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长链脂肪乳剂和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二种不同肠外营养液支持下,观察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变化对胆红素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1只新西兰大白兔经结扎胆总管制成胆源性肝硬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6);肝硬化肠外营养PN-LCT组(n=10);肝硬化肠外营养PN-MCT/LCT组(n=11)。两组的PN液所含热量及氮量均相等。在PN的第1、7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PN后4h血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并常规测定胆红素及白蛋白和肝脏酶学的变化。结果:肝硬变形成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东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酰转肽酶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PN期间,FFA及FFA/白蛋白比值也明显升高,P<0.01。PN第7天时,LCT组直接胆红素及ALT和FFA/白蛋白比值均明显高于MCT/LCT组,P<0.01。结论:MCT/LCT乳剂可能是应用于肝硬变兔更为理想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2.
21只新西兰大白兔经结扎胆总管制成胆源性肝硬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6);肝硬化肠外营养(PN)-LCT组(n=10);肝硬化肠外营养(PN)-MCT/LCT组(n=11)。两组的PN液所含热量及氮量均相等。在PN的第1、7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PN后4小时血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并常规测定胆红素及白蛋白和肝脏酶学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硬化形成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PN期间,FFA及FFA/白蛋白(Alb)比值也明显升高,(P<0.01)。PN第7天时,LCT组直接胆红素及ALT和FFA/白蛋白(Alb)比值均明显高于MCT/LCT组,P<0.01。结果提示,MCT/LCT乳剂可能是应用于肝硬化兔更为理想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3.
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非蛋白质能源的选择仍有争议,长链甘油三酯易导致乳剂在体内再酯化,如形成脂肪肝,可加重原有肝脏功能的损害,中链甘油三酯在体内代谢迅速,极少再酯化,其代谢不必依赖载脂蛋白CⅡ、白蛋白、肝甘油三酯脂酶及肉毒碱,应用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可能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变门脉高压术后脂蛋白、肝功能及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肝硬变门脉高压病人15例,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剂组(n=8,简称LCT组),中/长链脂肪乳剂组(n=7,简称MCT组)。两组供氮每天每千克体重0.15~0.2g,非蛋白质热卡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0~25kcal。LCT组脂肪能源由20%-Intralipid提供,MCT组由20%-LiPofundinMCT/LCT提供。糖脂供能比为2:1。在术前、术后1、4、7天,测定肝、肾功能及胆红素血脂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术后第1天胆红素明显升高,但MCT组胆红素随后显著下降,I-CT组下降速度慢于MCT组,PM0.05,两组对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提示门脉高压术后PN使用LCT或MCT/LCT乳剂基本上是安全有效的。MCT/LCT乳剂显示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21只新西兰兔经结扎胆总管制成肝硬变动物模型,而后随机分为胸外营养一ICT组(n=10)及肠外营养一MCT/LCT组(n=11),两组所含非蛋白热卡及氮量均相等,观察肝硬变时兔组织内肉毒碱含量的变化以及在肠外营养支持中应用ICT和MCT/后体内代谢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n=10)比较。结果显示:肝硬变时兔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肉毒碱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在场外营养第7天,LCT组甘油三脂、肉毒均高于MCT/LCT组(P<o.01);各组肝脏、心肌、骨骼肌及小肠中肉毒碱含量明显下降(P<0.01);肝内脂肪含量LCT组高于MCT/LCY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MCT/LCT乳剂因其非肉毒碱依赖性,血中清除快,肝内脂肪存积少,可能是应用于肝硬变时更为理想的能源。 相似文献
6.
