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了解宫颈癌新鲜组织和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差异。方法TRAP-PCR用于30例宫颈新鲜组织和40例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宫颈癌新鲜组织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73.33%(22/30),石蜡包埋的宫颈癌组织检出率为27.50%(11/40)(P<0.001)。两组平均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362±0.768和0.624±0.386(P<0.001)。结论宫颈癌新鲜组织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石蜡包埋的宫颈癌组织,平均端粒酶活性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标法(TRAP-ELISA)测定了33例宫颈活检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其中宫颈癌25例(包括2例原位癌),宫颈不典型增生8例,结果:宫颈癌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92.0%,不典型增生阳笥检出率为25.0%,结论:宫颈活检组织端粒酶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效粒酶活性表达的病例进行了监测,可能有助于揭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宫颈上皮癌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研究表明女性在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后引起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进而发展为宫颈癌时其宫颈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量发生变化,探其对筛查和早期诊治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HPV检测阴性的正常对照组26例、HPV阳性组28例、HPV阳性宫颈炎组27例、HPV阳性CIN组26例、宫颈癌组24例、HPV阴性宫颈炎组26例、HPV阴性CIN组23例共七个检测组,采集宫颈黏膜脱落细胞标本以293细胞为阳性标准进行端粒酶TRAP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定量值:正常对照组,范围0~3.15、平均0.36;HPV阳性组,范围0~21.6、平均1.98,>10的3例;HPV阳性宫颈炎组,范围0~71.5、平均4.88,>10的4例;HPV阳性CIN组,范围0~ 407、平均20.8,>10的5例;宫颈癌组,范围1.2 ~5.5&#215;106、中位数346,其中<10的4例;HPV阴性宫颈炎组,范围0~66.6、平均4.19,>10的3例;HPV阴性CIN组,范围0 ~158、平均14.2.统计学分析宫颈癌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CI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在感染HPV并引起宫颈炎、CIN阶段,其宫颈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步增高,在宫颈癌阶段增高最为显著,因此对采取宫颈黏膜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可作为对女性宫颈癌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端粒长度改变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TRF长度 ,端粒重复扩增分析 (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平均TRF为 (5 2± 2 8)kb ,与正常组织比较明显缩短 (P <0 0 0 1) ,从正常乳腺组织到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平均TRF呈递减趋势。 5 8例乳腺癌中 4 9例端粒酶阳性 (84 7% ) ,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 ;癌旁组织端粒酶为阴性 ,而 7例乳腺增生症和 6例乳腺纤维腺瘤中分别有 1例端粒酶阳性 ,与乳腺癌比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端粒长度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渐进性缩短 ,并最终触发端粒酶的激活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可靠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及端粒酶表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端粒(TRF)及端粒酶在胃癌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杂交技术及端粒重复扩增PCR方法检测17例早期胃癌、8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的平均TRF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结果早期、进展期胃癌的TRF长度及端粒酶活性表达均显著短于或高于邻近胃组织(P<0.05~0.01),且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主要表现在TRF缩短或延长的胃癌组织中,而TRF缩短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一致。结论端粒及端粒酶的异常状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缩短可以作为胃癌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分子(HPV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分析其盆腔淋巴结HPV载量、Ⅰa-Ⅱb期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实验组端粒酶、宫颈癌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对照组均呈阴性;与病理阴性的端粒酶活性、淋巴结HPV16/18拷贝数相比较,病理阳性明显较高(P<0.05),但较原发灶低(P<0.05);端粒酶、淋巴结HPV16/18表达呈正比例关系(P<0.05)。结论在与端粒酶活性表达检测中,FQ-PCR、PCR-ELISA技术的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较常规病理组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为基础的TRAP法检测了39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9例食管癌组织中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为87.2%,癌旁组织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7.7%,9例食管良性组织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11.1%.食管癌与相应癌旁组织和良性食管组织端粒酶阳性检测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25例食管癌端粒酶阳性检测率为96.0%,显著高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71.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端粒酶活性在妇科肿瘤中的阳性率 ,探讨妇科肿瘤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测定 83例妇科肿瘤标本及正常对照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 在 6 2正常对照标本中发现 5例有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8.1% ) ,在 83例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端粒酶阳性率为 94 %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化是妇科肿瘤中的普遍现象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早期诊断妇科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方法采用 PCR技术为基础的 TRAP法检测了 39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 结果 39例食管癌组织中 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为87.2%,癌旁组织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7.7%,9例食管良性组织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11.1%.食管癌与相应癌旁组织和良性食管组织端粒酶阳性检测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25例食管癌端粒酶阳性检测率为96.0%,显著高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71.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端粒酶激活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宫颈原位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频率。方法TRAP-PCR用于检测30例宫颈原位癌组织及其中附有的14例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并以16例宫血手术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端粒酶活性表达如下宫颈原位癌组织22/30(73.33%)、相应的14例癌旁组织5/14(35.71%)、正常对照组织仅1/16(6.25%)。结论宫颈原位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可作为原位癌向浸润癌进展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