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究口内入路髁突切除通气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0例于我院接受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以上其患侧及健侧颞下颌关节间隙情况。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患侧、健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在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以上有较大的变化,但关节结构逐步趋稳。结论:对髁突或颌骨肥大患者采用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并配合相应的正颌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病症情况,对矫正患者面部畸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对于手法复位失败、严重移位的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一般均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2000年~2004年,我院以肘外侧入路治疗儿童髁上骨折15例,效果满意,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69.23%,观察组优良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伤情暴露充分、损伤小、处理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C组45例,A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C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初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初醒时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肘前横纹入路与肘部外侧入路在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于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肘部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肘前横纹入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口感染、肘关节过伸、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78,P<0.05)。结论 经肘前横纹入路方式临床效果良好,相较于肘部外侧入路,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20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胫骨平台后方骨折发生率约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28.8%。作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丰 《临床医学》2020,40(3):86-88
目的 比较冠状突骨折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使用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患者使用前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分析其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B组MEP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4%(3/29),低于A组[34. 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方式比较,前侧入路内固定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恢复其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02-1103
观察并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完成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观察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37例。髌上组通过髌上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髌下组则通过髌下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经研究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数据可知,髌上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30%,而髌下组的则有83.78%,髌下组的优良率数据低于髌上组,且分析结果为P0.05,可见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通过髌上入路方式实施髓内钉固定治疗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可起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髁突骨折3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髁状突骨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30例中采用保守疗法9例,骨折复位骨固定10例,髁状突摘除术3例,髁突游离回植术7例,肋骨肋软骨植骨术1例。结果:开口度大于3.2cm23例,开口度2.5-3.2cm3例,失访4例。结论:(1)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程度,伤后就诊及合并伤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2)手术应尽可能选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3)对髁状突摘除术的评价应非常谨慎或下应提倡;(4)髁状突游离回植术的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适用于延误治疗有粘连的病例,以及其他复位极困难的病例,强调此术技术操作应符合游离骨移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临床上大部分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但手法复位失败或严重移位不稳定的病例,常需手术治疗。我院自至1994~2005年,采用外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肱骨上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采用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DT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纳入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髌上入路组(n=35)和纳入髌下入路组(n=31)。髌上入路组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髌下入路组的患者采用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切开复位例次、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Lysholm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术后踝关节恢复情况;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切开复位的患者比率分别为(75.63±6.04)min、(19.36±2.61)次、11.43%,均低于髌下入路组[(86.91±6.77)min、(26.74±3.23)次、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74±0.51)、(1.55±0.42)分,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3.21±0.59)、(2.19±0.51)分],且髌上入路组术后3、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73.26±5.93)、(91.88±6.97)分,AOFAS评分分别为(79.96±6.77)、(95.03±8.44)分,均显著高于髌下入路组[(68.80±6.17)、(85.17±7.16)分和(73.62±6.19)、(85.87±9.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髌骨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TFs疗效优于髌下入路,可加速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Ⅱ型和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尺骨冠状突O′Driscoll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给予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比较2组疗效、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88.69±11.32)°、(111.14±14.02)°、(121.21±15.34)°,高于对照组的(76.16±11.57)°、(98.33±12.27)°、(110.38±13.80)°,研究组肘关节旋转活动度分别为(91.29±10.16)°、(111.29±16.28)°、(121.47±16.39)°,高于对照组的(79.85±10.69)°、(100.61±13.30)°、(113.46±1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成年人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类型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对4年来髁突骨折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治疗前均为咬合错乱,开口受限Ⅱ~Ⅲ度,且正侧位轴向髁突移位,但≤30°,或髁突向下移位,但≤5 mm。按骨折类型分3类:囊内骨折;髁颈骨折;髁颈下骨折。每类分2型:单侧骨折和双侧骨折。同类型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闭合性治疗组和开放性治疗组。结果:开放性治疗后的双侧囊内骨折、单双侧髁颈骨折、双侧髁颈下骨折咬合功能疗效评估满意度高于闭合性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伴有髁突移位者,开放性治疗有利于咬合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伴有双侧骨折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65-3066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牵引与固定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均实施半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随访半年时功能恢复效果,并对比分析。研究组患儿随访半年功能恢复优良率高达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髁状突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骨折之一 ,通常治疗方法有两种 :(1)开放复位 :骨间固定。 (2 )保守治疗即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手术开放复位目前亦多采用耳前及颌下切口 ,复位后钢丝结扎。我们采用颌下切口使髁状突骨折复位 ,然后用克氏针固定并配合颌间牵引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 6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8~ 4 2岁 ,经过临床及X线检查诊断为髁状突骨折 ,髁状突内移。 4例为单侧髁状突骨折 ,2例为双侧骨折髁状突骨折 ,双侧髁状突骨折病人中 1例一侧为粉碎性骨折 ,故仅行单侧 (未粉碎侧 )…  相似文献   

20.
陶宇  赵炳生 《临床医学》2009,29(11):86-87
目的探讨切开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9例下颌骨髁突颈骨折患者,采用精确复位后以微型钛板或长钛钉行内固定治疗。结果多数病例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下颌骨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