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共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腹部带蒂皮瓣(18例)、锁骨下带蒂皮瓣(12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8例)、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手指掌侧推进皮瓣(6例)、V-Y皮瓣(5例)、双三角皮瓣(3例)、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4例)、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Ⅰ例)和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6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最少2个月,最长1年以上,其中46例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16例皮瓣轻度臃肿。结论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具有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和手部外形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1992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 ,笔者利用足背游离皮瓣、腹壁下动脉轴型皮瓣、髂腹部带蒂皮瓣、尺侧腕上支皮瓣Ⅱ期修复严重手外伤 16例 ,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2 3~ 4 2岁。受伤原因 :机器绞伤 8例 ,重物压伤 3例 ,电锯伤 2例 ,车祸伤 3例。 12例为外院转入 ,4例Ⅰ期在本院处理。右手 10例 ,左手 6例。病程 :18~ 6 6d。伤情 :手掌、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达 1/3合并 4个指缺损、近节指骨外露 1例 ;手掌、背缺损面积达2 / 3,并示、中、环三指近节指背皮肤软组织肌腱缺损、骨外露、关节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修复方式将157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79例)行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78例)行常规修复。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外形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修复外形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效果显著,应早期、优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外科皮瓣修复手外伤手部皮肤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报道不同类型外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部皮肤缺损组织性质、选择不同类型外科皮瓣进行修复180例,其中碾压撕脱伤130例,绞轧伤37例,爆炸伤13例。修复创面面积最大20cm×18cm。单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0例,伴有神经、肌腱、血管缺损70例。结果除10例皮瓣远端边缘小部份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所有皮瓣的成活良好。结论应用外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最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和外形,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皮瓣移植修复全手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在手各掌骨间隙背侧,走行有4条掌背动脉,在各掌骨头之间,均发出一条恒定的吻合,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构成掌骨的掌,背侧动脉的血管网,并有二条小二静脉伴行。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岛状复全组织皮瓣复手部皮肤、股腱及骨缺损26例,获得成功,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9*8cm。该术式方法简单,实用,可一期修复手指骨、肌腱及皮肤缺损,不损伤手部的主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7.
手部尺侧、尺背侧、尺掌侧的组织缺损很常见,以往多采用腹部皮瓣修复,疗程较长,固定姿势较痛苦;而游离皮瓣风险较大。2001年7月~2006年6月,我科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尺侧缺损1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跗外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足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3 cm~8 cm×4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6~ 18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好,不臃肿,色泽与手部皮肤相似,感觉恢复良好,手功能满意.结论 足跗外侧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是修复中小面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各种皮瓣在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 67例皮瓣修复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10种皮瓣修复。指部损伤应用邻近带蒂皮瓣修复 ,掌腕部应用鱼际部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肩胛旁皮瓣修复。皮瓣最大面积为2 5cm× 10cm ,最小为 2 .5cm× 1.5cm。结果 除 4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 1~ 10年 ,皮瓣外形比较满意 ,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手部损伤选择合适的皮瓣 ,术后手腕部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高雅滨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0):1040-1042
目的:分析皮瓣修复手术应用于受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皮瓣修复手术,分别给予交臂、鱼际、邻指皮瓣等皮肤缺损修复。结果:经过清创后,53例(47.5%)患者I期皮瓣修复,57例(52.5%)患者II期皮瓣修复,20例(14.8%)患者给予鱼际皮瓣修复,25例(20.4%)患者给予邻指皮瓣修复,50例(40.9%)患者给予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本组实验中,共成功修复109例,成功率99.2%。结论: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缺损状态,给予不同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手部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1.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65例,急诊手术38例,二期手术27例,其中单纯皮瓣57例,带部分股外侧肌皮瓣7例,因血管变异1例改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结果根据顾玉东[1]等分型,本组股前外侧皮瓣动脉支Ⅰ型4例(6.2%),Ⅱ型51例(78.5%),Ⅲ型8例(12.3%),高位皮支1例(1.5%),有1例因为血管变异改为股前内侧皮瓣。同侧移植51块,对侧移植13块,皮瓣面积(6 cm×11 cm)~(15 cm×32 cm),平均10.27 cm×19.82 cm。64例术后平均随访12(6~24)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感觉恢复达S3级者7例,达S2级者48例,达S1级或稍差者9例。无皮神经的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基本上达S1级。按皮瓣功能7项检查指标进行评定,优14例,良38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81.2%。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2.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7年6月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29例。该皮瓣以第一掌背动脉在第二掌骨背侧的纵轴为轴线,以筋膜为蒂,蒂部设计在皮瓣的远侧,供血动脉为示指桡侧指动脉。结果29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2.0-3.0)cm×(1.5-3.0)cm。手术时间平均75(60-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5-40)ml。