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蝙蝠葛诺林碱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开放式颅窗,采用B12000图像分析系统监测小鼠软脑膜微循环,并在软脑膜局部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复制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局部给予蝙蝠葛诺林碱对小鼠软脑膜微小血管管径和开放数目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蝙蝠葛诺林碱对去甲肾卜腺素所致的软脑膜微动脉和微静脉收缩均有...  相似文献   

2.
活血清脑冲剂经口服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并有缓慢的降压作用,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有缓解作用,可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动脉条的收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 70味珍珠丸对兔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首先观测正常兔软脑膜微循环情况 ,再ig70味珍珠丸 7d ,观察药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然后局部滴注肾上腺素造成微循环障碍 ,记录微循环障碍开始的时间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70味珍珠丸能改善局部滴注肾上腺素造成的软脑膜微循环障碍 ,延缓微循环异变的开始时间 ,可扩张毛细血管管径 ,增加网点 ,改善血液流态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结论  70味珍珠丸能改善脑部微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晕康胶囊对大鼠、小鼠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组并灌胃给药大、中、小剂量10天后,对大鼠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体外血栓的测定.取小鼠随机分为晕康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10天后,分别观察正常及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结果:晕康胶囊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降低血沉及红细胞压积;血栓湿重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晕康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改善由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软脑膜局部微循环障碍,使微动脉扩张,血流增快,每视野交织网点数增多,对血流流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血色变红.结论:晕康胶囊具有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软脑膜微循环为指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观察了实验性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家兔针刺颞穴前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并与足三里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颞穴组家兔电针前后软脑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变,足三里组变化不显著。本文认为,针刺对软脑膜微循环有改善作用,但存在穴位相对特异性作用,头部颞穴的作用似乎优于体穴足三里。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g·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中药育发液提高皮肤微循环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育发液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以101育发液为阳性药,通过测量小鼠耳廓微循环的PU值及给药后不同时问点的小鼠皮肤温度,研究中药育发液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及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75%乙醇组)比较,中药育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给药2h后,与空白组(75%乙醇组)比较,中药育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皮肤表面温度(P〈O.01)。结论:中药育发液可以提高小鼠皮肤温度并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具有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g·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石见穿水煎液对小鼠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作急性肝脏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质量系数以及体重增重等方面观察石见穿水煎液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石见穿水煎液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四氯化碳肝损伤后血浆中ALT异常增高;降低四氯化碳损伤后的肝脏质量系数,改善肝损伤小鼠体重增重。结论:石见穿水煎液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机图像定量测量方法,对高压氧中毒(HBOI)后小鼠软脑膜微血管和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HBOI后小鼠软脑膜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LP活性增强,微血管呈扩张状态,管周有渗出,血流速度变慢,有红细胞聚集现象.这些变化可能是活性氧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作者认为,脑的微循环障碍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LP活性增强可能是氧中毒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rom1986to1993,theauthorstreated561patientsofchronicprostatitis"bloodstasistype"withprostatitisrecipe(decoctionanditsextractcapsule)(1-3),andacquiredgoodeffects.Simultaneously,anexperimentalstudyonthemechanismwascarriedout.CLINICALSTUDYClinicalMateri…  相似文献   

12.
身痛逐淤汤活血化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身痛逐淤汤活血化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微循环实验、小鼠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测定、大鼠血液黏度测定方法,验证身痛逐淤汤对血淤证的作用影响。结果:身痛逐淤汤组较对照组小鼠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均增大,凝血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显著延长,可显著降低大鼠微血管和微循环血管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论:身痛逐淤汤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镇痛膏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镇痛膏镇痛抗炎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外用镇痛膏(巴布贴),观察本品对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及微循环的影响。结果:镇痛膏对小鼠热板性疼痛能提高基痛阈值,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大鼠蛋清性中趾肿有明显抗炎作用;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镇痛膏具有明显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内毒素在体内代谢的途径,用利胆、排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清除血液和肠道内毒素,用清热活血药抗炎治疗微循环障碍,据此组方制备利胆排毒口服液,从整体上治疗内毒素血症。结果: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利胆排毒口服液对醋酸铅致敏的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保护率为100%,对氨基半乳糖致敏的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保护率为50%~80%,而病理对照组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均为100%。结论:利胆排毒口服液能有效地预防性治疗内毒素血症,该组方的思路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有效性,但该组方尚待深入进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便弄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给予中草药水煎剂,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小鼠肠道菌群数明显增加。结论: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运舒擦剂对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 :应用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观察复方运舒擦剂对动物微循环、血液乳酸代谢、抗疲劳等影响。结果 :复方运舒擦剂具有改善微循环、消炎止痛、促进血液乳酸代谢、抗疲劳等功效。结论 :该药用于运动后保健和治疗 ,能明显促进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经皮半导体激光辐射对家兔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观察经皮半导体激光辐射疗法 (LISCL)对家兔微循环障碍的影响。②方法 制备家兔微循环障碍模型 ,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经皮照射家兔耳缘动脉 ,隔日 1次 ,每次 2 0min ,共 10次。治疗前、后经耳动脉取血 ,检测红细胞变形能力 ;治疗结束后取脑组织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部微循环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变形能力为 0 .396± 0 .0 10 ,对照组为 0 .377± 0 .0 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 =3.32 ,P <0 .0 5 )。光镜和电镜观察治疗组脑实质微血管未见明显扩张 ,毛细血管壁薄而完整 ,而对照组微血管明显扩张充血。④结论 经皮LISCL可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汤对小鼠缺血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小鼠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并用益肾降浊汤进行治疗,造模24小时观察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用生化法测脑组织ATP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较正常张口喘气时间显著缩短,ATP含量明显下降,而用药组张口喘气时间和ATP含量都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益肾降浊汤可改善脑缺血后脑组织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