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 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 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 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机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均采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式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7 h以内)、早期组(7~24 h)、延期组(24~72 h),分析比较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3个月后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超早期组、早期组及延期组三组再出血率分别为33.3%、9.7%及7.7%。超早期组(7 h以内)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7~24 h)及延期组(24~72 h),早期组与延期组再出血率相当。三组病死率分别为10.4%、11.1%及17.2%,三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远期疗效比较,超早期组与早期组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当,且均优于延期组。三组行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手术时机选在7~24 h为最佳,既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又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寻求其最佳手术治疗时间窗。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抽签筛选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超早期手术组(7 h),早期手术组(7~12 h内),延期手术组(12 h以后)。三组均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1再出血率:超早期、早期和延期手术组再出血率分别为15.0%、35.0%和80.0%,延期手术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1,P0.01)。2病死率:超早期、早期和延期手术组再出血率分别为15.0%、40.0%和60.0%,延期手术组显著高于超早期手术组(P0.01)。3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越早手术,生活质量越好,但三组间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出血后7 h内手术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间窗。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83-3185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h)39例、早期组(7~24h)40例和延迟组(24h)35例。均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比较3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及预后优良率情况。结果超早期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高于早期组、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6%,低于早期组的22.5%和延迟组的28.57%,再出血率为23.08%,高于早期组2.50%和延迟组的2.86%,预后优良率为92.31%,高于早期组75.0%和延迟组的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6h)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但需注意防止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近年来所做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HICH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35例HICH手术病例,根据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对不同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5例,再出血7例,再出血的发生率20%;7例发生再出血的病例中,发生在7 h以内超早期手术者4例,发生于8~24 h内手术者2例,24 h以上手术者1例;显示不同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尤以超早期手术者较为显著.结论:本组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期手术者,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努力提高手术技巧,真正发挥HICH超早期手术的优点,对降低手术治疗的致死致残率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1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术前时间窗的长短随机分为3组,超早期组(7h之内)50例,早期组(7~24h)50例,延迟组(超过24h)5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组别间临床疗效。结果 6个月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术后GOS量表评分,超早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早期组及延迟组(P<0.05);随访期间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延迟组最低,早期组次之,超早期组最高,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术后再出血风险随着术前时间窗的延长而降低,但是临床疗效随着术前时间窗缩短而提高。实际工作中,应该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仔细评估,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晔  王剑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26-527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组(54例)与保守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均为P<0. 01)。超早期手术(6h以内)病死率高,可能与出血未止及再出血有关。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时机以发病6~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合川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3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3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37例病例中发生再出血33例,其中术后收缩压持续高于180mm Hg 30例,低于180mm Hg 3例;钻孔引流手术17例,开颅血肿清除术7例,小骨窗血肿清除9例;超早期(6h内)手术25例,7~24h7例,超过24h1例。再次手术28例,非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3例;存活26例,死亡4例,3例放弃治疗。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预防和正确处理再出血,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超早期(发病后6h内)行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为治疗。结果28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达75.00%,术后再出血率为3.57%,病死率为7.14%,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率为78.57%。结论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宵脑出血疗效显著,术后再出血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而分为早期组(n=37)和延期组(n=4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延期组治疗优良率为42.50%,显著低于早期组的67.57%(χ2=8.87,P<0.05);延期组预后良好率为50.00%,显著低于早期组的81.08%(χ2=7.94,P<0.05);两组术后均无颅内感染、再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3、2.03,P>0.05);而延期组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较早期组显著增加(χ2=11.34、10.65、10.20,P<0.05);延期组患者术后CCS评分显著高于早期组,GC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早期组(t=7.34、6.20、6.87,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1年6月所有因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颅内再出血者51例,再手术者23例,将2008年1月以前定为对照组,以后为干预组,采用SPSS 11.5软件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ALIⅠ~Ⅴ级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益于提高患者ALI。  相似文献   

12.
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在出血后6h内进行手术;对照组则在出血后6h以上进行手术。采用GO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再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86%和94.59%,对照组则分别为43.24%和72.9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再出血率及开颅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进行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掌握好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出血时间超过8 h,不足24 h),实验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出血时间不足8 h)。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引流量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NIHSS、GQLI-74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GQ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后7 h内)手术组66例,早期(出血后8~24 h)手术组40例及延迟(出血24 h后)手术组34例,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平均随访2年,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超早期手术组及早期手术组ADL Ⅰ到Ⅲ级比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ADL Ⅳ、Ⅴ级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ADL Ⅳ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相比,ADL Ⅲ、Ⅳ级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相比,ADLⅤ级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h)手术66例(A组),早期(出血8~24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h)手术34例(C组);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或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按ADL能力分级法,A组及B组ADL达1~3级比率明显高于C组,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ADL达3、4级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ADL达5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58-2659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根据其手术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各39例,两组予以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早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33.33%与晚期组优良率25.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55,P=0.456);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7.69%与晚期组2.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4,P=0.305);早期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43.53±6.41)分高于晚期组(41.55±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P=0.032)。与晚期治疗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早期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且对于出血速度较快的患者,早期手术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时机,此外早期手术治疗还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的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5月至2007年12间共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术的治疗经验,分别对超早期、早期及24 h后(常规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早期或超早期微创手术比常规期病死率低,生存质量较高。【结论】早期、超早期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成功的关键是掌握时机,准确定位,精确操作,调控血压,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8.
付海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23-872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出血距手术后时间3h~12d,经二次手术或保守治疗患者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结论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超早期手术再出血率风险较高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对病人进行随访,超早期组(≤7 h)疗效优于早期组(7~48 h)和延期组(〉48 h)。【结论】超早期手术,正确的选择手术方式,使用显微镜等有利于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颅术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颅手术及经皮气管切开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术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前组146例,开颅术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后组74例,开颅术后3~7 d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延期组101例。比较3组基础临床特征、术后再出血率、气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好转率及死亡率。结果 3组基础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延期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小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气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术后组及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组最短,延期组次之,术后组最长。术前组较术后组、延期组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与延期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前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