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学龄初期儿童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成叶 《中国优生优育》1996,7(4):145-147,151
本研究为分析我国学龄初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率、地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抽选了29个省会市7~8岁男女学童23434人.作人群流行病学分析。按血压百分位数的P95筛检出8.5%的收缩压和4.0%的舒张压偏高儿童。检出率华北最高,华东最低。相关分析和组间方差分析提示体重、身高和BMI指数与儿童血压间有显著正相关;提示高血压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初儿童开始。  相似文献   

2.
董华  崔伟  庞永新  房爱国 《中国校医》2001,15(5):346-347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成人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期 ,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研究儿童血压的分布规律及危险因素 ,便于对高血压易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本文作者采用了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 2 0 0 0年 5月 3日至 10日对徐州市 3~ 12岁健康儿童 10 0 3名进行了血压现况及问卷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 2 0 0 0年 5月 3日至 10日对徐州市师范附属小学 ,徐州市妇联幼儿园 3~ 12岁健康儿童 10 2 9名进行了血压状况及问卷调查 ,剔除 2 6份不合格问卷 ,问卷合格率为 94.7%。1.2 血压测量方法 首先对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镇江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现状及检出情况,为防控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9年江苏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工作手册”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镇江市7~17岁学生的血压及血压偏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204 803名学生,平均收缩压(SBP)为(110.05±14.51)mmHg,舒张压(DBP)为(68.72±9.17) mmHg,男生平均SBP高于女生,平均DBP低于女生;城市学生平均SBP和DBP均高于乡(镇)村学生,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共检出血压偏高46 646例,检出率为22.8%,以14岁和16岁年龄组最高(均为27.1%)。结论 镇江市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儿童青少年血压监测,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现状,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为制定地区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2个区共计12所学校9~17岁儿童青少年2749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9~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郊区组(aOR=1.738,95%CI:1.331~2.270)相对于城区血压偏高检出率高;初中组(aOR=1.396,95%CI:1.030~1.892)和高中组(aOR=2.208,95%CI=1.500~3.249)相对于小学组血压偏高检出率高。超重、肥胖(aOR=1.732,95%CI=1.237~2.424;aOR=4.543,95%CI=3.423~6.029)、不住校(aOR=2.660,95%CI:1.638~4.320)、单亲家庭(aOR=2.811,95%CI=1.651~4.787)是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每周每天达60 min以上中等运动强度4~7天组(aOR=1.662,95%CI:1.274~2.170)...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儿童血压偏高影响因素秩和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蒙古族儿童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父母血压,母亲孕时年龄,孕时吸烟,孕时饮酒,家庭人均耗盐量等影响蒙古族儿童血压的用秩和比法进行分析。结果 蒙古族儿童血压偏高最危险的因素是父母亲均有高血压及母亲孕期饮酒。结论 父母亲血压水平是影响儿童将来血压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高血压应从母亲孕期做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对血压偏高的相加交互作用,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于2012年中国七个省市的儿童青少年的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和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分析一般性肥胖和单纯性腹型肥胖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 015名儿童青少年,一般性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比例分别为17.7%、12.0%和23.2%。复合型肥胖对男生和城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较大(男生OR=2.80,95%CI:2.55~3.07;城市OR=2.95,95%CI:2.69~3.24 ),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呈现相同结果。在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人群中,由一般性肥胖和单纯腹型肥胖的相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血压偏高的比例占22%。结论 一般性肥胖比单纯腹型肥胖对血压的影响更大,在不同肥胖类型中,复合型肥胖仍然是导致血压偏高最危险的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人群中,一般性肥胖和单纯腹型肥胖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两种儿童青少年血压标准对血压偏高检出情况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血压标准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杭州市中小学生健康检查,随机整群抽取杭州市7个县(市、区)7所小学、7所中学和7所高中资料完整的24 55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收集基本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压偏高的判断分别采用《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2010标准)和2018年国家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2018标准)。采用R 4.1.2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Cohen’s Kappa一致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8标准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比例(15.05%)远低于2010标准(23.47%)。两标准判断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一致性水平为中等水平(Kappa值为0.71),但两标准的一致性在不同身高组中存在明显差异,Kappa值在P5~、P10~、P25~身高组最高,在P90~、P95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市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血压现状及其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16个区94所中小学7~17岁儿童青少年304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2~17岁我国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偏高的流行情况,探讨体格测量指标(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资料完整的5 554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定义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行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与4个体格测量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 1991-2015年我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57%和6.41%。瘦和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三个亚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79%、17.88%和27.45%,单纯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9%、3.03%和5.88%,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99%、10.91%和1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风险随BMI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民 《中国校医》1998,12(4):249-251
为了解早期干预对于儿童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对70名8~11岁血压偏高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生活习惯干预。结果表明:生活习惯干预能显著降低血压偏高儿童的血压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从而提示:加强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监测与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 ,儿童血压存在轨迹现象[1,2 ] 。血压的轨迹现象是指血压处于某一血压百分位数的人群 ,经过一段时间后 ,其血压值仍然保持在原相应血压百分位数位置上不变的现象。为了深入探讨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 ,我们对75 4名学龄儿童血压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从潍坊市奎文区 2l所小学中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3所小学 ,以 6~ 7岁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共有793名儿童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生 4 0 2人 ,女生 391人。1.2 血压测量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9月 ,对研究对象进行了 5次血压测定。采用水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生结局相关因素与儿童期间血压偏高的关系,并阐明其关联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3年9月在中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6~17岁学生62 168名,男生32 064名,女生30 104名,年龄中位数为10.74岁,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3 kg,单胎49 843名(97.0%),双胎1339名(2.6%),三胎及以上180名(0.4%)。问卷调查基本人口学资料、出生体重、出生胎数、膳食和运动相关行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检测。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和身高别的血压偏高标准判定是否血压偏高。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结局(出生体重、出生胎数)与血压水平或血压偏高的关联,并研究关联的性别差异。结果 62 168名调查对象中血压偏高检出5933人(9.5%)。按照出生体重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仅在低出生体重者中,校正潜在协变量后出生体重与收缩压(b=-1.628,95%CI-2.571~-0.685,P=0.001)、舒张压(b=-1.463,95%CI-2.186~-0.740,P<0.001)关联...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调查长沙市岳麓区初中入学儿童血压偏高患病率,探索影响血压偏高的因素和不同因素之间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8月在长沙市岳麓区抽取3所中学的初中入学体检人员1 019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偏高的因素和性别差异。结果 1 012名有血压数据的调查对象中血压偏高检出人数为257人,检出率为25.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儿童血压偏高有关的因素有超重或肥胖(OR=2.360)、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2 h(OR=1.735)、吃油炸及甜食过多(OR=1.470),均为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对男性儿童血压偏高有影响的为超重或肥胖(OR=1.797)、每日玩电子游戏时间过长(OR=1.711);对女性儿童血压偏高有影响的为超重或肥胖(OR=4.307)、吃油炸及甜食(OR=2.884)、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2 h(OR=3.093)。结论 儿童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性别差异。超重或肥胖增加为男女生发生血压偏高风险共有危险因素。每日玩电子游戏时间过长为男生独有危险因素,而吃油炸甜食过多和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2 h为女生独有危险因素,建议对不同性别儿童采取针对性的血压偏高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简化方法筛查苏州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招募734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金标准,评价公式法、身高别法、年龄组别表格法和性别年龄别表格法的筛查效果.结果 根据金标准和4种简化方法,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7.3%、17.9%、...  相似文献   

