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新生儿肺炎心电图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100例(81.97%)出现心电图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重症肺炎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病死率也随之增多。【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预后与其本身的病情严重度有关,而且与心电图异常改变亦有密切关系,新生儿肺炎患儿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复查,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肝损害及心肌酶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认识,以提高对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的早期发现率,便于及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IM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52%),伴心肌损害96%(43/45),其中14例行心电图检查,正常6例(43%),异常8例(57%).经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强的松等治疗,并给予护肝、营养心肌等,治愈37例(64%),好转19例(33%),自动出院2例(3%).结论:IM患儿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对IM患儿应及时行肝功能、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4月至2010年9月收治108例儿童急性胰腺炎患儿,对其临床、生化、影像学及其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儿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合并心肌损害患儿52例,其中心肌酶谱异常者31例,心电图异常者36例,其心电图异常者心肌酶谱明显增高,患儿血淀粉酶持续增高者,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越重。结论急性胰腺炎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胰腺外多器官损害,其中以心肌损害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价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在判断高胆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1例高胆患儿于入院后1~7d,生后28d行EEG检查,同时对患儿行随访观察和生长发育评估(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和盖泽尔生长发育评估法),评价其临床后遗症与新生儿期EEG的关系。结果:51例高胆患者儿新生儿期EEG14例异常,异常率为27%,轻度、中度、高度高胆组患儿的EEG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588,P<0.05)。14例EEG异常者中,8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EEG异常者神经系统后遗发生率为57%,EEG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37%,EEG重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5.65,P<0.05)。结论:EEG异常情况与高胆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呈正相关。新生儿EEG可作为高胆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45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0天测定心肌酶值,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1)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败血症患儿应重视测定心肌酶活性,维护心功,营养心肌。(2)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值下降,心电图恢复正常,考虑心肌损害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心肌损害患儿血清微小RNA-16(miR-16)、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变化意义。方法 将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并发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43例)与无心肌损害组(6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肌损害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血清miR-16、CF-6、Copeptin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与心肌损害标志物相关性及对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对比心肌损害组不同病情患儿血清miR-16、CF-6、Copeptin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 心肌损害组败血症严重程度,以及血清cTnI、H-FABP、miR-16、CF-6、Copeptin水平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心肌损害组血清miR-16、CF-6、Copeptin与cTnI、H-FABP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16、CF-6、Copeptin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3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 ,对 5 8例AURI患儿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 ,结果异常者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果异常者经相应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 :部分AURI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AURI儿童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62例HFMD患儿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者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异常者经相应治疗后复查绝大部分患儿恢复正常。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的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12例败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发生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112例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者57例,心肌损害发生率为50.9%。早发型、黄疸、出血倾向、休克及有合并症等临床表现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肝脾肿大、发热则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无相关性。在实验室检查中,只有血培养阳性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无相关性。结论加强对早发型及有黄疸、出血倾向、休克、合并症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监测,重视血培养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肌损害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首选不同抗生素的抗感染决策对NICU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了入住NICU的11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与首选不同的抗生素及其抗感染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治疗有效者88例,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无效者(79%,P<0.05).抗感染疗效差,5 d内需更换抗生素者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需更换者(P<0.05).头孢地嗪(CDZ)组43例,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首选其他抗生素组,即复方抗生素组和单方抗生素组(70%,56%,P<0.05).结论 尽早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更换率,可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CDZ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组与52例正常新生儿对照,测定血浆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E时血浆AST、LDH、CK、α-HBDH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尤以CK、CK-MB升高明显,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重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HIE患儿心电图检查异常74例(50%),其中轻度组13例(29%),中度组28例(50%),重度组33例(69%)。结论监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HIE时有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耀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25-3626
目的 探讨老年眼科常见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临床分析.方法 分析309例老年眼科常见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 309例老年眼科常见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者70例,占总数的68%.结论 老年眼科常见疾病术前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及ST-T波异常改变,应引起重视,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营养心肌,常规给予术中、术后心电监护,以确保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 4例不同程度中毒患者入院 6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 (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的活性及心电图检查 ,并与同期 4 0名健康人血清酶及心电图检测作对照。【结果】中毒患者血清酶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三组间酶值比较 ,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 ,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患者心电图异常与中毒程度相关。【结论】氟乙酰胺中毒血清酶活性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心电图异常更能提示心肌损害程度 ,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脑卒中对心脏的影响,对132例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分析,心电图改变63.6%(84/132),心肌酶谱改变43.2%(57/132)。提示脑卒中可引起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探讨早期诊治支气管肺炎心肌损害的检测指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同期选择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97例及健康儿童30例,患儿住院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与健康儿童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急性期)患儿h-FABP、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h-FABP、CK-MB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h-FABP的阳性率(84.5%)显著高于血清CK-MB的阳性率(62.9%),也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ACG)(52.6%)和普通心电图(ECG)(39.2%)的异常率。经系统治疗与护理后,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血清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同时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预后、临床用药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5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和30例非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hs-CRP和PCT血清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患儿以及非感染组患儿(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的PCT血清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P<0.05).分别以PCT≥2 ng/mL和hs-CRP≥1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2%、60.02%和62.16%、50.07%,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是95.62%和71.20%.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值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热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将325例发热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9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异常,对照组246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指标,对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羊水浑浊、分娩方式、性别、Apgar 评分、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症状、尿常规结果、大便常规结果、血培养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胎膜早破、出生时体重、发热时日龄、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感染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发热时日龄≤14 d 、最高体温≥38.5℃、发热持续时间≥3 d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出生时体质量≤2.5 kg 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发热新生儿,当其母亲妊娠期出现胎膜早破,或者发热时日龄≤14 d ,或者最高体温≥38.5℃,或者发热持续时间≥3 d ,或者诊断为细菌感染时,临床应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对新生儿颅内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采用AUTO CADINER FCP-2201型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描记。结果398例中心电图正常者83例,异常者315例,异常率79.15%。其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为T波改变(57.83%)、ST段改变(51.76%)、左室面高电压(44.09%)、早搏(33.23%)、窦缓(31.63%)。心电图正常者死亡6例(7.23%),心电图异常者死亡80例(25.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异常,其预后与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淑香 《临床医学》2011,31(5):87-88
目的探讨心电图改变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6例,分析其心电图及其他辅助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70例(81.40%)心电图表现异常者的临床资料,以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其次为ST-T段改变;心电图异常率与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改变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了解患儿的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69例新生儿肺炎心肌酶测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定平  王春燕 《新医学》1997,28(5):245-245,268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心电图及心肌酶值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69例新生儿肺炎,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心肌酶值。结果(1)新生儿肺炎治疗前心肌酶值100%增高,(2)心肌酶增高与产式无关,剖腹产与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心肌酶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观察对象临床心脏检查及心电图提示异常者占77%,提示心肌损害存在;(4)治疗2周后复查,心肌酶值全部下降。结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