肝硬变兔肉毒碱变化及对中、长链脂肪乳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变家兔体内肉毒碱变化及对中,长链脂肪乳剂代谢的影响。方法 21只新西兰家兔经结扎胆总管制成肝为模型,随机为两线,肠外营养(PN)-LCT组及PN-MCT组,两组所含非蛋白热卡及氮量均相等。结果 肝硬变时血中甘油三酯,肉毒碱(CNT)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在PN7天,LCT组甘油三酯,CNT均高于MCT组(P〈0.01),各组织肝脏,心肌,骨骼肌及小肠中CNT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变门脉高压手术前后脂肪廓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肝硬变门脉高压病人15例,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肪乳剂组,中/长链脂肪乳剂组。LCT旨肪有源由20%-Intralipid提供,MCT组由20%-LipofundinMCT/LCT组成,糖脂供热比为2:1,全部营养素配制成全营养混合液(TNA),连续观察1周,在术前、术后1天、7天作脂肪廓清试验(VFTT)。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注射后5、30、60及90分钟时亚油酸、亚麻酸、辛酸及癸酸的含 相似文献
8.
21只新西兰兔经结扎胆总管制成肝硬变动物模型,而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LCT组(n=10)及肠外营养-MCT/LCT组(n=11),两组所含非蛋白热卡及氮量均相等,观察肝硬变时兔组织内肉毒碱含量的变化以及在肠外营养支持中应用LCT和MCT/LCT后体内代谢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n=10)比较。结果显示:肝硬变时兔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肉毒碱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在肠外营养第7天,LCT 相似文献
9.
1993年10月至1994年2月对中-长链脂肪乳剂(实验组,n=40)和长链脂肪乳剂(对照组,n=30)在静脉营养中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从术后第1天起,除从周围静脉输注必需液体外,每日静滴中-长链或长链脂肪乳剂500~1000ml,连续3~5天。监测项目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红蛋白、白细胞、肝肾功能、血甘油三酯及血胆固醇。结果显示:两组均无全身反应;在输脂肪乳剂后6小时,两组血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升高,并于12小时时达峰值,16小时时已明显下降,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24小时时仍维持较高水平。由此表明,中-长链脂肪乳剂较易从血清中清除;中链甘油三酯能快速进入线粒体被氧化供能,不依赖内毒碱的转运,能经肝脏生成更多的酮体,极少再脂化为脂肪贮存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长链脂肪乳和长链脂肪乳对肝脏外科病人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两种没碳链脂肪乳剂地肝脏外科病人术后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直脏外科病人25例,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剂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LCT组脂肪乳剂为20%Intralipid,MCT组为20%Lipofundin连续观察1周。在术前、术后1、4、7天测定肝功能、血脂、血及尿液中肉毒碱(CNT)以及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对肝脏酶学无明显影响;胆红素在PODI明显升高,但CMT组随后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链及长链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欧洲以 Wretlind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不懈地研究和使用以大豆油为基础、卵黄磷脂为乳化剂、甘油为张力剂的脂肪乳剂Intralipid以来,脂肪乳剂的静脉应用被认为是肠外营养(PN)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然而,对脂肪乳剂的研究和应用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不同作者报告的临床及实验结果也不尽一致。目前普遍关注的是脂肪乳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脂肪蓄积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等方面。近年来,对于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MCT/LCT)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普遍认为其颇具特点。为此,全面了解中、长链脂肪乳剂的体内代谢特… 相似文献
12.
13.
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变门脉高压术后脂蛋白,肝功能及胆红素代谢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肝硬变门脉高压病人15例,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剂组(n=8,简称LCT组),中/长链脂肪乳剂组(n=7,简称MCT组)。两组供氮每天每千克体重0.15 ̄0.2g,非蛋白质热卡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0 ̄25kcl。LCT组脂肪能源由20%-Intralipid提供,MCT组由20%-Lipofundin MCT/LCT提供。糖脂供能比为2:1。在术前、术后1、4、7天,测定肝、肾功能及胆红素血脂 相似文献
14.
