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中秋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35-1436
1对癫狂的认识1.1历史沿革癫狂为常见精神失常疾病,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有较系统的描述,如"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脉解》谓"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指出了火邪扰心、阴阳失调可以发病;《灵枢.癫狂》又有"得之忧疾"、"大怒"、"有所忧喜"等记载,指出了情志因素可致病;《难经.二十二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的观点,使癫与狂相鉴别;《河间六书.狂越》认为"心火旺,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丹溪心法.癫狂》:"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之间"。明清以后的医家亦多有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治癫狂10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印明 《河北中医》2003,25(12):917-918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结合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实践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 ,笔者将癫狂证候、病机、治疗整理为 1 0法 ,简介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 ,癫者痴癫、癫倒之谓 ,如醉如呓 ,或悲或泣 ;狂者疯狂、狂暴之谓。中医文献每多癫狂共论 ,二者在病证上是有区别的 ,但在病机上密切相关 ,皆系七情所伤 ,致使气机升降失常 ,酿生痰火 ,乘其心位 ,扰犯神志故发癫狂。其病机要点 :痰蒙心窍则为癫 ,痰火内扰则为狂 ,二者皆系心主神志功能反常的病证。癫属阴 ,证见声低气怯 ,脉多沉涩 ;狂属阳 ,证见登高而歌 ,弃衣而奔 ,脉多滑数 ,或沉伏…  相似文献   

3.
癫狂分为癫证和狂证,其中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者为癫证;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者为狂证,因两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并称癫狂.现代医学认为是大脑前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系气郁痰火,阴阳失调所致.癫狂在脑血管病术后较少发生,本科5 a来也仅遇2例,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癫狂癇治验     
<正> 癫与狂都属于精神失常的疾病,它以知觉语言、思维与行动的反常为主要特征。多发于青壮年。属于“精神分裂证”范畴。本病多为情志过极郁而化火,火盛生痰,火扰神明,痰阻心窍所引起。《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即指此而言。究其病变部位多在心、肝、胆、胃诸脏。唯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癫狂之证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初起皆属实证,癫病多为气郁痰结,狂病多属痰火为患。二者可相互转化,癫痫痰郁化  相似文献   

5.
<正> 邓启源副主任医师治疗癫、狂、癎病证,有较深的造诣。笔者随诊,教益匪浅,现将其治验举例于下,以见一斑。心肝火炽清里通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杂病源流犀烛·癫狂》曰:“癫狂,心与肝胃病也,而必挟痰挟火……癫之患虽本于心,大约肝病居多,狂之患固根于心……。”说明癫狂病与心肝火有极大关系。本  相似文献   

6.
癫证治痰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陕西中医》2002,23(3):281-281
癫证是以沉默痴呆 ,语无伦次 ,静而多喜为特征。其病因病机大抵不外乎阴阳失调 ,情志抑郁 ,痰气上扰 ,气血凝滞诸因素。但如何把握癫证发生的最基本因素 ,施以必要的治法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痰治癫 ,获益匪浅 ,故将临证心得整理成文 ,就教于同道。《丹溪心法·癫狂》篇说 :“癫属阴 ,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提出癫狂与“痰”有密切关系。又如《论治要决·癫狂》说 :“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 ,迷塞心窍。”《临证指南医案·癫》说 :“狂由大惊大恐 ,病在肝胆胃经 ,三阳并而上升 ,故火炽则痰涌 ,心窍为之闭塞。…  相似文献   

7.
对湖湘医家的研究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显著的湖湘地域特色。《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是目前收录、整理现存古代湖湘名医典籍比较完善的著作,其中有关癫狂的医籍大多为清代医家所著。清代湖湘医家认为,癫狂分阴阳,癫病属阴,狂病属阳;癫少狂多,多由肝风挟痰火上扰所致;具有普及性,妇儿、伤寒皆可见;多传变,需脉证相参辨治。治疗方法上,初起多痰,涌吐取嚏;痰证多兼夹,需五脏分治;治癫需温中,治狂需清火;拔根劫巢,愈后宜调。经日积月累,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癫狂学术思想与治疗经验。今后有望进一步深入研究湖湘医家癫狂辨治发展的历史规律,整理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与创新湖湘医家辨治癫狂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中医学“狂病”“郁病”“癫证”等范畴,主要与先天素禀、气候环境、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有关,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虚实夹杂,乃发为本病。纵观本病,病理因素不外乎“气、火、痰、瘀、虚”,各病理因素可单独致病,亦可夹杂致病,实证多与肝郁、痰火、瘀阻相关,虚证多与肾虚、心脾两虚有关。临床根据病性虚实,可分别采取“气郁者调之、火亢者清之、痰壅者化之、瘀阻者通之、虚者补之”的治疗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癫和狂同是精神失常的疾病。癫,表现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有时不动不食,卧床不起。狂,表现喧扰狂躁,高声詈骂,情绪变幻不定,到处奔跑,毁物伤人。两者症状虽有差异,其实质皆属同类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癫病多因思虑太过,意志不乐,积忧久郁,伤及心脾,脾痰不化,痰涎阻塞心窍而发,狂病多因悲愤脑怒,伤肝化火,肝火横溢,痰卒火升,壅塞心窍,神明失常。正如唐容川所说:“痰入心则癫,火乱心则狂”。癫与狂可相互转化。一般狂病之初,先露癫意;狂病之末,必具癫形。癫久不愈,  相似文献   

