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并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杜氏病(Dieulafoy病)诊治体会。方法复习10年来我院诊治的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杜氏病12例,其中7例在外院剖腹探查时遗漏了杜氏病病灶,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再出血。12例中经术前胃镜确诊6例,胃内发现血块4例,术中胃镜发现十二指肠杜氏病2例。结果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杜氏病容易遗漏,手术中发现球溃,并怀疑其为出血病灶时,一定要确认是否真正的出血灶,不能忽视微小病变的存在。结论总结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和定位方法,术前和术中胃镜在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因设备、条件的限制.仍时有应用剖腹探查术.现结合本院对上消化道出血剖腹探查,施行盲目胃切除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3例,女2例,最大年龄63岁,虽小年龄29岁.均以上消化道出血人院.5侧经保守治疗无效,均行剖腹探查.其中3例术中未发现任何病变,行盲目胃大部分切除术,该3侧术后继续出血,在常规大便检查中发现有钩虫重度感染,给予驱虫治疗后痊愈出院.另外2例术中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疤痕,行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球部疤痕均切除,术后反复呕血、便血,其中1例再次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降部有3×2.5cm肿物.切开十二指肠见一直径约2cm溃疡,有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杜氏病内镜下钛夹止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杜氏病患者确诊后,行在内镜下行钛夹止血治疗,其中13例可见黏膜糜烂缺损;16例胃底或胃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2例,活动渗血9例,喷射状出血3例。结果17例成功止血,出血灶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切除。结论内镜下钛夹治疗杜氏病出血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分析胃十二指肠球部小动脉出血急症的诊治方法和影响诊治的相关因素。方法经过对28例胃十二指肠球部小动脉出血急症进行手术,和37例以保守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球部小动脉出血患者相关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得出在胃镜检查前做内部冲血处理后的诊断率较对照组的诊断率明显高。结论在诊治胃十二指肠球部小动脉出血急症时用冰盐水配合甲肾上腺素一同洗胃有利于做胃镜时正确的对病情做出判断;当出现没有溃疡发生、胃部小动脉出血和当机体伴随应激情况等指征时,可考虑进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并大出血4例,术前3例疏漏穿孔的诊断,并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认为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并大出血应作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如溃疡靠近胆总管或伴有后壁溃疡穿透,应缝扎止血后行溃疡矿置性胃大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男性,26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常反复发作。入院前6天,饮酒后上腹部胀痛,呕血、便血约1,200ml。住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血3,000余ml,急行腹部探查术: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1.5cm,有活动性出血,胃粘膜水肿,散在小出血点。做旷置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报告:出血性胃炎。术后第8天,因活动量大,呕血,便血呈柏油样,出血约2,500ml。行二次手术,十二指肠残端溃疡腔外围缝扎止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治疗胃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2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对照组13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100mg,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达92.75%及7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及56.82%。观察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胶体果胶铋两药合用可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疗效。  相似文献   

8.
