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5例OB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手术方式不详.1例根治术前实施了化疗,4例根治术后实施了化疗.结果 5例OBC的平均年龄55.8(34~78),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周至1年.病变在左腋窝4例,右腋窝1例.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erbB-2,C,CDFP-15,CK7,CK19和E-cadherin100%阳性,ER60%阳性,PR40%阳性,CK5/6和CK20均为阴性.除1例在乳腺内发现2.0 cm×1.0 cm×0.5 cm结节2枚外,其余4例在乳腺内未发现原发灶.2例在腋窝处查到6~12枚淋巴结,均未见癌组织浸润,1例查到6枚淋巴结均见癌组织浸润,1例未查到肿大的淋巴结.5例均有完整的随访结果,随访3例5~10个月存活,1例全身化疗后12个月死亡,1例经短期化疗后,随访30个月后死亡.结论 OBC的发病特点与常规乳腺癌类似;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O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仍无法查见原发灶.  相似文献   

2.
Ⅰ,Ⅱ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Ⅰ,Ⅱ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PAL)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TAL)各110例.P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淋巴结(Ⅰ,Ⅱ组淋巴结)清扫术,T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 随访5~10年,PAL组胸部局部复发4例,占3.8%(4/106),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TAL组胸部局部复发5例,占4.9%(5/103),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AL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5例,占4.7%(5/106);TAL组12例,占11.7%(12/10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使PAL可减少患肢的术后功能障碍,不增加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组织学特征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笔者应用专利蓝或锝99m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为示踪剂成功显示20例乳腺癌患者的SLN。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常规病理(HE)、免疫组化(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果示,20例患者共找到腋窝淋巴结254个,其中SLN48个,NSLN206个。常规病理证实3例患者7个前哨淋巴结有癌转移,NSLN206个均无癌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到7例患者11个SLN CK-19表达阳性,2个NSLN表达阳性。RT-PCR检测CK-19mRNA14例患者30个SLN和22个NSLN表达阳性。提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6例乳腺癌、28例乳腺良性肿瘤、37例癌旁乳腺组织和29组腋窝转移淋巴结中OPN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4.83)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1.86)和乳腺良性肿瘤(2.18)(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乳腺癌原发病灶与相应的腋窝转移淋巴结之间OP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3)。乳腺癌c erbB 2阳性表达组OPN表达水平(5.22)高于c erbB 2阴性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乳腺癌OP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量、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以及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8)。结论:OPN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青年乳腺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TNM分期,II,III期病例占86.5%。49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非手术治疗。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癌多见(90.4%)。47例行术后化疗,20例术后放疗。3,5年生存率为44.2%,20.9%。提示青年乳腺癌多数为浸润型癌,发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1例乳腺癌患者和3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及12例健康人血浆中VEGF-C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示,乳腺癌组血浆VEGF-C(P-VEGF-C)阳性表达率为63.93%,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月经状况、雌孕激素受体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乳腺癌组VEGF-C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VEGF-C的表达水平在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EGF-C与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1)。提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VEGF-C表达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原发灶及47例腋淋巴结转移灶中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9.46%(29/149)原发灶c-erbB-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4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原发灶c-erbB-2高表达18例(38.3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c-erbB-2高表达16例(34.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灶c-erbB-2阴性或低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高表达,7例原发灶c-erbB-2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呈阴性或低表达,变化率为25.53%(12/47).结论: c-erbB-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指导术后治疗,但应当考虑c-erbB-2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进行c-erbB-2检测.  相似文献   

8.
