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军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5):329-331
目的 通过对咬合丧失或低位咬合患者咬合重建修复后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咬合重建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从中总结经验,以指导咬合重建的临床操作,进一步提高口腔修复治疗的水平.方法 从就诊患者中选取12名需行咬合重建修复者作为实验组,修复前进行必要的基础治疗,并检查记录TMD及其相关症状,然后进行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完成1个月后,将修复后的TMD及其相关症状与修复前相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修复后12名患者均感满意且咀嚼有力,其中4例感觉非常满意.其TMD症状得到改善,修复前后的统计学比较存在差别(P<0.05).结论 咬合重建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其TMD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颌重建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咬合重建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门诊患者进行颌重建修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功能及解剖结构的改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固定、可摘义齿修复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颌关系及颌面垂直距离,使原有的TMD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明显的提高咀嚼效率。结论:固定、可摘义齿修复是咬合重建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及对其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重度磨耗患者纳入研究中,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咬合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统计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咀嚼...  相似文献   

4.
杨洁  孟翔峰 《江苏医药》2012,38(17):2072-2073
目的探讨使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和套筒冠义齿对老年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咬合重建1-3年后采用问卷和临床评估进行分析。结果牙合垫式义齿问卷满意度为80.10%,临床评估满意度为79.57%;套筒冠义齿问卷满意度为90.27%,临床评估满意度88.89%。结论咬合重建修复对于余留牙重度磨耗、咬合异常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对兔下颌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于一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备洞,粘接桩钉造成与对颌牙的急性牙合创伤,于各时间段取髁状实,常规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髁突软骨层次排列紊乱,细胞数减少,纤维层、增殖层、肥大层变薄.结论:咬合创伤可导致髁状突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变化程度与创伤因素作用时间、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佘小伟  卢爽  邓末宏 《安徽医药》2018,22(6):1106-1108
目的 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指数分别为(7.8±0.2)分、(3.5±0.1)分;关节弹响分别为(70.2±1.1)%、(60.5±1.0)%;张口度分别为(28.1±1.3)mm、(33.1±1.2)mm,治疗前后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疼痛改善32例患者均评价有效,关节弹响和张口度的改善各有1例患者评价无效.结论 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稳定性咬合板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咬合重建又称为重建,是通过修复的方式,使垂直距离适当恢复,改正颌位,使正常的关系重建。使颞下颌关节和颌面部肌肉的解剖生理相适合,消除异常导致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其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有效重建咬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是否能够使垂直距离恢复正常,建立正常的关系[1]。由于咬合重建修复,使原有的咬合状态和低垂直距离出现变化,新的咬合关系和颌位重建,患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常需要使用过渡性的垫,严密观察患者的咀嚼系统反应,调整新的垂直距离,如果没有不适,则进行永久修复。评价咬合重建的效果,通常观察患者发音、咀嚼、咬合等功能的改善情况,面下1/3高度的恢复情况,肌肉关节症状的缓解情况[2,3],这些都是非客观描述性指标。T-Scan咬合力计和肌电图仪,是评价咬合重建修复的客观性指标,能够对咬肌群的功能活动、咬合中心点位置的改变、咬合力进行准确记录,客观反映患者治疗的效果。为探究咬合重建修复中咬合力及咀嚼肌群肌电变化,特选取我院15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郭奕  王东  彭诚  赵彤  陈晶晶 《天津医药》2011,39(11):1022-1024
摘要 目的:观察咬合板和透明质酸钠(SH)关节腔注射介入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咬合板组(单纯戴用咬合板)、单纯SH介入治疗组(单纯关节腔内介入治疗)和咬合板联合介入治疗组(咬合板联合介入治疗),每组32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在开口度和疼痛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的开口度均增加,疼痛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治疗3个月后,咬合板联合介入组的开口度改变值大于单纯咬合板组和单纯SH介入治疗组,咬合板联合介入组和单纯SH介入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程度均大于单纯咬合板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戴咬合板或单纯介入治疗组,透明质酸钠在缓解疼痛方面疗效优于咬合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民  高平  殷恺 《天津医药》2007,35(11):834-836
目的评价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为32例正常咬合关系丧失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及修复后3年进行咀嚼效能的检测;检查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内、外冠之间固位力改变,基牙的健康状况以及义齿使用情况.结果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前后咀嚼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4,P<0.01);修复3年内患者对义齿的固位效果、舒适度与美观性较为满意.结论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满意,咀嚼效能提高;基牙健康与义齿长期的固位情况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贺淑贞  王丁 《首都医药》2014,(24):58-60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方法选取门诊无牙合患者2O人,常规制作全口义齿,调合至满意后,使用T-scanIII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咬合接触时间、后牙咬合接触点、合力分布平衡度,与22名正常合人群做比较。结果20例患者的咬合接触时间为0.858±0.619,明显大于正常合人群(P〈0.05);后牙咬合接触点21.11±2.892,合力分布平衡度2.90±2.35,与正常人群相近(P〉0.05)。