10.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病。癫者,语无伦次,沉默痴呆,或静而多笑。狂者,狂言妄语,喧扰不宁,动而多怒。两者多因情志所伤,痰气或痰火扰动心神为患,在病理变化上可相互转化,又均属精神失常之患,故常癫狂并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点,概  相似文献   

11.
医话两则     
<正> 案一、癫狂癫与狂,都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癫病表现为沉默痴呆,语元伦次,静而多喜;狂病表现为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难经》“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王太仆有”多喜为癫,多怒为狂”之说。癫狂之  相似文献   

12.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癫证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笔者认为,本病其病因与先天秉赋和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如:秉赋素足,体质强,阴平阳秘,虽受七情刺激亦只有短暂的情感失畅,而不为病。反之,遇有惊骇悲怒,意志不遂,则往往七情内伤,阴阳失调而发病。究其源,主要是阴阳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凝滞。情志郁结,化火伤阴,内生痰涎。从而.导致机体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而致病。癫狂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火,阴阳失调。癫证则属痰气郁结,迷阻心窍。盖气滞则痰聚、气化则痕化。又湿为痰源,治痰亦须  相似文献   

13.
癫狂癫与狂均属于精神失常的疾病。癫证表现为沉默痴呆,神志恍惚,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哭笑无常,或喃喃独语;狂证表现为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凶狂欲杀,不避亲疏。但因两者在病理上有联系,且能相互转化,故常癫狂并称。 [病因病理]癫狂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内伤引起。或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积忧久郁,久而气滞津聚,郁而为痰,痰气郁结,闭阻心窍成癫证;或者暴怒大惊,五志之火不得宣泄,炼液成痰,痰火上扰心窍,神志逆乱成狂证;或者情志所伤,气滞血瘀,元神之府失养,灵机混乱,神志失常为癫狂。总之,七情所伤,导致心、肝、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秘,进而形成气滞、痰结、火郁、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佩珊  陈汉平 《河北中医》2005,27(2):108-109
精神分裂症为一种与社会、心理、家庭、自身素质有关的精神疾病 ,一般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绝对不协调 ,伴或不伴有感知觉障碍[1] ,中医学称之为癫狂[2 ] 。从《内经》记载的“多喜为癫 ,多怒为狂”中可了解到古人对本病已经有所认识。喜为心志 ,各大医家向来认为癫狂病机在于心火盛 ,治疗也主张从心论治。《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指出“经注多喜为癫 ,多怒为狂 ,况五志所发 ,皆为热 ,故狂者 ,五志间发。”《丹溪心法》和后世医家均提出“镇心神 ,开痰结 ,如心经蓄热 ,当清心除热 ,如痰迷心窍 ,…  相似文献   

15.
癫疾,是神志失常的一种病症。俗有“文疯”、“文痴”之称。在唐宋以前,对癫疾的名实称谓有含混之嫌。如《证治准绳》云“素问止言癫而不及痫,灵枢乃有痫瘈、痫厥之名,诸书有言狂者,有言癫狂者,有言风痫者……迄无定论。”此尚习之风,至汉唐及宋亦未予分辨。自元往下,才将癫狂予以区别。首避泾渭者,乃丹溪之言:“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次则有明代王肯堂,发前人之未发,将癫疾与狂、痫明确地区别开来。研究癫证的病机与治法,自《内经》以下,亦代不乏人。如《丹溪心法》云:“癫属阴…大率因痰结于心胸间,“清·林佩琴曰“癫者,多由心脾郁结,志愿不遂,更或惊恐,致神不守舍  相似文献   

16.
徐必达老中医行医40余年,善治癫狂病.笔者跟随徐老侍诊,深受教益.现就徐老治疗癫狂病的经验作一简介. 徐老认为,癫狂病常由郁怒伤肝,气失疏泄,郁而化火,津液被熬,积成痰火,上扰心神而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狂由大惊大恐,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而痰涌,心窍为之闭塞.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临床上按症状分为癫证与狂证,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如癫证经久不愈,痰火一动,可出现发狂的症状;狂病经久不愈,神志迷糊,也能出现癫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癫狂的病因病机多为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等。《难经·二十难》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里说:“癫狂一证,哭笑不休,骂詈歌唱……,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以上论述皆指癫狂实证,而《金匮·五  相似文献   

18.
狂证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的疾病。临床以喧扰打骂,狂躁不宁,甚则逾垣上屋为特征。狂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郁痰火,阴阳失调,但临床上阳明热盛,暴横刚强亦每为常见。如《金匮翼癫狂惊痫》曰:“狂症未有不从惊而得者,……病属阳明,故用大黄以泻之,釜底抽薪法也。”“狂病多火而属阳……乘于胃则为暴横刚强,故治此者,以治火为先,或痰或气察其甚而兼治之”。笔者在临床治疗狂证工作中,每逢狂证初发患者,多症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滑数或实大者,  相似文献   

19.
著名老中医张海峰老师在40余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于内科杂病。笔者曾随师学习多年,现就张老对癫狂的诊疗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癫者痴癫,颠倒之谓,如醉如呓,或悲或泣;狂者疯狂,狂暴之谓。中医文献每多癫狂共论,二者在症状上虽有区别,张老认为二者在病因病理上是密切关连的,皆系七情所伤,致使气机之升降失常,生痰生火,影响心主神志,而发生癫狂。其病机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癫狂病的认识在中医文献上,很早就有本病的记载,如内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又曰:“狂始发也,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尊贵也,自辨智也”。指掌云:“癫者,神不守舍,癫狂如有所见,经年不愈,心经有损;狂者,发作;无时,披头大叫,逾垣上屋,不避水火,弃衣奔走,欲杀人”。可以证明古人对本病很早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