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膀胱浅表性移行上皮细胞癌(TCC)和正常膀胱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6例膀胱浅表性TCC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的总RNA进行检测。结果在13939条目的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720条。在癌组织中234条表达增加,486条表达降低;678条能在GeneBank中登录。结论膀胱浅表性TCC的发生、发展足多基因异常引起多条传导通路异常致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结果,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定量研究大量基因表达水平,是一种稳定、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这些基因与BT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提取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别为G1Ta、G1T1和G2T2)组织块和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块RNA,对样品RNA进行荧光标记,用包含21522条70mer长度的OligoDNA表达谱芯片3张进行检测。结果:21522条相关基因中,3例肿瘤标本共同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07条,占总基因条数的1.42%,其中表达上调198条,表达下调109条。这些差异基因按其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细胞粘附分子、生长因子、免疫相关基因、细胞受体、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骨架和运动相关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一些未知功能基因。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为研究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是多基因、多途径作用的结果;BTCC明显表达异常的基因包括GJB2、DKFZP434K0410、NESCA、CKS2、ALB、MYOC、PCOLCE2、AREG、DPT等,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Fas和Bcl-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as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随结果相比较。结果31例(73.8%)Fas表达阳性,23例(56.1%)Bcl-2表达阳性,低分化和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二者表达均增加。结论Fas和Bcl-2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膀胱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预测复发的重要指标。在低分化和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被Bcl-2的过度表达所抑制。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和多阶段的过程,其基因的异常要远远先于形态改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快速、高效、自动化的基因分析技术,基因芯片的广泛应用为大量准确分析这些基因以及临床医师正确地诊断、治疗和评价疾病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和多阶段的过程 ,其基因的异常要远远先于形态改变。 2 0世纪 90年代兴起的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快速、高效、自动化的基因分析技术 ,基因芯片的广泛应用为大量准确分析这些基因以及临床医师正确地诊断、治疗和评价疾病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构建纯化正常结肠上皮组织和结肠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结肠癌相关基因。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线性扩增-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流程对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结肠上皮组织进行实质细胞纯化并构建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纯化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分别有14939和15276条基因表达。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中4倍以上者208条,其中上调基因72条,下调基因136条。上调基因前20条和下调基因前20条中,10条基因的表达变化在结肠癌中的意义已被证实,另有13条基因的表达变化在其他肿瘤研究中与以前报道一致。结论细胞纯化技术结合基因芯片构建基因表达谱可准确、高效的筛选结肠癌差异基因。  相似文献   

7.
保留膀胱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需尿流改道,且影响性功能,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下降,为了避免全膀胱切除术,对浸润性膀胱癌可选择性行保留膀胱的方法,本文对保留膀胱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与胆管癌侵袭,转移表型及预后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cDNA array)技术,从两个胆管癌标本分离得到的mRNA逆转录合成探针,分别与尼龙膜上的14802个基因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膜经扫描仪成像和软件进行光密度分析得出表达发生改变的基因。结果 所分析的14802个基因或序列中,表达差异的基因或序列共有754条,其中有455条是已知功能的基因,经进一步分析得出有30余条是比较有意义的,如:MUC18,KGF,TCF-4,PSP94,Smad5,TACCA,α-Catenin,Syndecan-1,Angiogenin,myosin等。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基因是很多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为同时分析多个基因的表达状况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方法,这一方法为了解不同生命过程中基因表达概况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制端粒酶粒酶活性各市县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具有5′-d(TTAGGG)-3′序列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S-ODN)与膀胱癌EJ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变化。细胞生长状态及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PS-ODN处理的膀胱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下降或消失,细胞生长状态受到明显抑制,并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变化。结论 具有5′-d(TTAGGG)-3′序列的PS-ODN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运用点杂交、PCR SSCP、免疫组化技术 (IHC)分别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 ,以及非TCC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MDM2 基因扩增和表达 ,p5 3表达和点突变情况进行对比检测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TCC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 2 3例 ,非TCC正常膀胱粘膜标本 2 0例 ,HE染色诊断。按UICC和WHO标准 ,Ⅰ级 5例 ,Ⅱ~Ⅲ级 18例 ;Tis~T16例 ,T2 ~T4 17例。组织DNA提取 ,测定样品浓度并判断纯度。根据p5 3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四对引物分别扩增 p5 3基因第 5、6、7、8外显子。