脂肪乳剂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脂肪乳剂是构成TPN中非蛋白质能源之一 ,为合理应用并减少与之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了解不同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 ,显然是有临床意义的。方法 根据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不同 ,分为长链、中链和短链甘油三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单纯LCT和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的还有结构脂肪乳、含ω 3的脂肪剂和含橄榄油的脂肪乳等制剂。结果 脂肪乳剂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维持细胞结构和脂肪组织的恒定。结论 不同链长和结构的甘油三酯 ,构成的脂肪乳剂的不同代谢特点 ,决定了它们在临床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胆胰脾外科杂志》1997,3(2):F003-F003
在本综述中,我们希望简述尽年来在体内研究中.中长链混和脂骑乳的特性及与传统以太豆为基础的长链脂肪乳之间的比较,它们均由B.BRAUN公司生产.都以卵磷脂为乳化剂。一、正常人体输入脂肪乳在6个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上将10%长链脂肪乳(LCT)和10%的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静脉输注.发现MCT/LCT比LCT引起血浆甘油三脂升高的作用要小得多,说明MCT/LCT有一个较快的血浆清除率。同时.血浆非酯型脂肪酸(NEFA)浓度在MCT/LCT输入时2倍高于LCT输入。对血浆中甘油三脂和NEFA池的脂肪酸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中链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变家兔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变化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1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胆源性肝硬变模型后,随机分为长链脂肪乳剂(LCT)-肠外营养(PN)组(LCT组,n=10)和中/长链混合乳剂(MCT/LCT)-PN组(MCT组,n=11),另设正常对照组(n=12)。肠外营养(PN)前、PN后1、4、7d分别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检查以及脂肪含量测定,用ABC法作LPL单克隆抗体在肝脏的表达;用Northern杂交法检测LPL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MCT乳剂对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较小,MCT组的肝脏脂肪含量明显低于LCT组,P<0.01。形态学检查表明,两组的变性、坏死和增生性病变的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在LCT组肝细胞中能较多地见到脂肪颗粒。肝脏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以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肝硬化时,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已受损;相对而言,此时对MCT乳剂的体内代谢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链甘油三酯对手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患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长链甘油三酯(LCT)和中链甘油三酯(MCT)2种脂肪乳的代谢效应差异.方法24例胃、结肠手术患者和6例志愿者参加本研究,均有知情同意.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含50%MCT或单纯LCT的肠外营养.测定前臂动静脉血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差及氮平衡.结果MCT组肌肉利用脂肪乳的能力明显提高,氮平衡也有所改善,且术后体重减轻较少.在脂肪乳廓清试验中发现,血清酮体浓度MCT组[(0.063±0.004)mmol/L]明显高于LCT组[(0.039±0.002)mmol/L].氮储存的增加与酮体和胰岛素水平的增加相关.结论含50%MCT的脂肪乳用于肠外营养是安全的,可作为又一种能改善机体蛋白代谢的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18.
19.
为观察30%Intralipid与20%Intralipid两种脂肪乳剂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作者以40例外科非应激与无代谢异常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30%组与20%组,分别经外周静脉给予等热量的30%Intralipid及20%Intralipid,连续使用3天。于实验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异常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前后血甘油三酯水平均无明显变化。20%组血胆固醇、异常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水平于输注后显著升高,而30%组则略有下降。作者认为,决定脂肪乳剂影响血脂代谢的因素并不是其甘油三酯含量而是其磷脂/甘油三酯含量比。选择具有较低磷脂/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对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脂肪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脂肪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脏外科患者25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肠外营养,长链脂肪乳剂组(LCT组)12例,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CT组)13例。LCT组脂肪乳剂为20%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MCT组为20%为保肪宁(Lipofundin),连续观察1周。在术前,术后1d、7d作脂肪廓清实验(IVFTT),并测定血及尿液中肉毒碱(CNT)以及动脉血酮体浓度及比率(AKBR)的变化。结果 MCT组清除率为LCT组的1倍,半衰期为LCT组的1/2;术后血CNT明显升高,尿排出减少,术后7d时,LCT组血CNT高于NCT组,尿CNT低于MCT组,P<0.05;血AKBR术后1d明显下降,随后MCT组逐渐回升,在术后7d时,MCT组明显高于LCT组,P<0.01。结论 MCT组体内清除迅速,对CNT依赖较小,并对肝脏能量代谢有保护作用。提示MCT乳剂可能是肝脏外科患者更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