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组。另选取30例该院规律产检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D、凝血指标水平检测。比较两组D-D、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并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及诊断变迁》,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6例、轻度子痫前期(PE)组24例、重度PE组18例,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亚组间D-D、凝血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D、凝血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研究组PT、APTT、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PT、APTT、TT水平均低于轻度PE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轻度PE组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PE组FIB、D-D水平均高于轻度PE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轻度PE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凝血功能指标在子痫前期中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疾病程度又分为子痫前期组(n=81)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75),并选取同时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期女性1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NR、PT、APTT、FIB水平略低,TT、D-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的INR、PT、APTT、FIB水平略低,TT、D-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PT、APTT、FIB水平与病情程度成负相关(P<0.05),TT、D-D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凝血功能部分指标随病情发展产生变化,表明凝血功能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诊治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3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D-D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TT、PT和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D和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差异及与胎龄的相关性,并分析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住我院的103例早产儿及其母亲妊娠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早产儿的胎龄分为A组(32~33周)和B组(34~3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其与胎龄的相关性,并分析两组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结果:两组早产儿性别、年龄、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以及胎盘早剥率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和胎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早产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显著高于B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APPT(r=-0.247,P<0.05)和PT(r=-0.403,P<0.05)与早产儿胎龄呈负相关,FIB与早产儿胎龄呈正相关(r=0.227,P<0.05)以及D-D(r=-0.178,P>0.05)与早产儿胎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凝血与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D二聚体(DD),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共检测158例标本(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正常妊娠组5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DD、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tPA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各组间除tPA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参数变化越显著。结论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APTT、FIB、DD和PAI-1等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镇平县妇幼保健院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2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重度39例,中度42例,轻度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D-D浓度及凝血指标检测,观察比较各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D水平,并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IHS轻、中、重度患者AP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及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TT及PT随病情加重呈现降低趋势,FIB及D-D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PIHS中、重度患者DIC发生率分别为35.71%、58.97%,均高于轻度PIHS患者的15.00%,重度PIHS患者DIC发生率高于中度PIH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存在纤溶亢进及高凝状态,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50例。对照组采用麦角新碱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比较2组治疗效果、用药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D、APTT、PT、FI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D-D、APTT、PT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较佳,利于减少产后出血,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65例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出生第1天按照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胎龄28~31+6周)44例,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6周)50例以及晚期早产儿(34~36+6周)71例.另选取正常足月儿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早产儿及产妇临床资料及凝血状态.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组早产儿相比,足月儿PT、APTT、TT下降,FI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早产儿产妇及足月儿产妇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较足月儿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度子痫前期(sverepreeclampsia,SPE)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98例SPE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治疗,联合组使用硝苯地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血压、凝血功能、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前2组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e blood pressure,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FIB、PT、APT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99例,将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纳入99例同年龄段正常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差异,将妊娠结局良好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A组(n=42),将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纳入B组(n=57),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A、B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凝血四项、TAT、D-D与孕妇妊娠高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四项、TAT、D-D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TAT、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IB、TA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病人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对子痫前期(P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PE诊断的孕妇78例为观察组,并按照发病时间分为观察组1(早发型PE组,孕周20~ < 34周)和观察组2(晚发型PE组,孕周≥34周)。同时选取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同样按照孕周分为对照组1(孕周20~ < 34周)和对照组2(孕周≥34周)。所有受试者采血和测血压,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D-二聚体(D-D)与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的体质量指数(BMI)、D-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高于对照组1(P < 0.01)。观察组2 BMI、SBP、DBP值高于对照组2(P < 0.01)。观察组1 D-D值高于观察组2(P < 0.01)。对照组2 BMI、D-D、DB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1(P < 0.05~P < 0.01)。观察组BMI、D-D、SBP、DB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2 PT、INR、FIB、TT水平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1 TT与观察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1 FIB、TT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PT、INR、APTT、FIB、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E病人D-D与孕周、PT、INR、APTT、TT、PLT均呈负相关关系(r=-0.289、-0.235、-0.247、-0.236、-0.351、-0.286,P < 0.05~P < 0.01)。PE病人D-D与FIB、MPV、PDW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早发型PE病人高凝血状态较晚发型PE病人更为明显,PE病人D-D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D-D可以作为预测PE发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危重凝血功能异常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所有患儿入院后6 h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对照组进行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与新鲜冰冻血浆,治疗72 h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前PT、APTT、FIB、TT、D-D和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2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APTT、TT和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FIB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 < 0.05);治疗后2组PLT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 < 0.05);治疗后2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早期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凝血功能尽早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於健  刘莉  洪喆  王芳  曹悦羚  卢璐 《西部医学》2012,24(2):286-28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06例,其中MAP组65例,SAP组4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PT、APTT、FIB与D-D水平。结果 MAP组与SAP组患者PT、APTT、FIB与D-D的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3、0.86和0.84(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PT、APTT、FIB及D-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SAP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为新生儿诊治及出血倾向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89例,依据胎龄分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1+6周)11例,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6周)17例,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26例,足月儿(胎龄37~41+6周)35例。所有患儿入院6 h内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4组患儿临床资料、检测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早产儿及足月儿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  结果  早期及中期早产儿血清PT、APTT、TT、D-D和INR均高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血清FIB低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早期早产儿PLT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2.73%(8/11)、52.94%(9/17)、30.77%(8/26)、25.71%(9/35),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1.82%(9/11)、70.59%(12/17)、53.85%(14/26)、37.14%(13/35),早期及中期早产儿出血发生率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早产儿DIC发生率为22.22%(12/54),高于足月儿的2.86%(1/35)。  结论  胎龄越小,新生儿凝血功能越差,出血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及DIC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13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中期48例,妊娠后期45例,临产期37例;另选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时期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后期及临产期孕妇APTT、PT、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APTT、TT、FI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T明显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AP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未见明显变化(P>0.05)。D-D、FDP水平在妊娠中、后期及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产后APTT、PT、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FIB水平明显高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前APTT、PT、D-D、FDP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组产前水平(P<0.05)。结论: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四项、D-D、FDP水平对预防产中及产后异常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合并症类型分为糖尿病组338例,高血压组188例,另取3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其不同妊娠阶段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不良结局等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4、0.401、1.115、0.813,P=0.528、0.754、0.359、0.809)。孕中期及晚期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组,FIB、D-D明显高于正常组。3组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9,P=0.001);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中、晚期时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100例AE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two D-dimer,D-D)及动脉血气指标、血常规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动脉血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小板计数(PLT)、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一秒率,FEV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红细胞(RBC)、白细胞(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患者的FIB和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OPD患者体内存在着显著的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临床医生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的凝血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首次化疗前的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及淋巴结转移(N0、N1及N2)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浆FIB、D—D及PL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APTT与P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鳞状细胞癌及大细胞癌患者的FIB、APTT、PT、D-D优于腺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FIB、APTT、PT、D—D均优于低分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FIB、APTT、PT、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优于Ⅲ、Ⅳ期;N0、N1、N2期两两之间FIB、PT、APTT、D—D及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负相关性(P〈0.05),FIB、D-D及PL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也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的信号;肺癌患者极易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