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 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时,顺铂(DDP)在体内和肿瘤局部的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平均粒径为56·3μm的CDDP-AMS 100 mg(含CDDP 13·6 mg),经舌动脉推注治疗舌部鳞癌患者7例,分别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肿瘤切除标本组织匀浆中的铂含量,并与单纯CDDP给药组患者相比较,分析 CDDP-AMS药物释放的特点。结果 CDDP-AMS舌动脉推注治疗舌部鳞癌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平均血药浓度在90 min时达峰值,10 d时血药浓度尚可测到;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较长时间维持恒定,到第17天时尚可测到。结论 CDDP-AMS 具有很强的缓释作用,起到了药物“贮存站”作用,达到肿瘤局部长时间高浓度、全身外周血低浓度的效果,消除了CDDP 全身大剂量用药时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 (CDDP_AMS)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时 ,顺铂 (DDP)在体内和肿瘤局部的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平均粒径为 5 6 3μm的CDDP_AMS 10 0mg(含CDDP 13 6mg) ,经舌动脉推注治疗舌部鳞癌患者 7例 ,分别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肿瘤切除标本组织匀浆中的铂含量 ,并与单纯CDDP给药组患者相比较 ,分析CDDP_AMS药物释放的特点。结果 CDDP_AMS舌动脉推注治疗舌部鳞癌组 ,患者外周静脉血平均血药浓度在 90min时达峰值 ,10d时血药浓度尚可测到 ;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较长时间维持恒定 ,到第 17天时尚可测到。结论 CDDP_AMS具有很强的缓释作用 ,起到了药物“贮存站”作用 ,达到肿瘤局部长时间高浓度、全身外周血低浓度的效果 ,消除了CDDP全身大剂量用药时的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顺铂-白蛋白微求(CDDP-AMS)经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的机理及微球的体内过程。方法 利用平均Φ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分别对7例晚期舌癌病人行舌动脉灌注术,分别于立即、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时行联合根治术,对术后标本进行显微及结构观察。结果 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癌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程序死亡的缺血性坏死、变性发迹周时基本可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经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的机理及微球的体内过程.方法利用平均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分别对7例晚期舌癌病人行舌动脉灌注术,分别于立即、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时行联合根治术,对术后标本进行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癌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程序死亡和缺血性坏死、变性改变,4周时基本可杀灭全部癌细胞;微球在体内逐渐水解,6周后全部消失.结论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部鳞癌的机理:顺铂局部高浓度、长时间的杀瘤作用和微球栓塞后肿瘤缺血坏死的协同作用结果,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舌部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行研制的平均粒径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100mg,经舌动脉灌注治疗舌部鳞癌患者11例,临床及病理观察,灌注后4周的病理标本已无癌巢及确切散在癌细胞,灌注后5-6周临床肿瘤创面已消失,但因患侧舌体有纤维组织形成,难于判定肿瘤瘤体变化,通过4例在灌注后未行瘤体切除病例半年以上观察,肿块消失,舌体柔软。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定量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舌癌顺铂白蛋白微球栓塞治疗肿瘤中血管和增殖细胞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发现两者在栓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减少,前者至灌注后四周时已接近正常舌粘膜水平,灌注后五周与下沉舌膜无显著差异,在粘膜下组织中已无法发现PCNA染色阳笥的肿瘤细胞,后者至第四周时已接正常舌粘膜水平,值得间变化呈指数曲线正相关关系,从而为基于阻断肿瘤血供及药物缓慢持续作用的舌癌含药微球栓塞性化疗提供  相似文献   

7.
顺铂-白蛋白微球狗舌动脉灌注后的药物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对CDDP-AMS犬舌动脉栓塞后的药效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球在体内具有缓释作用,起到药物存站的作用。结合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较直接而具体地解决了产生CDDP-AMS栓塞治疗临床效果的机理,认为其效果是通过局部较长时间持续的CDDP释放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和血流阻断后肿瘤组织缺氧、因,坏死的协同迭加作用,从而为临床更为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定量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了舌癌顺铂白蛋白微球栓塞治疗前后肿瘤中血管和增殖细胞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 ,发现两者在栓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减少 ,前者至灌注后四周时已接近正常舌粘膜水平 ,灌注后五周与正常舌膜无显著差异 ,在粘膜下组织中已无法发现 PCNA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 ,后者至第四周时已接正常舌粘膜水平。两者间变化呈指数曲线正相关关系 ,从而为基于阻断肿瘤血供及药物缓慢持续作用的舌癌含药微球栓塞性化疗提供了实验研究的依据 ,说明将增殖细胞阳性比例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金黄地鼠舌癌影响肿瘤区微球栓塞平面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经升主动脉灌注微球 ,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微球栓塞平面。结果 :微球最佳灌注压力为 3 0 k Pa,随着肿瘤的发展 ,栓塞平面越向末梢端靠近。原位癌以前 (包括原位癌 ) ,微球栓塞在肌性末梢小动脉水平 ;早期浸润癌期栓塞至微动脉水平 ,阻断了控制与其相连的肿瘤微循环内血流量的“总阀门”,此时栓塞效果最佳 ,侧枝循环最少 ;至晚期浸润癌时主要栓塞至中间微动脉水平 ,微球向末梢靠近 ,要获得更佳的栓塞效果 ,必须增加微球的用量。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选择最佳灌注压力、最佳灌注时机及最佳病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黄地鼠舌癌影响肿瘤区微球栓塞平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经升主动脉灌注微球,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微球栓塞平面。结果:微球最佳灌注压力为30kPa,随着肿瘤的发展,栓塞平面越向末梢端靠近。原位癌以前,微球栓塞在肌性末梢小动脉水平;早期浸润癌期栓塞至微动脉水平,阻断了控制与其相连的肿瘤微循环内血流量的“总阀门”,此时栓塞效果最佳,侧枝循环最少;  相似文献   

11.
