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林酸对人γδT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舒林酸在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及检测舒林酸诱导的γ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凋亡百分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CD44达94.0%.舒林酸在100 μmol/L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42.1%,明显高于对SGC-7901抑制率(7.4%).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24 h后杀伤SGC-7901细胞作用在12.5 μmol/L时最强.舒林酸浓度在100 μmol/L时对γδT细胞作用24 h的凋亡率(52.71%)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7.88%).结论:舒林酸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而对胃癌细胞株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果为临床非甾体类药物预防消化道肿瘤的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分别为0.01、0.02、0.04、0.08、0.16 m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及用LDH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吡罗昔康浓度为0.04 mmol/L时诱导的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分别为78.7%和71.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吡罗昔康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经吡罗昔康诱导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但能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CG-823的活性在0.04 mmol/L时最高(75%),明显高于对照组(58%)。结论经吡罗昔康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较高浓度的穿孔素和粒酶B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根皮素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人胃癌(GC)SGC-7901细胞的增强效应。方法 采用0、4、8和16μmol/L的根皮素处理NK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NK细胞、SGC-790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SGC-7901细胞DNA损伤程度。将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根皮素组(8μmol/L)、NK细胞组(10∶1)、根皮素+NK细胞组(8μmol/L根皮素+10∶1 NK细胞),钙黄绿素染色法检测N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率;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人干扰素-γ(IFN-γ)含量。每组数据设置3个技术重复,6个生物学重复,结果为6个生物学重复的均值。结果 与根皮素(0μmol/L)组[24 h:(100.59±5.95)%,48 h:(100.59±4.75)%]比较,根皮素(4μmol/L)组[24 h:(84.78±7.45)%,48 h:(74.59±5.43)%]、根皮素(8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5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诱导,37℃、5%CO2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LDH法检测CI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FACS法检测CIK细胞表型CD3+CD8+、CD3+CD56+含量及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结果①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的活性明显提高,在10μmol/L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明显提高(P〈0.05)。③姜黄素能够显著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表达(P〈0.05),降低其CD3+CD8+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能提高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含量以及增加CD3+CD5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系统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MTT法检测吡罗昔康对这些细胞的抑制率和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吡罗昔康各种浓度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抑制率明显高于γδT细胞。0.01~0.04mmol/L吡罗昔康诱导24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浓度超过0.04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24h后γδT细胞对其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6mmol/L吡罗昔康诱导24h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的凋亡率分别为12.26%、13.46%、14.59%、25.64%和39.36%,显著高于γδT细胞(8.16%)。结论:吡罗昔康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及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吡罗昔康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明显高于γδT细胞。这一结果为临床吡罗昔康预防消化道肿瘤的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后收集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和NKG2D流式细胞测定。17例晚期胃癌患者人院后接受阿司匹林0.1-0.3克/日,口服,3次/日,每4周为1周期,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6-13天培养后分6次输注给患者,回输细胞总数为(2.1-6)×10^10个。17例患者中接受1个疗程治疗2例,2个疗程治疗6例,3个疗程治疗6例,4个疗程治疗以上有3例。结果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阿司匹林浓度为0.8mmoL/L时最显著。经0.4-0.8mmol/L阿司匹林诱导的γδT细胞分泌IFN-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泌的TNF-α和IL-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当阿司匹林浓度高至3.2mmol/L时,可以显著抑制TNF-α的分泌。17例患者用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2例,PR6例,Nc8例,PD1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7.1%(8/1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经γδT细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患者CEA有10例减低,3例增加。结论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胃癌经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且无毒性不良反应,对晚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C IK细胞生长以及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法培养CD3+CD56+达15%以上的C IK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诱导人CIK细胞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力、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IK细胞表达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变化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活性。结果白藜芦醇浓度在0~1.6μmol/L时能促进C IK细胞生长,并增加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的含量表达。