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过程中,经常遇到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转化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我们仅依靠重型肝炎的主要诊断指标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等来作出病情判断的话,难免会延误治疗时机,并且不利于医患沟通.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较短生物半衰期的血浆蛋白,可比ALB、PT、TBIL更早地提示病情变化,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我们回顾性总结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金强 《中国药业》2012,21(11):80-8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11年3月在该院确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每次口服10 mg,每天1次,治疗1年;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药物甘草酸制剂治疗。治疗后观察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以及HBeAg转阴率。结果两组治疗后TBIL,ALT,AST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其中ALB降低和PT延长有显著性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TBIL,ALT,AST,ALB,P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PT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 我院2003~2004年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凯西莱注射液0.2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30ml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主要症状、体征、检测ALT、AST、TBIL、ALB、HBVM。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处理,其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不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CHE、PT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特殊类型,病情凶险,进展快,并发症多,疗效及预后差。在我囯主要由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并以慢性重型肝炎(CSH)为主,且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并采取了多种办法治疗,疗效不佳。因此,正确分析慢性重型肝炎的致病机制,早期发现、准确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时有效地治疗甚为关键。现就我院2002-10-2009-10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63例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妊娠期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育龄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比较,比较她们的病因、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及发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妊娠期肝炎以乙型为主,随妊娠周数增加,肝炎发病率增加,妊娠期肝炎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白蛋白(ALB)显著降低,并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妊娠期肝炎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炎临床特点与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有所不同.患者的处理需视不同的病程、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多由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发展而来,是病毒性肝炎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并发症多,病死率最高,治疗效果差,是目前肝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2006年-2008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7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传染病,全球约有3.5亿患者,我国是一个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肝炎患者总数的一半.我国每年死于病毒性肝炎者约23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我们在应用常规重型肝炎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仅给以常规的重型肝炎药物治疗.通过对以上两组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应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巧娟 《海峡药学》2010,22(12):197-19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 70例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并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结果 观察8周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同时予以积极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的状态、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对照组3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4周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及12周后存活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使用恩替卡韦组在治疗2周、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低(P〈0.05,P〈0.01),PTA、白蛋白(ALB)升高(P〈0.05,P〈0.01),HBVDNA定量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存活率治疗组为86.1%,对照组为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糖尿病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糖耐量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是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本文着重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7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TBIL、血清HBV DNA均有显著性降低,PTA均有明显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存活率增加。结论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15.
单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14-714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通过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阻断发病过程,预防病情反复,促进恢复[1].本文对2010年收治的91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在本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1例,男62例,女29例,年龄22~68岁,平均44.9岁.根据是否使用恩替卡韦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加用恩替卡韦的治疗组46例.所有病例HBV DNA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81例,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HBeAg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在我国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尤为常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尚缺乏可靠特效治疗,除一般及支持疗法外,还需要进行对症和抗病毒治疗。目前,在国内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为此我们联合了三江地区五所医院的传染科病房,对1991-04~1998习4人院的3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传统的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甘利欣、疗尔健、华赠素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33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与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90例;保肝治疗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α-1b与胸腺肽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评估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肝炎肝硬化情况分为非肝硬化组(120例)和肝硬化组(60例),均通过iMELD评估短期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数据显示,两组iMELD评分、MELD评分、血清钠、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4、7.135、7.231、8.264,均P<0.05);非肝硬化组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iMELD评分、MELD评分、PT、PT的INR和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2、6.854、7.302、9.496、7.302,均P<0.05);肝硬化组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iMELD评分、MELD评分、PT、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2、7.214、7.126、6.563,均P<0.05).两组<30分、30~40分、41~50分、51~60分和>60分阶段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1.402、1.021、2.351、0.241,均P>0.05).应用iMELD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预后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标准误差为0.021,95.0%的可信区间为0.452~0.772,预后ROC曲线的最佳临界值是44.62分,敏感度51.0%,特异度88.3%.结论 iMELD对是否存在有肝硬化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采取iMELD能够有效地判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情程度,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Q-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A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采用干扰素,治疗组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探讨其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CSHB)、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Treg的比例。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平均百分率为(2.45±0.23)%,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9.48±0.48)%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较健康对照组(5.65±0.61)%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reg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病毒抑制清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