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层连续免打结缝合,单层连续免打结缝合与单层间断缝合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月93例肾肿瘤患者接受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所有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术中依据手术创面缝合方法分为3组。单层间断组22例,采用单层间断8字缝合,肿瘤床同时填塞止血纱布卷。单层连续组28例,采用单层可吸收缝线免打结连续缝合,应用Hem-o-loc替代打结。双层连续组共43例,为双层免打结可吸收单向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结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差异。结果 93例患者无中转开放,5例术中转为根治性手术。3组除肿瘤大小有差别外,性别、年龄和部位无差别。单层间断组,单层连续组,双层连续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4.00±19.00)min vs(85.00±14.00)min vs(75.00±10.00)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1.00±57.00)ml vs(96.00±34.00)ml vs(76.00±22.00)ml(P0.05)。平均肾热缺血时间3组分别为(27.30±4.90)min vs(22.60±4.20)min vs(19.90±3.80)min(P0.05)。3组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间断组、单层连续组和双层连续组术中转根治术分别为3、1和1例。术后尿瘘分别为3、1和0例。术后血肿形成分别为3、1和1例。均给予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免打结可吸收倒刺缝线双层连续缝合可减少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超减张缝合法及术后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整形美容科接受治疗的25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效果观察。纳入患者均符合瘢痕疙瘩诊断标准,其中胸壁瘢痕疙瘩17例,会阴部瘢痕疙瘩5例,肩部2例,肘部1例,术前瘢痕病灶面积1.4 cm×1.1 cm-11.0 cm×3.0cm,平均7.1 cm×2.3 cm,术中瘢痕切除后形成创面面积2.1 cm×1.5 cm-12.5 cm×5.2 cm,平均7.8 cm×3.5 cm。手术采用浅筋膜层两层间断超减张缝合方法闭合创面,术后24小时内切口进行第一次放射治疗,之后连续放射治疗共计4-5天,照射剂量DT 18-20 Gy/4-5 F。拆线后酌情外用减张缝合器4个月,外涂祛疤硅酮凝胶3~6个月。术后定期门诊复诊或照片资料随访观察瘢痕情况,记录切口不良反应及瘢痕的宽度、增生程度等。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瘢痕切除后超减张缝合修复创面,并术后连续5天放射治疗。随访6~31个月,23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线头外露(肩部1例,胸部1例,外露线头均为一处),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哆开及腹壁缝合张力大时常选择减张缝合[1] ,切口哆开后用减张缝合术能治愈伤口.笔者认为,在四肢创伤中,当直接缝合创口困难或不适宜Ⅰ期缝合创口时,用减张缝合术应该能降低创口张力,并逐渐对合拧紧钢丝闭合创口,达到早期愈合目的.我们总结采用钢丝减张缝合4 例下肢创口的经验体会,经临床应用及对照观察,该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会阴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55例,会阴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改良组采用的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的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结论 改良会阴皮内缝合,具有术后切口反应轻,产妇痛苦小,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颜面部皮肤囊肿的美容切除疗效.方法 颜面部皮肤囊肿患者217例.顺颜面部皮肤Langer's线、轮廊线、隐蔽线切开皮肤,锐性剥离,切除整个囊肿,伤口分层减张缝合,5-0美容缝线行真皮内缝合,伤口愈合后外用疤痕贴1~3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均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1例皮样囊肿术后复发,其余无复法,颜面部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 颜面部皮肤囊肿均可采用美容切口进行切除,术后外形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11例,褥疮5例,肿瘤切除3例。皮肤缺损范围10.0cm×5.0cm~12.0cm×10.0cm。结果:19例患者术中经一次性皮肤伸展后可直接缝合创面两侧皮肤而完全修复创面,术后15~21d拆线。17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拆线过早,有两针裂开,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该2例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是治疗因张力较大而无法直接缝合的四肢皮肤创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会阴侧切口用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实验组的产妇用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对照组用羊肠线常规缝合,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甲级愈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90%,术后切口疼痛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远期组织反应率降低.结论 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安全可靠,具有组织反应性低,手术缝合伤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改良会阴美容缝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宝玉 《现代护理》2005,11(24):2120-2121
目的观察会阴美容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2组的会阴疼痛、泌乳、切口愈合及远期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减轻疼痛、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P<0.05).结论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具有减轻产后会阴疼痛,增加泌乳,炎性反应轻等优点,有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会阴美容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2组的会阴疼痛、泌乳、切口愈合及远期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减轻疼痛、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P<0.05).结论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具有减轻产后会阴疼痛,增加泌乳,炎性反应轻等优点,有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缝合法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传统缝合组160例与新式缝合组160例,传统缝合组采用分层间断缝合加全层皮肤减张缝合,新式缝合组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加皮下放置硅胶引流管法。结果传统缝合组关腹缝合时间(23.23±0.6)min,术后切口液化裂开例数31例(19.3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1±0.8)d,手术切口疤痕宽度(2.1±0.27)cm;新式缝合组关腹缝合时间(15.42±0.2)min,术后切口液化裂开例数术5例(3.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9±0.4)d,手术切口疤痕宽度(0.89±0.5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缝合法具有手术缝合时间短,手术切口疤痕小,住院时间短,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效果优于传统缝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与患者自身情况相关外,还与外科医生的腹部切口缝合技术、缝合方式、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 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腹壁切口的效果。 方法:纳入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91例,女62例,年龄30-8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n=75),选择腹部正中切口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及排异反应情况。