当浓度大于3.1μmol/L时可抑制CIK细胞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递增抑制率逐渐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下可促进CIK细胞生长,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离体条件下研究γ-生育三烯酚(γ-tocotrienol,γ-T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抑制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CCK-8法用不同浓度5-FU(0、30、50、70、90、110μmol/L)、不同浓度γ-T3(0、5、10、20、30、40μmol/L)以及不同浓度5-FU(0、30、50、70、90、110μmol/L)联合γ-T3(20或30μmol/L)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48h,测定各药物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通过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值[1]判定5-FU和γ-T3联合作用效果。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检测5-FU(30μmol/L)和γ-T3(20μmol/L)单独应用及两药联合应用48h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5-FU和γ-T3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0.05),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联合应用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有增效作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凋亡结果表明,5-FU和γ-T3均可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P<0.05),5-FU和γ-T3联合较单独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5)。结论γ-T3与5-FU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生长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γδT细胞后,MTT法检测γδT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前后γδ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物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结果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10 d后,γδT细胞比例从扩增前的3.12%增至80.46%;白藜芦醇浓度为0.2~12.5 μmol/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其中以1.56 μmol/L作用最明显,使细胞增殖率高出对照组约15.90%;白藜芦醇1.56 μmol/L可上调γδ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物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随着给药浓度增高,γδT增殖及其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γδT细胞增殖,且增强γδ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于媛  王娟  杨建  谢书阳  焦飞 《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32(5):324-326,334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曲格列酮不同浓度(5、10、15、20μmol/L)加药组,应用流武细胞仪检测曲格列酮不同浓度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PARγ、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曲格列酮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凋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曲格列酮干预后,p53的mRNA及蛋白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上调,而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曲格列酮依赖激活PPARγ能在体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53表达而实现,提示PPA即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舒林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COX-2、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尼美舒利、甜林酸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 vision^TM两步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COX-2、iNOS表达情况:同时生化方法检测细胞内TNOS、iNOS、NO含量的改变。结果:尼美舒利、舒林酸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舒林酸、尼美舒作用48h后,舒林酸0.6、1.2mmol/L组及尼美舒利100、200μmol/L组中COX-2、iNOS蛋白表达率及细胞内iNOS、TNOS、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尼美舒利、舒林酸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其机制除了与抑制COX-2有关外还与抑制iNOS的蛋白表达与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诱导γδT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环磷酰胺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的凋亡率及NKG2D受体表达水平。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当环磷酰胺浓度在0.05~2.0 ng/L时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生长,增殖率随着该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浓度大于2.0 ng/L时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γδT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γδ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γδT细胞的凋亡,增强γδT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为环磷酰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诱导γδT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环磷酰胺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的凋亡率及NKG2D受体表达水平。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当环磷酰胺浓度在0.05~2.0 ng/L时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生长,增殖率随着该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浓度大于2.0 ng/L时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γδT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γδ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γδT细胞的凋亡,增强γδT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为环磷酰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7天的γδT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h,CCK8法检测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NKG2D、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活性影响。