林加声 《中国医药指南》2004,2(12):1007-1008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经短期治疗已愈合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如不维持治疗,一年内约有80%病人复发.反复发作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合并出血、穿孔、癌变和幽门梗阻的危险,笔者应用泰胃美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较佳,现将1999年4月-2001年10月资料较完整的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外科收治196例胃肠肿瘤中有3例空肠肿瘤病人,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男,46岁.因反复上腹部隐胀痛伴黑便2年,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有1cm×1cm癜痕,粘膜糜烂,少量出血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内科治疗1年,症状不缓解.复查胃镜仍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均1cm×1cm瘢痕,粘膜充血,仍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瘢痕约2cm×2cm大小.行胃肠吻合时发现空肠距屈氏韧带约28cm处肠系膜缘上有一个4cm×2cm×1cm肿瘤,肠腔外生长,基底部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出血.手术切除肿瘤及部分空肠,术后解剖标本见十二指肠球部瘢痕约2cm×2cm质硬,粘膜皱折消失,有出血点.肿瘤基底部向肠腔内突出约1cm×1.5cm,肠粘膜结构破坏,粘膜糜烂出血.病理检查,诊断空肠类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随访9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B超诊断进行观察。结果B超诊断与胃镜检查符合率83.5%,其中B超检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直接声像Ⅰ型改变与胃镜符合率96.5%(55/57),均为活动期溃疡;直接征象Ⅱ型改变与胃镜符合率70.0%(28/40),其中活动期溃疡19例,陈旧性溃疡9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声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与胃镜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邳州市东方医院诊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愈合后通过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将胃镜复查确诊复发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服NSAIDs、精神因素、复发季节、溃疡愈合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20例,随访(14.5±4.6)个月;复发60例占27.3%,复发危险因素:男性、存在不良生活方式、服NSAIDs、精神因素、春秋季节,溃疡S1期愈合。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干预、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对于需长期服用NSAIDs时宜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给予PPI预防性治疗来预防或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Dieulafoy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益怀  李凯  邓晖 《中国医药》2008,3(4):209-210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Dieulafoy病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均为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胃镜检查16例,确诊12例,首次确诊率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例,确诊2例,手术探查确诊2例。胃镜下止血治疗12例,成功10例,失败2例,再出血2例,再行胃镜下止血,1例成功,1例失败行手术治疗。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2例均成功,但其中1例2个月后再次出血;手术治疗6例,成功6例,均无复发。结论胃镜检查治疗是Dieulafoy病首选的诊断治疗方法,胃镜检查阴性或治疗失败可行DSA检查或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以上治疗失败或反复出血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77-1078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方法治疗23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腹腔脓肿1例,平均住院日9.6天,出院后经内科药物正规治疗1个疗程和胃镜检查,均为溃疡愈合期。21例获得随访0.5~1年效果满意。结论:年轻病人消化性溃疡空腹早期急性穿孔,可试行非手术治疗.症状不缓解,全身炎症反应加重的病人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47例纤维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47例消化性溃疡中,腹痛者23例,呕吐18例,黑便32例。镜检溃疡面活动期18例(38.3%),愈合期29例961.7%)。41例作尿素酶试验,HP阳性28例(68.2%)。人科药物二联1、三联疗法,经肝镜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其余患儿全部好转或治愈。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年龄区间的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时间胃镜检查与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小儿患者108例,其中,62例为男性,46例为女性。对108例患儿采用纤维胃镜方法检查消化道出血现象,为进一步确诊对个别患儿采取剖腹检查。结果88例患儿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5例患儿诊断为小肠出血;4例患儿诊断为咽血综合征;11例患儿未检出病因。结论年龄较大患儿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尽量保证在消化道出血48h内为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才能得到较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行胃镜检查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急诊胃镜组)66例和对照组(择期胃镜组)62例。比较2组胃镜检查结果、病变检出率及止血情况。结果 128例患者首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观察组病变检出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h内止血率为60.61%高于对照组的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对于诊治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快速、有效、提高病检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比较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胃及十二指肠损害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的第3~10天实施胃镜检查,全部4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在腹痛较重时实施胃镜检查.结果 在全部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30例患者并发活动性胃炎,4例并发胃溃疡,2例患者并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为十二指肠球炎; 全部4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有6例并发活动性胃炎,2例并发胃溃疡,8例并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 例为十二指肠球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检查时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率为38.24%.全部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腹痛现象.其中无胃损害的22例患者腹痛消失或显著减轻时间为(5.42±3.21)d,而并发胃损害的34例患者消失或显著减轻时间为(8.52±5.25)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慢性胰腺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胃及十二指肠损害发生率;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高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胰腺炎伴胃损害比例高于十二指肠损害,而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胃损害比例低于十二指肠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外科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中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两者病变形态中的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判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胃癌全面评估时,仍然需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才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多见。16例行胃镜检查,有3例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14例行X线钡餐检查。仅4例诊断为PGL;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1例,在获得随访的14例中有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胃镜检查时多部位深取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