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减枳实消痞汤治疗痞满证12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夏莪术消痞汤配合穴位敷贴对慢性胃炎痞满证中医症状的改善。方法:选择98例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治疗组59例,治疗组给予半夏莪术消痞汤口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四周一疗程。贴敷选穴:双侧足三里、内关、中脘;药物组成:香附、广木香等研末用醋调,每日6~8小时,五天一疗程,共四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普瑞博思5mg口服,日三次,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两组中医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显效率(P~*0.05)和总有效率(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两组中医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莪术消痞汤配合穴位敷贴能有效改善痞满症状。  相似文献   

3.
曾玉玮 《河南中医》2012,32(3):371-372
梁超教授认为饮食不节及情志不和是痞满的常见病因,脾虚是发病的基础.从虚实辨证看,虚多于实,虚证可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气机不畅是痞满的主要病理变化.治疗本病当以温中补虚,调理脾胃气机为主.采用黄芪建中汤合枳实消痞丸治疗本病,随证加减,方可收效.  相似文献   

4.
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症,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1].痞满是脾胃病症中常见的病症,多数由胃肠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由其他系统病变引起,西医学的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慢性胆囊炎、糖尿病胃轻瘫、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2007—11—2009—02,我们应用自拟乙肝肾炎煎剂治疗痞满证48例,并与维U颠茄铝胶囊Ⅱ口服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96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11—63岁,平均38.8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1.4个月。对照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13—61岁,平均36.7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2.7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满分消汤对虚实夹杂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虚实夹杂型痞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满分消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28/30),优于对照组的60. 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 05)。结论:中满分消汤治疗虚实夹杂型痞满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余轶群  陈飞松 《北京中医》2007,26(4):229-231
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胃病属中医痞满证的范畴,中医研究表明Hp感染多为气机阻滞,湿热内蕴。既往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感染慢性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我们在康胃方的基础上组成健脾消满方,分别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治疗痞满证120例。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痞满证的辩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痞方对化疗后痞满证大鼠胃排空率及Cajal间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化疗所致痞满证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6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消痞方高剂量组、消痞方中剂量组、消痞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消痞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100%、150%、200%的煎剂灌胃,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灌胃,共给药7 d。观察各组大鼠日进食量改变,检测胃排空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胃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日进食量及胃排空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ICC数量减少,结构破坏,细胞器减少,与神经末梢及平滑肌细胞之间连接破坏。消痞方高剂量组大鼠进食量及胃排空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新生增多。西药组大鼠进食量及胃排空也可见增加,但部分ICC结构仍可见破坏。消痞方低剂量及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C结构的影响可能是消痞方治疗化疗后痞满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自拟理气消痞汤治疗肝胃不和型痞满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与临床观察方面探讨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肝胃不和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理气消痞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舒肝和胃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及临床...  相似文献   

11.
"寒"的中医学内涵丰富,"寒"与痞满的病因病机、症状证候密切相关.寒邪犯胃、脾胃阳虚、脾肾阳虚、肝经虚寒、寒热错杂是五种与寒邪相关的痞满常见证型,其治疗应抓住"寒"这一关键因素,分别采用温胃散寒、温中健脾、温补脾肾、暖肝散寒、温清并用结合消痞散结之法治疗,常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李坤 《山西中医》2020,(1):12-14
目的:观察应用和胃消痞汤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痞满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痞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口服多潘立酮片,研究组42例,采用自拟和胃消痞汤,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显著(χ2=11.49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痞满患者和胃消痞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艺 《北京中医药》2008,27(5):342-344
痞满证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而不痛的证候,主要见于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王宝玉老师是北京市第三批师承指导专家,从医3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肺系病、脑病及内科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对痞满证的诊治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王老师治疗痞满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艺 《北京中医》2008,(5):342-344
痞满证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而不痛的证候。主要见于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王宝玉老师是北京市第三批师承指导专家.从医3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肺系病、脑病及内科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对痞满证的诊治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王老师治疗痞满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半夏泻心汤是经方中用于治疗中焦疾病的有效方剂之一,据《伤寒论》有关条文,结合本人临床实践,症状以胃脘部痞满月真胀、纳呆嗳气、气逆恶心或烧心、或呃逆,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为特点。包括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炎、慢性消化道溃疡、胆囊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病,用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点滴体会如下,供同道借鉴:1方解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灸甘草、大枣组成。病有心下痞结、恶心,故以半夏为主,辛开散结,苦降止  相似文献   

16.
痞满顺方对痞满证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福生  余善强  罗琦  黄志新 《新中医》2000,32(12):13-14
应用自拟痞满顺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与西沙必利治疗作对照。结果显示2组显效率、有效北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痞满、便溏、肠鸣、烦躁等症状改善中药组优于西药组。中药组16例患者治疗前检测上下消化道压力,与正常人组比较有明显异常,治疗后6例复查,胃肠动力学异常已得到改善,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痞满顺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且可能有促进胃肠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痞满是指患者自觉心下胀满痞塞、食谷难化的一类病症,约相当于西医的饱胀、早饱等症状。多种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综合征等均可引起本症。笔者临证所遇2例,病机证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议痞满     
痞满是脾胃病中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对于痞满,首辨虚实,次辨寒热,主用通降.在临床上,个人体会,在慢性胃病中,最常见的痞满证当属痰湿中阻、中虚气滞和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临床上抓住辨证要点,立法处方恰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c-kit蛋白的表达及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水平在大鼠化疗后痞满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消痞方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消痞方高剂量组、消痞方中剂量组、消痞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9%Na Cl溶液灌胃,消痞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100%、150%、200%的煎剂灌胃,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灌胃,共给药7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SC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胃肌层c-ki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胃肌层c-kit蛋白表达及血清SCF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消痞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胃肌层c-kit蛋白表达及血清SC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优于西药组。消痞方低剂量及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方能够提高大鼠胃肌层c-kit蛋白的表达及血清SCF水平,维持c-kit/SCF信号通路的稳定,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从而起到对化疗所致痞满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丽霞 《江西中医药》2007,38(10):68-69
痞满是一种较常见的中医脾胃病证,其作为一种症状可以兼见于其他疾病之中,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及治疗他病所致的痞满兼证等方面对痞满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