iNOSmRNA在正常舌组织、舌白斑、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舌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体内合成NO的关键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mRNA在 1 0例舌正常组织、1 4例舌白斑、68例舌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iNOSmRNA在舌正常组织 ,舌白斑、舌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57 1 %、72 1 % ,各组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舌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最近,许多血管生成因子陆续被分离出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的一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选择性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舌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并探讨其与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0名正常献血员和31名舌癌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 VEGF浓度。结果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平均浓度为148.80±64.17pgml-1(范围,59~231pg.ml-1),舌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平均浓度为567.97±338.17pgml-1(范围,136~1892pg·ml-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舌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的高低与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 VEGF水平升高是舌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原因。检测舌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有助于判断有无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顺铂 (cisplatin ,CDDP)和 5 氟脲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 (Tca8113细胞株 )的体内外抗瘤作用。方法 应用CDDP和 5 FU单独或联合治疗口腔鳞癌细胞 (Tca8113细胞系 )及其裸鼠移植瘤 ,采用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作用 ;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血液及移植瘤内 5 FU的浓度。结果 CDDP和 5 FU均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外杀伤作用 ,其IC50 分别为 :0 5 9μmol/L和 2 33μmol/L。与对照组比较 ,移植瘤经CDDP和 5 FU单独或联合治疗后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0 1) ,其抑瘤率分别为 :5 7 0 % (5 FU)、84 4 % (CDDP)和 97 2 % (5 FU +CDDP) ,CDDP和 5 FU存在协同的抑瘤作用(P <0 0 0 1) ;组织病理学显示各治疗组移植瘤内出现囊性变和灶性坏死 ;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 5 FU。结论 CDDP和 5 FU联合化疗可能是口腔鳞癌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舌癌不同浸润方式PCNA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Anneroth等介绍的方法将浸润方式分为4型。对32例舌癌原发灶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PCNA表达。结果 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方式有关。Ⅲ、Ⅳ型浸润方式的舌癌癌细胞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Ⅱ型(P<0.01),且临床上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结论 浸润方式可作为临床判断舌癌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对舌癌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舌鳞癌颈转移的发生规律以及对cN0 (临床不怀疑转移 )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 通过对4 39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舌鳞癌的总体转移率为 4 2 14 % ,cN0 患者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 2 6 6 6 % ,舌鳞癌的隐匿性转移与肿瘤T分期等密切相关。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原发灶的大小等综合考虑分析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浸润癌及癌周原位癌中心区和边沿细胞增殖活性 ,分析舌鳞状细胞癌上皮内蔓延机制。方法 收治 16 9例舌鳞癌病例 ,伴有原位癌者共 16例。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PCNA、Ki67蛋白及银染一步法检测NORs在舌鳞状细胞癌及癌周原位癌中心区和边沿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上皮和原位癌之间 (P≤ 0 .0 1) ,原位癌和浸润癌之间 (P≤ 0 .0 1) ,浸润癌中心区和边沿之间 (P≤ 0 .0 1)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差异 ,而原位癌边沿和中心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浸润癌边沿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 ,而原位癌中心区和边沿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晚期舌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的治疗途径、提高中晚期舌癌治疗效果,自1991年~1993年,对6例晚期舌癌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行舌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取得良好效果。治疗采用患侧舌动脉超选择插管,联合注入顺铂100~200mg,阿霉素10~20mg,丝裂霉素14~20mg等抗癌药局部大计量冲击化疗,并酌情用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栓塞舌癌供血动脉。治疗后1周内肿瘤缩小,局部出现坏死、崩解或液化,而全身副作用轻。实践证明,对中晚期舌癌患者于手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观察晚期口腔癌介入栓塞化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及效果。方法  2 0例患者 (舌癌16例 ,牙龈癌 2例 ,口底癌 2例 )在DSA监测下 ,采用Seldinger s技术 ,由股动脉插管进入同侧颈外动脉并确定相应的供血血管 ,注入阿霉素、顺铂及丝裂霉素C ,同时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栓塞后 1~ 2周手术 ,其中 1例术后 4周手术 ,组织学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肿瘤组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如细胞数量减少 ,核固缩、孔泡变性以及局部凝固性坏死 ,坏死裂解的癌巢由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机化 ,同时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对晚期口腔癌患者给予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术可导致肿瘤组织的变性坏死 ,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有利于术中区别组织界限 ,提高手术成功率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 ,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延缓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D44v6与舌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45例舌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虽有随舌鳞癌侵袭转移能力增强表达逐渐减弱的趋势 ,但其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P <0 .0 5)。结论 CD44v6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其侵润及转移无关 ,不宜作为临床判断舌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环氧酶-2在人舌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环氧酶 2 (COX 2 )在口腔癌前病变和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 6 0例人舌鳞状细胞癌和 2 0例癌前病变石蜡标本的COX 2表达。结果 COX 2在正常舌粘膜上皮组织中仅有 1例 (1/ 10 )弱表达 ,在舌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及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5 0 %、78 3% ,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舌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 (P =0 0 2 17)。结论 COX 2在舌癌及其癌前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 ,可以作为化学预防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