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缩血管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缩血管药物主要通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部分有正性肌力作用;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动静脉、毛细血管起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微循环作用.但如应用不当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物骤然增多或减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内脏缺血、心律失常、药物外渗局部组织坏死,或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1].  相似文献   

2.
长期联合大剂量静点血管活性药1例的血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胺、间羟胺、肾上腺素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长期应用极易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我们护理了1例高龄患者,长期、联合、大剂量静脉滴注维持血压87d,未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缩扩血管疗法在支扩并咯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支气管扩张(支扩)并咯血的治疗,目前仍以内科保守疗法为主,其中垂体后叶素发挥重要作用[1],近年来又开展应用扩血管药物,而缩扩血管药物联合应用则鲜见报道[2]。本文通过联合应用缩扩血管药物,观察其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本次实验选取咯血量100~500ml/d,经高分辨CT确诊为支扩[3],并排除出血性疾病和垂体后叶素应用禁忌的住院病例,累计76例,在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38例NYHA分级为Ⅲ-Ⅳ级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基础上无效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对比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压.LVEDD、LVESD、EF变化,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81.16%,提示难治性CHF患者联合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用扩血管与缩血管药物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82例大咯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联用扩血管药物与缩血管药物治疗,对照组两药选一。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8.0%,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显效率为56.1%,总有效率75.6%;两组平均止血天数分别为(3.8±1.5)d和(5.5±1.8)d。两组有效率,平均止血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用扩血管药物与缩血管药物治疗大咯血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血管活性药物是一类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改变血管平滑肌张力,调控血压,影响前、后负荷,包括血管收缩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两者作用不同但均被广泛应用于抗休克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分为肾上腺能受体兴奋药和肾上腺能受体阻滞药两大类。肾上腺能受体兴奋药又称拟交感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效应相似,肾上腺能受体兴奋药和受体直接结合或通过促使肾上腺能神经释放介质发挥效应,主要临床作用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和维持血压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科主要收治外科大型复杂手术后的患者,多数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此类药物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长期应用极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有报道称,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可以减轻因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引起炎症部位的疼痛,但普鲁卡因存在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皮肤试验假阳性率高达40%。本科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疗法,对预防或减轻因血管活性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漏建美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60-960,F0003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比较常用,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自身药理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都可能造成血压、心率等发生变化,同时,此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容易发生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血管活性药物常经微量泵给药[1].为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30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活性药物一直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是血压异常及危重患者的常用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输注期间可能因微小的剂量差异造成血管收缩失衡或扩张过度,引起心率、血压的异常变化。故临床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专业性要求较高,重视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较多,涉及专业知识点较广,治疗效果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就目前的临床工作来看,仍存在较多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速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患者的疾病恶化程度。因此,做好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1]。近十余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硝普钠、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如应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循环波动、心律失常,影响心率和血压,同时该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致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组织易坏死,甚至死亡,给  相似文献   

11.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体外循环对机体环境的影响,造成患者循环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所以要求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准确、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对术后药物的应用和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本组139例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总结出一些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管活性药物是心血管患者经常应用的药物,如多巴胺、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硝普钠等.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即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血管活性药物要求做到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人体内.同时因血管活性药物起效非常快(5 ~ 10 min),需做到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笔者通过2006年1月~2011年1月本病区应用血管活性药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进行归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有扩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降解,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可能有调节血管舒缩中枢作用和直接扩血管作用,有效地降低血压,减慢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衰退,其代谢副作用较少。自1981年用于临床以来,发展很快,新的作用机制发现越来越多,临床扩展用于多种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已被多个欧美权威学会的指南明确推荐为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肾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首选治疗及保护肾脏的药物。现就ACEI的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生脉散治疗六例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丽娜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是全身器官与组织得不到足够血流灌注,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和功能障碍的;院床综合征。抢救治疗包括强心,利尿、解痉、抗炎、扩血管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数病人均能起...  相似文献   

15.
对36例糖尿病合并脑神经损害的病例的临床分析表明患者多为糖尿病病史长,该并发症发病前均有血糖控制不良,且微循环障碍在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单侧颅神经损害为主。多为第Ⅲ、Ⅳ对脑神经,治疗上需积极控制血糖,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配合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时间较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他乐克(betaloe 美托洛尔)是选择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多年临床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倍他乐克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配合,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慢心率,稳定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并有轻微的负性肌力作用,降低外周阻力,缓解发病基础的氧供失衡,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者的死亡率。我院通过在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收治85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泵针的方法对保持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换泵针过程中药物泵入的间断可导致患者血压的波动,不利于患者治疗。通过介绍现有的泵针更换方法,包括单泵法(改良更换法、改良法、管对泵更换法、快速更换法、orchestra组合微量泵更换法)及双泵法(DP、DI、改良的DI),并阐述单泵法及双泵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对于儿科重症患者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双泵法或快速更换法,以减少患者血压的波动,促进其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房颤合并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1月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和心功能变化,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明显降低,血压显著下降。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可明显改变冠心病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患者在经过积极液体复苏治疗后仍存在无法解释的急性循环衰竭的表现,动脉血压低于90mmHg。或比基础血压降低超过40mmHg。由于血压下降脏器灌注的自动调节丧失,脏器灌注则线性依赖于动脉血压。为了维持足够的动脉血压和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临床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常用药物有:多巴胺、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非活性血管紧张素Ⅰ向活性血管紧张素Ⅱ转换而起作用。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收缩血管,增厚管壁,使血管管腔变小而升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以刺激醛固酮分泌,从而造成水钠潴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