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无切口裂开,未发生排异反应;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0例、切口裂开4例、排异反应5例,两组切口感染、裂开及排异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切口脂肪液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操作简单,可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应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皮肤)的价值。方法:试验组88例使用POLY-SORBTM(4-0)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对照组95例使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切口。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44.49±6.50)min,术后最高体温(37.53±0.47)℃;对照组手术时间(43.79±6.80)min,术后最高体温(37.59±0.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日数(3.20±0.87)d;对照组术后住院日数(6.65±1.7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试验组伤口感染1例,伤口慢性疼痛2例,伤口排异反应1例;对照组伤口感染4例,伤口慢性疼痛10例,伤口排异反应9例。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伤口慢性疼痛和排异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可吸收线缝合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使伤口愈合更美观,减少术后伤口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3种会阴切口缝合方法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缝合方法缝合会阴切口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0名产妇分成观察组255例、对照1组250例和对照2组255例。分别采取分层连续、传统法缝合和分层间断缝合3种方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伤口愈合率和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线结反应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合成线分层连续缝合会阴切口,无线结反应,伤口疼痛轻,外表美观,不需拆线,产妇性生活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陆玮  陈艳勤  张心涵  张丽 《全科护理》2014,(21):1936-1937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严重感染创面先后采用VSD进行治疗。[结果]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感染切口及皮肤撕脱伤感染创面更换敷料1次或2次,骨髓炎病人更换2次或3次,骶尾部压疮更换3次或4次,髋关节术后感染更换4次。待创面细菌培养为阴性,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皮肤缺损者行植皮,余则行切口缝合,所有创面彻底愈合。[结论]严重感染创面因细菌谱复杂、创面渗液、渗血或脓性分泌物多可能会影响VSD的疗效。护理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加强负压管路的管理,维持良好的引流。密切观察并保护创面、评估感染的控制效果对完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功能锻炼是提高抵抗能力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美观、有效、实用的剖宫产横切口皮肤缝合处理方法。方法:对820例剖腹产横切口分别采用4种皮肤缝合处理方式:(1)4/0薇乔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再以鼠齿钳钳夹皮肤5 min(A组,300例);(2)4/0薇乔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300例);(3)4/0薇乔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脂肪再以胜康医用胶粘合皮肤(C组,120例);(4)传统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全层35针(D组,100例)。比较4种缝合方式的愈合效果。结果:四组比较:切口甲级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伤口化脓仅在D组出现,其发生率为1.00%;缝线反应A、B、C组与D组比较,P<0.01,差别有显著性;脂肪液化D组分别与A、B、C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皮肤对合D组分别与A、B、C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经济比对C组价格最高,A、B组次之,D组最低。结论:4/0薇乔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再以鼠齿钳钳夹皮肤5 min可达到保持患者肌肤完美性的要求,且减轻术后痛苦及缝线等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合伤口对促进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拉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为脓肿切排引流术后、外伤感染、术后感染裂开等伤口,拉合组换药处理后对伤口进行拉合,对照组换药处理后行二次缝合。并对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疼痛感、伤口愈合满意程度及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满意拉合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感及医疗费用拉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合伤口法对于一些初期由于感染无法缝合的伤口,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虽然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开放性损伤导致的伤口感染率仍然较高。目的:对比低强度超声波与传统方法对开放性创伤伤口冲洗的效果。方法:收集84例开放性创伤患者,观察经低强度超声波冲洗的42例患者(观察组)的伤口细菌清除及愈合情况,并与经常规冲洗的42例患者(对照组)细菌清除及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清创2h后伤口组织中细菌清除率、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5d伤口愈合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1)。说明使用低强度超声波创伤冲洗机对伤口进行冲洗,具有清除效果确切和操作简便易行,同时能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带线锚钉材料修复跟腱断裂较传统可吸收线编织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生物力学强度大的优势。目的:观察应用带线锚钉材料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0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取两种方法修复跟腱,实验组采用带线锚钉材料以编织法行断端缝合,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缝线以编织法行断端缝合。随访1年观察患者足踝功能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足踝功能、跖屈肌力、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带线锚钉材料可更好修复跟腱断裂,保护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何艳新  刘超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180-2182
背景:生物蛋白胶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对富含小血管创面渗血的处理。目的:通过在肝部分切除中应用组织可吸收性医用生物蛋白胶,分析其对手术时间及肝部分切除后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2例肝部分切除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肝部分切除后,缺损处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并以明胶海绵剪成多块小片段混合医用生物蛋白胶以覆盖断面来代替常规缝合断面。对照组仅缝合收拢肝组织缺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使用的生物蛋白胶可迅速附着于创面,实验组患者肝部分切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肝部分切除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在不增加患者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肝部分切除后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