MRI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腋窝MR扫描的4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MRI表现,包括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情况、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情况、DWI信号、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并绘制的ROC曲线分析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者24例(24/44,54.55%),无淋巴结转移者20例(20/44,45.45%),两者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是否消失、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DWI信号、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65、0.848、0.749。结论 MRI在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中有重要价值,皮质厚度大于0.54cm高度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T1、T2、 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原发肿瘤位置、年龄、病理等,分析了276例临床T1、T2 N0M0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意义.结果 临床T1 N0M0.腋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 N0M0乳腺癌患者(P=0.027),乳腺中央区与外下象限乳腺癌发生腋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P=0.004);乳腺外侧象限肿瘤腋窝下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部位肿瘤组(P=0.000);乳头中央区和内侧象限乳腺癌腋上组淋巴结转移高于乳腺外侧象限肿瘤(P=0.000).非特殊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早期癌和其他类型(P-0.001).9例单纯癌6例发生2组以上腋淋巴结转移.90例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50岁者62例(68.9%)发生腋淋巴结转移,≤50岁者28例(31.1%)发生腋淋巴结转移(P=0·000).发现"跳跃式"转移病例2例(0.7%),均为临床T2 N0M0患者,肿瘤位于乳头中央区1例,外下象限者1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例,单纯癌1例.结论 研究临床T1、T2 N0M0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对开展SLNB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隐匿性乳腺确(occult breast cancer,OBC)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OBC的临床资料,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行乳腺癌根治术16例,改良根治术9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3例,腋下肿块切除术2例。术后14例予辅助化疗加放疗,10例予化疗。随访27例,平均6.8(0.5~12)年,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5%和56.8%。结论 对女性腋窝肿块同时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癌转移者应高度考虑OBC的可能。腋下肿块病检对诊断较有帮助,治疗可采用手术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年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活检后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失访,1例术后5年肺转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根治术后5年发现同侧腋下结节,活检为癌复发,予放疗及化疗,至今存活已逾7年,另4例术后已生存0.5~7.0年,仍在治疗中。结论重视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行积极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Mammotome(麦默通)系统对乳腺病灶进行微创切除及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图像监控下,利用Mammotome系统对115例患者152个乳腺病灶进行切除或活检,并记录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及所有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并进行活检;其中86个病灶病理检查为纤维腺瘤,34个为乳腺腺病,2个为脂肪坏死,3个为男性乳房发育症,1个为导管炎症,26个为乳腺癌。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100%。术后3例出现局部血肿,4例皮下瘀血,1例出现皮肤破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ammotome技术是一项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乳腺微创技术,可对乳腺良性病灶进行切除,并可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13.
乳管内窥镜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乳管内窥镜(FDS)对乳腺导管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FDS检查的548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FDS下诊断为乳管炎59例(10.8%),乳腺导管扩张症117例(21.4%),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乳管炎185例(33.4%),乳管内乳头状瘤159例(29.0%),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2例(2.2%),乳腺癌16例(2.9%)。135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1例在FDS定位下行肿瘤切除或区段切除手术(甲组),44例按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染料美蓝后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乙组)。甲组术后FDS诊断符合率97.8%(89/91)明显高于乙组的86.4%(38/44)(χ2=6.96,P=0.008)。结论FDS不仅是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可靠方法,而且可以帮助手术中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新生物。FDS定位下手术能够避免盲目性,为病灶的切除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从2013年—2017年收治的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39岁;肿块大小0.5~4.0 cm;2例以乳房肿块就诊,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3例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结节;1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一期假体乳房再造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组织病理学形态包括实质性癌2例,小细胞性癌1例。免疫组化示3例嗜铬粒蛋白A(CgA)及突触素(Syn)阳性,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随访时间6~32个月,1例术后6个月因肝转移而死亡,另2例均无瘤生存。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通常无特异性,诊断金标准是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其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小细胞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乳腺叶状肿瘤(PTB)是一种临床发病率低的乳腺肿瘤,多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肿块,易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化生性癌等疾病混淆,术前穿刺病理较难做出精确诊断,确诊有赖于肿块完整切除后的分子病理学诊断。PTB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目前公认肿瘤扩大切除确保足够的阴性切缘是标准术式。放疗可进一步降低部分交界性或恶性PTB患者局部复发风险。化疗等全身治疗相关研究甚少,临床获益有限且具有一定争议。现笔者综述国内外对PTB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临床治疗的新观点进行疏理。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一般确诊时分期较晚,预后差。目前其治疗上多参照女性乳腺癌。笔者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3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3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就诊时均无远处转移,中位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仅2例(5.7%)患者接受了部分乳腺切除术,其余均接受全乳房切除术或更大范围的手术。18例(51.4%)接受了辅助化疗,4例(11.4%)接受了辅助放疗,17例(48.6%)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30例(85.7%)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全组均获得随访,5年总生存率83.4%。结论 加强对男性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的诊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男性乳腺癌: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6岁。其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2例。以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2.4 %和72.5 %。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内分泌治疗和(或)化疗。其中1例失访,2例术后8个月~3年死于其它疾病,余14例术后已生存1~12年。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偏大,易误诊;内分泌治疗首选他莫昔芬;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时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前炎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认可,但国内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尚缺乏统一认识。新辅助化疗、手术加术后化疗或放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使炎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有所提高。笔者就炎性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近6年76例保乳术后加放疗的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5%,94.8%;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6.6%;术后3,5年乳房保留率分别为96.05%,93.3%;仅1例胸壁复发,无死亡病例.该复发病例25岁,未婚,保乳愿望强烈,复发后再次行乳房切除及化疗,现健在.术后形体美容效果满意度80.5%.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及放射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侵袭性高,临床预后较差,且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案。笔者就TNBC治疗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