17.
詹会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109-110
目的:探讨丽江市纳西族3~6岁儿童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布特点,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城乡纳西族837名3~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压测定。结果:5.26%收缩压偏高,4.06%舒张压偏高。结论:认为将儿童血压测定列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者,并对易患儿童血压连续监测,及早干预是有效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中, 分别选取身高、体重、城乡、出生年月日、学段信息完整的7~17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97 397、196 790和195 625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判定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 并描述其分布和流行特征, 采用χ2检验分析其性别、城乡等组间差异, 通过计算年均增长率估计变化速度。结果我国2019年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为15.3%(29 855/195 625), 其中男生检出率20.2%(19 779/97 847)高于女生检出率10.3%(10 076/97 778), 乡村检出率15.4%(15 066/97 567)高于城市检出率15.1%(14 789/98 058)(均P<0.0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0%(25 377/195 625), 其中女生检出率13.2%(12 925/97 ...  相似文献   

19.
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8-10月对1981年同期初查的2946名4-14岁儿童血压进行追踪观察,共随访598人,随访率为88.2%。结果表明,儿童血压存在着较弱的轨迹现象,提示在掌握儿童血压变异规律前,用儿童血压预未未来成人血压的价值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肠道寄生虫病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对小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危害甚大。其感染因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多与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关,为了进一步论证,我们于1999年4月到5月间,对县一幼儿园的3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蛲虫感 染的普查,并对其中62例阳性感染儿童和62例阴性儿童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系在自然人群中,对县一幼儿园的大中班计3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蛲虫普查,发现阳性感染者选作病例组,其中男30人,女32人;以同期各班级体检无蛲虫感染者为阴性对照人群,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健康儿童62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班级上均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