各间隙(除悬雍垂尖后方间隙外)男女间无显著差异;而软腭、舌的长度、厚度、截面积及倾斜度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另外,男性会庆谷靠后下方,舌骨偏下前方;而且顿面各硬组织单位结构男性亦明显大干女性。以上结果提示,正常人群中男性上气道尤其口咽部气道较女性相对狭窄,这可能是人群中男性鼾症和OSAS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形态学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下颌前伸咬合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是一种常发生在中老年人 ,而且是肥胖人的疾病。男性约占 2 4 % ,女性约占 9% [1] 。OSAS患者在睡眠时 ,呼吸气道塌陷阻塞。主要发生在软腭平面、舌咽后壁 ,有的病人深睡后 ,至少 10秒钟没有通气 ,当病人憋醒后  相似文献   

17.
口腔矫治器治疗鼾症和OSAS后鼾声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口腔矫治器对鼾症和OSAS患者打鼾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打鼾和呼吸功能紊乱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鼾症患者 4名 ,OSAS患者 15名 ,分别于戴用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前后记录鼾声 ,比较治疗前后鼾声强度的变化 ,并将治疗前鼾声强度与呼吸功能紊乱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戴用矫治器后 ,18人的鼾声强度降低 (p <0 .0 5 ) ,1人鼾声无明显变化 ,有效率为 94 7%。治疗前鼾声强度与呼吸紊乱的严重程度以及肥胖程度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年龄没有关系。结论 下颌前移类口腔矫治器可以减轻鼾症和OSAS患者的打鼾 ,而且鼾声随呼吸紊乱的严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徐琛  王斌  王岚 《口腔医学》2014,34(9):714-716
目的 研究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OSAS患者按照呼吸紊乱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分为轻、中及重度3组。阻鼾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时段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以评估阻鼾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OSAS患者治疗后ESS量表分值降低,而 SF-36各项指标分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躯体疼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于AHI分值高者,治疗后ESS、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的改善明显。结论 阻鼾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气道阻塞模式及压力变化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同步进行上气道压力测定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波形变化,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单纯软腭平面阻塞占15%(3/20),软腭与舌根联合阻塞占85%(17/20)。呼吸暂停末最大负压值与呼吸通畅时最大负压值之间的差值(Ap)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T)、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T)、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并获得了回归方程:△p=-48.740 0.591AHI 0.397LT。结论:上气道压力测定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OSAS的病理生理改变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手段,研究无鼾正常人群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探讨阻鼾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无鼾正常年轻人30例,在严格固位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利用核磁共振设备的固有软件及特定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结果获得阻鼾器戴入前后上气道各段及周围组织形态的线距、面积和体积等各项测量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各段(鼻咽、腭咽、舌咽、喉咽)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上气道各段宽度增加;气道周围软组织形态改变,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高度增加,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结论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大小和形状可发生改变,提示阻鼾器是治疗OSA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