结论全口义齿患者的功能咬合接触特征与正常合的T-Scan表现有一定差异,有其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临床牙列缺损患者三维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建立临床牙列缺损患者三维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的数据库,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专家库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40例kennedyI-IV类上下颌牙列缺损患者,常规牙体预备、模型观测、模型处理、获取牙列缺损牙颌模型及人工牙的三维数字化数据、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基托的三维设计组成可摘局部义齿数据库。结果完成了40例临床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的计算机三维设计,初步建立了数据库。结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数据库的建立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专家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霜△  闫卉 《天津医药》2018,46(2):195-198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30 例肯氏 Ⅰ、 Ⅱ类牙列缺损患者, 按口腔内余留牙和牙槽嵴黏膜条件相近、 肯氏分类及亚类相同的 2 例为一对, 分为 65 对, 均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修复组。比较 2 组的适应期调改次数, 适应期结束后咀嚼是否有力, 咀嚼时游离端基托是否存在肉眼可见活动度、 基牙龋坏、 基齿松动和食物嵌塞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组在适应期调改次数低于传统方法组[1.0 (1.0, 2.0) 次 vs. 3.0 (2.0, 4.0) 次]; 适应期结束后调改后咀嚼有力的比例 (93.85% vs. 76.96%) 高于传统方法组, 出现肉眼可见动度 (0 vs. 15.38%)、 基牙龋坏 (1.54% vs. 13.85%)、 基牙松动 (0 vs. 12.31%) 及食物嵌塞 (1.54% vs. 15.38%)比例均低于传统方法组 (均 P<0.05)。结论 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遵循临床路径方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能够减小功能状态下义齿的不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铸造钛合金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合金铸造支架可摘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追踪观察2000~2003年40件钛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功能和基牙健康状况。结果1~2年义龄功能良好率为97.6%。结论钛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对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1例有牙列缺损且伴有重度磨耗的中老年人辅以俄亥俄型咬合板、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等序列治疗,重建中老年人咬合功能。客观临床检查及问卷调查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经过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等序列咬合重建治疗,患者主观感觉满意,修复前牙周膜增宽的基牙,修复后牙周膜宽度基本恢复正常,修复后基牙牙槽嵴顶高度未见降低,部分角形吸收牙槽骨可见牙槽嵴顶高度增加。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可有效地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中老年伴有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第一恒磨牙功能障碍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关系和发病机制,为预防第一磨牙龋损而导致的TMD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以2007-2011年在口腔科体检者为对象,检查第一恒磨牙龋损及依照TMD临床诊断标准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第一磨牙严重病变状况和TMD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受测人群中第一恒磨牙功能障碍TMD阳性率为51.48%,无障碍者TMD阳性率为23.47%,第一磨牙功能障碍的受测者TMD阳性率远远高于功能正常者(x2=54.34,P<0.01).结论 第一磨牙功能障碍可能是引起TMD的易感因素之一,易感人群需要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常 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矢状向位置的关系。方法 选择73例正常 志愿者,其中男9例, 女64例,年龄19~22岁,平均(19.89±0.70)岁。所有志愿者进行颅面部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将数据导入专业软 件,测量前牙牙根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夹角,统计前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并进行下颌平面角与中切牙倾斜度 和根尖区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 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夹角小于尖 牙(P<0.01)。上颌前牙牙根多数位于牙槽骨唇侧(94.98%),少数位于牙槽骨中央(5.02%);而下颌前牙多数位于牙 槽骨中央(48.18%),部分位于牙槽骨唇侧(34.24%),位于牙槽骨舌侧最少(17.58%)。正常 下颌平面角(SN-MP)与 上、下中切牙倾斜度(SN-U1、MP-L1)和下颌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LW)呈负相关(r 分别为-0.498、-0.421 和-0.383,P<0.01)。结论 正常 上前牙牙根多位于牙槽骨唇侧,下前牙牙根多位于牙槽骨中央及唇侧;与低角患 者相比,高角患者前牙较为直立且下颌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局限性肌张力不全(偏侧面肌痉挛、眼睑痉挛、Meige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6例病人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随访至少半年,BTX—A治疗有效率为100%,疗效持续8W~28W,最好疗效维持2月左右。复发者重复注射治疗同样有效。注射后病人可出现轻度的局部肌无力,如眼睑闭合不良、轻度面瘫。但均在短期内恢复,副作用轻微可逆。结论:BTX—A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头面部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黄伟炜  郑弘宇  陈强  陈夏  刘健  陈丽敏  陈侃  吴凡 《海峡药学》2009,21(11):131-133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长春瑞滨25mg·m^-2,第一,八天;希罗达口服,950mg·m^-2,1日2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14d。21d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每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39例患者有效率达46.2%。无CR病人,PR18例(46.2%),SD13例(33.3%),PD8例(2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4个月(1~1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多为轻度到中度。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尼卡地平伍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全麻诱导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mg/kg,给药后1min,H组静注生理盐水5ml,N组静注尼卡地平7ug/kg,L组静注利多卡因1mg/kg,NL组静注尼卡地平7ug/kg,利多卡因1mg/kg,人常,S-T段及T波改变,SPO2亦无变化。结论:NL组在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小,表明尼卡地平伍用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有利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