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L1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XCL12、Lp-PLA2水平。根据临床痴呆量表(CDR)将病例组患者分为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比较两组血清CXCL12、Lp-PLA2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A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血清CXCL12、Lp-PLA2水平与影响AD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XCL12、Lp-PLA2对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CXCL12、Lp-PLA2水平[(3.54±0.36)μg/mL、(43.51±4.56)μ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独居、社交活动少、负性生活事件多占比、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清CXCL12、Lp-PLA2水平[68.57%、85.71%、51.43%、(21.06±2.14)分、(2.57±0.26)μg/mL、(36.63±3.79)μg/L]均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入院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0.23±2.56)分]低于轻度组(P<0.05)。独居、社交活动少、负性生活事件多、血清CXCL12、Lp-PLA2水平均是影响A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P<0.05)。血清CXCL12与独居、社交活动少、负性生活事件多、Lp-PLA2均呈正相关(r=0.356、0.361、0.422、0.425,P均<0.05);血清Lp-PLA2与独居、社交活动少、负性生活事件多均呈正相关(r=0.347、0.363、0.431,P均<0.05)。血清CXCL12、Lp-PLA2预测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85 μg/mL、28.88 μg/L,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79,敏感度分别为85.71%、80.00%,特异度分别为73.33%、71.11%,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4%、80.00%。结论 AD患者血清CXCL12、Lp-PLA2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二者均是影响A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 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micro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形成组及斑块未形成组(其中又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检测各组血清mir-34a、Sirt1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斑块未形成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斑块未形成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913,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2.90%、85.7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874,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1.40%、91.50%;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67,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1.00%、90.9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56,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7.60%、87.80%。结论 血清mir-34a、Sirt1水平异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脑梗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间的关系。方法以4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药物治疗开始时(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治疗后)时间点,进行HAMD-24项量表评定;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根据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50%或≤5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4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无效组患者血清s-TSH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T3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疗效差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血清FT3水平有可能成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6.
陈圣君  李波  陈国柱  杨丹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7):3464-3468
背景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常见病症,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目前,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血清检验指标在脑损伤评估中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探寻高特异性与高准确性指标,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研究提供新思路。目的 探讨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及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n=116),以及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60)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损伤亚组(n=36、48、32),根据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脑梗死面积分为大、中、小面积梗死亚组(n=30、55、31),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亚组(n=70、46)。比较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及各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绘制血清VILIP-1、CXCL16、ACA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损伤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轻度损伤亚组,重度损伤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中度损伤亚组(P<0.05)。中、大面积梗死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小面积梗死亚组,大面积梗死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中面积梗死亚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血清VILIP-1、CXCL16、ACA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820、0.784,灵敏度分别为82.61%、89.13%、73.91%,特异度分别为75.71%、64.29%、71.43%。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ILIP-1、CXCL16及ACA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上升,且各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损伤程度分型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D-D)与老年脑梗死(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CI患者为CI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BNP、D-D、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CI组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49)和重度组(n=35);并根据随访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83)和预后良好组(n=35),比较不同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时血浆BNP、D-D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对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CI组吸烟比例、血浆BNP、D-D及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NP、D-D与CI密切相关(P<0.05);血浆BNP、D-D水平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浆BNP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24%、85.29%,血浆D-D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90%、70.59%(均P<0.001)。结论 BNP、D-D在老年CI患者血浆中呈异常表达,并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健康非吸烟者、20例健康吸烟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1、CXCL13的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比较4组间IL-21、CXCL13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同时检测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肺功能及GOLD分级,分析肺功能、GOLD分级分别与IL-21、CXCL1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健康吸烟组、健康非吸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健康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非吸烟组(P<0.05);健康吸烟组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非吸烟组(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患者肺功能中FEV1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505,P<0.05),并与患者GOLD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1、0.458,P<0.05).