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疼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 在重症患者中更是普遍存在, 其来源包括原发疾病、创伤、烧伤、手术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急诊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明确患者疼痛的原因并减轻或缓解疼痛和不适。现有的镇痛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方法, 药物治疗又可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药物, 其中阿片类药物起效快、作用强、没有封顶效应, 在镇痛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迄今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最常用的药物。然而, 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疼痛被作为"第五个生命体征"加以评估和治疗广受重视, 以至于阿片类药物滥用和成瘾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成为了一场严重的危机;而另一方面, 在中国, 医生需要有毒麻药品处方资质才能开具阿片类药物, 且由于很多医生担心其成瘾性, 很少使用或仅低剂量使用此类药物, 导致患者的疼痛控制不足。  相似文献   

2.
镇痛药物是医生们进行疼痛治疗的重要工具。镇痛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及辅助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吗啡、芬太尼等为代表药物,近来其他人工合成的可待因衍生物如羟可酮、氢可酮等也逐渐被用于临床。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类药,其中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高选择抑制剂具有副作用较小的优点。此外氯胺酮、可乐定等非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近来也被重新研究和应用。辅助性镇痛药物以抗惊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对于阿片类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可作为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镇痛药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赵晶  叶铁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50-2352
镇痛药物是医生们进行疼痛治疗的重要工具。镇痛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及辅助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吗啡、芬太尼等为代表药物,近年其他人工合成的可待因衍生物如羟可酮、氢可酮等也逐渐被用于临床。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类药,其中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高选择抑制剂具有副作用较小的优点。此外氯胺酮、可乐定等非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近来也被重新研究和应用。辅助性镇痛药物以抗惊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对于阿片类药物不敏感的患,可作为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以及氯胺酮治疗,采用数字评估量表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2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给药,操作简便、镇痛作用强、效果满意,既可减轻反复肌内注射的痛苦,又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术后镇痛及镇静催眠药物在老年患者术后睡眠紊乱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1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是改善睡眠最有效的方式。术后镇痛的方式包括经不同途径给予某些镇痛药物,如:口服、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给药、硬膜外给药等,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局麻药。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是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多年来,哌替啶一直是治疗急性疼痛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绞痛、肾绞痛是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均具有强烈的止痛意愿。快速而有效的为患者缓解疼痛是急诊医师重要的临床任务。吗啡具有强大镇痛作用,因其具有较高安全性、预测性、作用时间较长、花费低而成为急诊镇痛的首选药品[1]。当前急诊科医生就如何应用吗啡镇痛尚无统一规范,我院急诊科应用小剂量吗啡稀释后重复静脉注射镇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镇痛镇静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对创伤性治疗的不适,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已成为危重症患者I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ICU患者多存在各种致痛因素,机械通气患者也常需要充分的镇静镇痛,因此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更舒适,以减少身心的损害。吗啡是ICU镇静镇痛中的常用药物之一,地佐辛(de—zocine)是一种新型强阿片类镇痛剂,本文观察吗啡与地佐辛在ICU病人中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外科手术可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创伤,术后不可避免引起疼痛等不适感觉。而明显的疼痛可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不利于术后恢复。布托啡诺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镇静的双重效果。本研究将羟考酮与布托啡诺联合应用,旨在观察羟考酮与布托啡诺联合两种药物协同作用的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的效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吗啡作为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在长期慢性疼痛治疗中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慢性难治性疼痛的治疗中,鞘内给予小剂量吗啡即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但是耐受和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吗啡在临床上的使用。当前,国内外诸多临床医生及研究者尝试了鞘内协同给予吗啡及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在疼痛治疗的临床及科研中获得了相当的疗效,但目前就氯胺酮鞘内给药的安全性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地控制重度癌症痛是目前疼痛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dAnalgesia,PCA)和静脉持续注射阿片类药物来控制吗啡耐受病人的疼痛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一些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易产生耐受,常需加大剂...  相似文献   

11.
吸毒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在吸毒患者产生的效果,探讨围术期处理方案,方法:21例手术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肌注曲马多镇痛。结果:全麻效果满意,臂丛神经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仍需静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才能完成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基本满意,肌注曲马多镇痛效果不满意。结论:吸毒患者麻醉首选全麻,围术期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可应用自控镇痛法。  相似文献   