结果:白桦酯酸浓度在0.013~1.6μg/m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γδT细胞PFP、GrB、CD107a、NKG2DIFN-γ和TNF-а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PFP、GrB、CD107a、NKG2D的表达和增加γδT细胞IFN-γ和TNF-а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芝麻素对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细胞株BCG-823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T-T551无血清培养基(含诱导γδT细胞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10 d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的表型.用不同浓度(0μg/mL、0.156μg/mL、0.3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羟基脲(hydroxyurea,HU)与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联合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以K56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HU和/或NaB作用于K562细胞,台盼蓝拒染活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长;联苯胺染色了解细胞红系分化,RT—PCR测定珠蛋白基因γ-mRNA表达。结果:25μmol/L HU与100μmol/LNaB是最佳用药组合,其对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6.09±1.54)%,与HU100μmol/L(64.31±5.19)%、NaB500μmol/L(86.25±1.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达(17.72±0.58)%,与HU100μmoL/L(15.72±0.27)%、NaB500μmol/L(14.32±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亲本细胞比较Gγ—mRNA表达上调(2.04±0.13)倍,Aγ-mRNA表达上调(1.27±0.01)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HU与NaB联合用药能使K562细胞γ珠蛋白基因表达上调,并减轻细胞生长抑制,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波罗蜜属药用植物单体化合物(ACR-2、ACR-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SMMC-7721和SGC-7901细胞常规培养并加入处理因素,设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CR-2或ACR-320μL.ACR-2处理SMMC-7721细胞的终浓度分别是3.46×10^-3、13.82×10、55.30×10^-3mmol/L。ACR-3处理SMMC-7721细胞的终浓度分别是6.88×10^-3、27.52×10%-3、110.09×10^-3mmol/L;ACR-2处理SGC-7901细胞的终浓度分别是8.06×10^-3、32.26×10^-3、129.03×10^-3mmol/L,ACR-3处理SGC-7901细胞的终浓度分别是2.87×10、11.47×10^-3、45.87×10^-3mmol/L。阴性对照组加入200μL PBS。培养48h。分别采用Hoechst33342/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双标记荧光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CR-2、ACR-3对SMMC-7721、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oechst33342/PI染色结果显示,化合物ACR-2、ACR-3分别作用于SMMC-7721、SGC-7901细胞后,部分细胞呈凋亡特征性改变,核呈分叶或碎片状,边集,细胞核呈亮蓝色染色。TUNEL结果显示,化合物ACR-2、ACR-3组SMMC-7721、SGC-7901细胞部分凋亡,细胞核为分叶或碎片状,边集,细胞核呈棕色染色。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核呈蓝色染色,凋亡细胞较少。化合物ACR-2、ACR-3组SMMC-7721细胞和SGC-790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波罗蜜属药用植物单体化合物ACR-2、ACR-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胃腺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IL-24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效果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从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IFN-γ、IL-2、IL-1α、CD3 McAb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检测IL-24联合CIK细胞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效果.进一步通过检测CIK细胞NKG2D、穿孔素表达和IFN-γ分泌情况,以及A375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的,分析IL-24联合CIK细胞对A375细胞杀伤作用机制.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CIK细胞中主要效应细胞CD3+ CD8+双阳性细胞占(53.0±4.6)%、CD3+ CD56+双阳性细胞占(21.5±5.2)%.LDH释放法检测结果示IL-24联合CIK细胞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20∶1的效靶比时杀伤率达55%.IL-24与CIK细胞联合作用后,CIK细胞表达NKG2D和穿孔素水平提高,IFN-γ的分泌增多;同时IL-24能够提高A375细胞MICA/B的表达.结论 IL-24和CIK细胞联合作用明显增强了CIK细胞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能力,其作用机制与IL-24促进CIK细胞分泌IFN-γ和上调NKG2D和穿孔素表达、同时上调A375细胞MICA/B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β-咔啉类生物碱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β-咔啉类生物碱设定为浓度0、5、10、20、40μg/mL,分别用其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48h,透射电镜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结果可见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提示其可诱导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分析,在不同浓度β-咔啉类生物碱(0、5、10、20、40μg/mL)作用下,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0.25)%、(6.30±0.39)%、(9.34±0.54)%、(11.33±0.37)%、(19.86±0.55)%,0μg/mL组分别与其他药物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咔啉类生物碱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的B7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B7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7-1、B7-2蛋白的表达,用ELISPOT检测D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分泌IFN-γ,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特异性杀伤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72h后,siRNA1对B7-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80.9±5.23)%;siRNA2对B7-2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4.7±4.63)%。经转染B7-1、B7-2分子特异性siRNA的DC激活后,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分别为(84.6±23.1)10^3/L和(76.7±19.7)10.3U/L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46.2)10^3U/L;各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1.73±0.32和1.53士0.25,也低于对照组4.23±0.74。CTL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异性杀伤率为(76.4±7.6)%,siRNA1和siRNA2组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14.4±3。6)%和(18.6士4.7)%,低于对照组。结论B7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表达,并可降低DC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和CTL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免疫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