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与CXCL13水平呈正相关(r=0.424,P<0.05).结论 健康吸烟人群、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显著上升;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与肺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IL-21、CXCL13可能在COPD进程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晶  钟诚  欣明花 《广东医学》2021,42(3):298-302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因子4(PF4)、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ACS的患者214例。测定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PF4、CXCL12水平,出院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依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CS患者分为MACE组(53例)、非MACE组(161例)。比较两组ACS患者PF4、CXCL12水平,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PF4、CXCL12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F4、CXCL12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5),血清hs-CRP、PF4、CXCL12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CE组ACS患者PF4、CXCL12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5);与hs-CRP均呈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CRP、PF4、CXCL12升高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LVEF下降是ACS患者预后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PF4、CXCL12、LVEF、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817、0.649、0.621,其中血清PF4、CXCL12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效能明显高于LVEF、hs-CRP(P<0.05)。结论血清PF4、CXCL12水平高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为ACS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病毒学应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基因型为B型的慢性乙肝患者36例,于首次干扰素治疗前采血,检测血清CXCL9、CXCL10、CCL3、CCL5浓度。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治疗,随访治疗3、6个月的疗效。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治疗前血清CXCL9及AST是早期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指标。将患者分为血清CXCL9≥39.51 ng/L和血清CXCL9<39.51 ng/L 2组。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8.95%(15/19)和23.53%(4/1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时,维持应答率在两组分别为63.16%(12/19)和11.76%(2/1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XCL9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率较高,可能有利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
童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0):1197-1202
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效果的评估模型。 方法 选取我院RA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94例)与无效组(26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MRI影像特征(骨侵蚀、骨髓水肿)、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浆容积(fractional plasma volume,Vp)、血流灌注参数(flow,F)、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血清标志物[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分析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评价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对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低于治疗前,有效组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低于无效组(P<0.05);血清CCP抗体、RF水平低于治疗前,有效组血清CCP抗体、RF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与血清CCP抗体、RF水平差值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是RA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3.175-1.058×骨侵蚀评分差值-0.842×骨髓水肿评分差值-0.894×Ktrans差值-0.606×Vp差值-0.952×F差值-1.014×PS差值;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单独评估疗效的AUC分别0.816、0.719、0.769、0.803、0.828、0.778,联合评估疗效的AUC为0.924,95%CI:0.862~0.965,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87.23%,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价值。 结论 MRI检查骨侵蚀、骨髓水肿影像特征、Ktrans、Vp、F、PS等定量参数联合构建的评估模型可作为评估RA疗效的重要辅助途径,能为临床准确评估疗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KG*2〗探讨氧磷酯酶1(paraoxonase-1,PON1)、丝氨酸肽酶4(HtrA serine peptidase 4,HtrA4)与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效果的相关性。 〖HTH〗方法〖KG*2〗选择采用拉贝洛尔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114例,分为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n=42)和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n=72),另选取正常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n=50)。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PON1、HtrA4水平。根据治疗效果将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PON1、HtrA4水平,并进行相关性检验。 〖HTH〗结果〖KG*2〗治疗前,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HtrA4水平高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血清HtrA4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治疗后,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HtrA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HtrA4水平高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治疗后,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显效28例,有效36例,无效8例。治疗后,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HtrA4水平低于治疗前,显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HtrA4水平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无效组,血清HtrA4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血清PON1水平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血清HtrA4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 〖HTH〗结论〖KG*2〗血清PON1、HtrA4可能参与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采用拉贝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相关性,可能成为评估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效果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眼科收治的73例NMO-ON患者(NMO-ON组),根据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抗体(AQP4-IgG)检测结果将NMO-ON患者分为AQP4-IgG阳性组(59例)和AQP4-IgG阴性组(14例),另选择49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8-OHDG、VILIP-1水平,追踪NMO-ON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出院随访NMO-ON复发情况。结果 NMO-ON组基线血清8-OHDG、VILI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QP4-IgG阳性组基线血清8-OHDG、VILIP-1水平高于AQP4-IgG阴性组(P<0.05)。NMO-ON患者治疗后血清8-OHDG、VILIP-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73例NMO-ON患者治疗有效55例(有效组),无效18例(无效组),有效组治疗后血清8-OHDG、VILIP-1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随访失访3例,复发55例(复发组),...  相似文献   

14.