12.
吗啡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效果强的优点,是术后疼痛治疗的经典用药[1],但易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临床上与其他镇痛药复合应用,可减少吗啡用量,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地佐辛为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3],近年来已应用于术后疼痛治疗[4-5]。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作者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式,探讨地佐辛对鼾症患者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术后疼痛以前通过间断肌肉注射镇痛药进行镇痛,然而,由于惟恐镇痛药过量成瘾,以及间断肌肉注射药物本身的弊端[1], 限制了它们有临床中的使用.目前,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法(PCEA)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硬膜外镇痛方法中,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在产生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降低两种药物用量、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目前所用的镇痛药物配伍方案众多,如何合理使用、发挥其优点、避免不良反应,需要临床不断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舒芬太尼和吗啡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术后疼痛以前通过间断肌肉注射镇痛药进行镇痛,然而,由于惟恐镇痛药过量成瘾,以及间断肌肉注射药物本身的弊端[1], 限制了它们有临床中的使用.目前,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法(PCEA)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硬膜外镇痛方法中,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在产生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降低两种药物用量、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目前所用的镇痛药物配伍方案众多,如何合理使用、发挥其优点、避免不良反应,需要临床不断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舒芬太尼和吗啡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医学》1994,(5)
氯胺酮治疗癌症疼痛本文报道对阿片类药物有耐受性的疼痛患者皮下输注氯胺酮的止痛效果。1例49岁女性患者患乳腺癌3年出现严重的持续性烧灼痛,累及躯于上半部和左臂至肘部。住院时每日口服吗啡10400mg同时应用三环扰抑郁药、类固酸,但仍然剧痛而改用氯胺酮皮...  相似文献   

16.
刘建军 《临床荟萃》2008,23(9):660-661
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1],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持续缓慢滴注治疗晚期癌痛可以达到减缓吗啡耐药和加强其镇痛的效果[2],但应用吗啡随时间延长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是应用吗啡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却又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痛的主要手段。WHO的癌症的三阶梯止痛法推出至今,近90%的癌痛患者疼痛得到了缓解,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使得85%以上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得到缓解。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病人的癌痛仅有40%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70%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仍要忍受疼痛折磨。作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药物,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已被多项Meta分析证实。现将综述阿片类镇痛药近年来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超前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疼痛治疗的新概念,它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以防止中枢神经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临床研究也证实,手术前应用阿片类药如吗啡、芬太尼等具有超前镇痛作用.我院2009-01-2010-06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观察,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即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三阶梯组。PCEA组为根据癌痛部位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使用9300型PCA止痛泵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癌痛治疗。三阶梯组以非阿片类(第一阶梯)、弱阿片类(第二阶梯)、强阿片类(第三阶梯)为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镇痛期间间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记录各组吗啡的每日用量。1周之内采用WHO推荐的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采用Ramsay法评定镇静效果。结果:PCEA组吗啡的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20.057,χ2=10.756~18.373,t=20.922~30.886,P<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4.459~11.111,P<0.01)。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吗啡与低浓度局麻药用于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仅提供了完善的节段性镇痛,降低了吗啡和局麻药的毒副反应,而且对全身应用吗啡耐受者应能获得满意的镇痛,且用药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20.
张艺  赵素琴 《上海护理》2002,2(4):30-32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 ,有 70 %的晚期癌症患者被疼痛所困扰 ,全世界每天至少有 5 0 0万癌症患者的精神和躯体上饱受痛苦的折磨[1] 。合理有效地控制疼痛 ,是晚期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肿瘤内科将吗啡控释片——— 1种强阿片类药物作为第三阶梯的止痛药应用于临床 ,对于 90 %以上的癌痛患者通过剂量调整达到 12h持续镇痛。但用药期间需加强监护 ,吗啡控释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 ,应用一些引起肠蠕动的轻泻剂或大便软化剂、止吐剂等对症治疗 ,症状即可缓解或自行消除。口服阿片类药物在剂量渐增的情况下 ,能降低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