5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2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部分缝线及水疱穿刺抽吸后皮瓣颜色恢复红润。15例平均随访13.5(6-18)个月,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正常,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7 mm,温、痛觉恢复良好,手指感觉运动功能均满意。结论切取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安全可行,是修复示指皮肤较大面积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U-Ⅰ型血管蒂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14指)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为(2.0 cm×1.0 cm)^(4.0 cm×2.5 cm),取带掌背动脉的U-Ⅰ筋膜瓣修复创面后游离植皮,供区原位缝合。结果本组切取筋膜瓣范围为(2.2 cm×1.2 cm)^(4.5 cm×2.8 cm)。13例筋膜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片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供区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4例,平均8(3~18)个月。手指背侧外形丰满,不臃肿,供区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平均8.5(7~11)mm;手指运动功能评价:优10例,良4例。结论 U-Ⅰ型掌背动脉筋膜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较大,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示、中、环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对8例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以前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7.5 cm×3.0 cm,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及手部功能均良好,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以骨间背侧动脉为轴心血管的穿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供区损伤小等特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分离腓动脉穿支最低肌间隔穿支或外踝后血管穿支,跟外侧血管穿支汇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最低点的血管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组成联合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共16处。修补足部较远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远端做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结果 16例16处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5(12~39)个月,无并发症。14例皮瓣外形满意,2例皮瓣外形臃肿,予二期整形手术修薄皮瓣。所有移植皮瓣均无溃疡发生;有痛触觉,两点辨别觉4~9 mm;患肢步行正常。结论通过把穿支血管汇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最低点作为皮瓣联合蒂的皮瓣逆行转位,完成转移点下移,皮瓣仍能完好成活而且功能良好;同时满足了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需要;该术式简单易行,不需吻合血管,是修复足踝跟部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蒂岛状皮瓣行创面修复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采用该皮瓣修复创面12例,其中逆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9例,顺行皮瓣转移修复肘部创面3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2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报告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种皮瓣、肌皮瓣及骨皮瓣,其中躯干部5种45块,下肢10种70块,上肢9种43块,通过游离移植或带蒂转位的方法,修复四肢因严重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质缺损或外露。结果:移植的组织共158块,其中成活152块,坏死6块,成活率96.2%。经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的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有修复的肢体均保留和恢复了功能。结论:利用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11 cm×6 cm)-(20 cm×11 cm)。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平均12(6-18)月。6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感觉恢复较差。皮瓣外观均显臃肿,3例经二期修整后改善,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3 cm×5 cm)^(5 cm×9 cm),均采用腓动脉穿支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以外踝至腓骨小头为轴线,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以外踝上5 cm为蒂部旋转点,由远端向近端切取皮瓣,修剪皮瓣远端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结果皮瓣大小(3 cm×7 cm)^(5 cm×15 cm)。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皮瓣均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外侧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踝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need for soft tissue coverage of large defects in the hand and the wrist following trauma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hand surgeons. Flap coverage of these defects can be either in the form of distant or regional flaps. The pos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 flap recently has emerged as a front runner in these situations by its virtue to preserve both the major arteries to the hand. Thirty-two pos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 flaps were used in 32 patients with complex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 All these defects were posttraumatic. There were associated skeletal and soft tissue injuries in 20 patients. The donor site was closed either primarily or by a split skin graft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defect. All flaps healed well, and there were no incidences of flap necrosis. The donor site required a split skin graft in 24 patients. The flap was bulky in one patient and transient extensor carpi ulnaris weakness was seen in three patients. The pos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 flap is a versatile flap for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 Good aesthetic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ith minimal donor site morbidity. Harvesting the flap requires a precis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as many perforators as possible should be preserved to ensure flap vi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