周祥  蔡建新  王飞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60-1165
目的 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儿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1年3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2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记录患儿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0、CD86细胞阳性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患儿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评估上述指标预测患儿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经规范化治疗后,48例患儿治疗无效,204例患儿治疗有效;患儿血清CD80 [(2.28±0.84)% vs (2.12±0.33 )%]、CD86 [(3.35±0.96)% vs (2.23±0.41)%]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1、16.991,P<0.05)。治疗无效组患儿入院时血乳酸、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CD80、CD86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CRP(OR=10.929)、MMP-9(OR=1.926)、CD80(OR=3.943)、CD86(OR=1.947)过表达可能是患儿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P<0.05);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优度较高(χ2=6.245,P=0.620);模型共线性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VIF)值均<2,各主要指标之间不存在共线性;模型个体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D-W=0.279,各主要指标之间相互独立性较差。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CD80预测患儿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62,cut-off值为2.390%,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598、0792、0.390;CD86预测的AUC为0.739,cut-off值为3.280%,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510、0.896、0.406;联合预测的AUC为0.823,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696、0.833、0.529。结论 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参与HFMD病情进展,二者过表达可能提示重症HFMD患儿治疗无效高风险,早期动态监测血清CD80、CD86表达对患儿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估微小核糖核酸-19b-3p(microRNA-19b-3p, miR-19b-3p)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清miR-19b-3p表达水平,并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miR-19b-3p表达水平及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miR-19b-3p表达水平变化。根据治疗效果将病例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9b-3p表达水平及其他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抑郁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l, 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血清miR-19b-3p表达水平对抑郁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血清miR-19b-3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病例组血清mi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统计与比较2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 血清CXCL型趋化因子及其他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性较高, 且对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的肺炎、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肺结核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血清,检测血清中SAA、PCT、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A、PCT、hs-CRP预测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效能;评估以SAA、PCT、hs-CRP鉴别肺结核合并肺炎与脓毒症的可能性。收集2020年5月~7月的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的血清,检测SAA、PCT、hs-CRP水平,验证其联合预测肺结核并发肺炎的准确性。结果 与肺结核组患者相比,肺炎组患者血SA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肺结核合并肺炎组患者血SAA、PCT、hs-CRP水平均较肺结核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SAA与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APTT水平存在正相关(P均<0.05)。ROC分析显示,血SAA、PCT、hs-CRP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81、0.800;三者联合后AUC值为0.849(P均<0.001)。验证结果显示,以SAA联合PCT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炎的敏感度为53.85%,特异度为90.48%;与SAA、PCT、hs-CRP三者联合相同。肺结核合并肺炎与结核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血SAA、PCT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血SAA、PCT水平对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以血SAA或PCT水平来鉴别患者合并肺炎与脓毒症,可能与血SAA、PCT水平受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吴华香  朱永良 《浙江医学》2007,29(11):1149-1151,1172
目的探讨IL-8、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及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物(RANTES)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活动期AS患者(观察组)血清、3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观察组又按临床症状分为周围型AS(13例)和中轴型AS(18例),检测周围型AS患者关节液IL-8、IP-10和RANTES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8、IP-10和RANTE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S患者关节滑膜液中IL-8和IP-10水平高于血清水平(P<0.05);而RANTES水平低于血清水平(P<0.05)。周围型AS患者血清IL-8水平较中轴型AS患者显著增高(P<0.01)。血清RANTES水平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标(BASDAI)呈正相关(r=0.575,P<0.05)。结论IL-8血清水平可能与AS患者发病形式有关,RANTES可作为病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