外显子包…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阳性率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应用PCRMIA分析23例TCC病人的MSI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SI在TCC患者中以扩增表达为主,23例TCC病人中有9例出现MSI,占39%,其中3例同时有2个位点出现MSI。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较高者,MSI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25及P<0005)。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MSI,且MSI预示着TCC的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全切标本中bcl2和P53在正常、异生上皮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在正常和轻度异生上皮仅限于基底层,在中度和重度异生则可见于中上层,27例癌标本bcl2阳性,并与癌分级显著相关;随着异生恶性度的增加,P53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P<0.01),38例癌组织P53呈阳性,并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生存率明显相关;低分级或浅表型肿瘤的“bcl2丢失”现象明显增多,“P53逞现”现象则在高分级或浸润型肿瘤更显著;双抗体免疫组化显示,bcl2和P53通常表达于不同的异生或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P53均阴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两者均阳性者(P<0.05)。结果提示bcl2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特异蛋白Ⅱ (UPⅡ )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行转移及分期的关系。 方法 从 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静脉血及癌组织标本中提取RNA ,行RT PCR ,观察UPⅡ基因的表达。 2 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及 10例非肿瘤患者静脉血标本作为对照。 结果  3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均有UPⅡ基因表达。T1、T2 膀胱癌患者 19例 ,外周血中均无UPⅡ基因表达 ;T3 、T4膀胱癌患者 13例 ,外周血阳性表达 5例 (39% ) ,与T1、T2 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 2例转移 ,接受全身化疗后未再表达 ;2 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及 1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均未见UPⅡ基因表达。 结论 UPⅡ是尿路移行上皮特异标志之一。肿瘤分期高者外周血中可有UPⅡ表达 ;发生血行转移时UPⅡ基因可在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检测血中UPⅡ基因的表达可反映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膀胱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的分子生物学行为,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1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EGFr基因扩增,mRNA和受体表达状况,并相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例膀胱肿瘤中EGFr基因未见扩增,5例mRM过表达,7例EGFr阳性,但二者表达的量并无相关性。提示在膀胱肿瘤中EGFr基因扩增并不普遍,而其mRNA及受体过表达则较常见,推断可能系EGFr基因转录和翻译调控机制异常引起。  相似文献   

15.
钙粘素E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钙粘素E(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钙粘素E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34例出现钙粘素E表达异常(5763%),其异常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钙粘素E的表达异常与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HPV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空穴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究高危型HPV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证实细胞空穴症乃HPV感染的病理组织学表现。采用PCR技术检测48例明显细胞空泡化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HPVDNA。结果:40例阳性(83.3%),其中强阳性8例。结果表明细胞空穴症是人移行细胞、鳞状细胞HPV感染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空穴症与高危型HPV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感染是膀胱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和移行细胞肿瘤中表达程度的差异及该蛋白表达与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抗体bcl2(N19)及流式免疫学技术对6例正常膀胱粘膜、6例炎性增生粘膜、6例乳头状瘤和45例移行细胞癌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l2蛋白在4种组织标本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50.0%、83.3%、100.0%。FI值呈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炎性增生粘膜>正常粘膜。肿瘤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无关(P>0.05)。提示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c—erbB—2,H—ras和P53,Rb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Hras及抑癌基因P53、Rb的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erbB2、Hras和P53的表达率分别为26%、24%和48%,Rb的失表达率为31%。大多数(69%)肿瘤有上述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其中38%的肿瘤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多基因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5年生存率关系极为密切。提示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多基因表达异常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抗DNA拓扑异构酶Ⅱ单克隆抗体SWT3D1对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DNA拓扑异构酶Ⅱ增殖指数随肿瘤细胞分级增高而逐步升高,G1、G2、G3分别为(56±17)%、(137±102)%、(232±157)%(P<005),TOPOⅡ在膀胱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TOPOⅡ指数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可作为恶性度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wt-p53对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的基因治疗途径。 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将外源性野生型p5 3基因导入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MBST739细胞中 ,并得到表达 ,检测多项生物学指标。 结果 被转染的细胞在体外标准条件下 ,生长增殖率降低。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 和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凋亡指数升高 ,细胞生长速度减低 ,代表细胞增殖能力的AgNORs计数下降 ,体内接种致瘤性下降 ,对丝裂霉素和阿霉素的敏感性提高。 结论 增加肿瘤细胞内野生型 p5 3基因表达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 ,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