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明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42-134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瓣皱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LASIK术后13例膜瓣皱褶的原因和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角膜瓣皱褶分类为小皱褶和大皱褶指导治疗,小皱褶以观察为主,大皱褶采用去上皮水化角膜瓣加戴接触镜法。结果术后大多小皱褶可随时间推移自动消失。大皱褶经处理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皱褶,角膜瓣位置正常,无上皮植入。结论角膜瓣皱褶可根据皱褶轻重分类指导治疗方法,大多可治愈并恢复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LASIK术中应用角膜微型板层刀的全新刀片,通过高压消毒处理后制作较薄角膜瓣的效果。方法 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同时进行双眼LASIK术的患者63例(126眼),术中使用M2的90微型刀头制作角膜瓣,右眼使用全新刀片,左眼使用连续高压消毒三次后的新刀片。术中用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厚度测量,计算角膜瓣的厚度。术后观察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角膜地形图(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右眼和左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分别为:-2.25D~9.50D,平均-5.28±1.73D和-2.00D~9.88D,平均-5.51±1.62D(P>0.05);角膜瓣厚度为:133.9±12.3μm和114.7±13.1μm(P<0.05);术后屈光度比较分别为: -0.12±0.23D和-0.15±0.12D(P>0.05);裸眼视力为:1.05±0.21和1.05±0.19(P>0.05);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为:0.68±0.12μm和0.66±0.13μm(P>0.05);对比敏感度:在3.0c/d、6.0c/d、12.0c/d、18.0c/d空间频率的比较中两组数值相近(P>0.05)。结论 应用经过高压处理后的新刀片可以制作出优质的、较薄的角膜瓣。  相似文献   

4.
全雄  陈玄之  苗晓睛 《当代医学》2013,(10):110-111
目的分析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15只眼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移位导致角膜瓣皱褶的患者行裂隙灯观察、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同时观察复位术后的变化。结果本资料角膜瓣移位,发生于术后24h内发生的有8例8只眼,均于术后次日复诊发现,术中过度操作、薄瓣、窄蒂、术后揉搓眼球、眼睑痉挛等是高危因素;7例7只眼发生在LASIK后2~26月,均与外伤有关。角膜瓣移位后24h主要表现为角膜刺激症状,以视力下降、重影、视物变形、眩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为主,角膜瓣重新复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发生原因众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质量下降,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处理及预后.方法 对开展LASIK手术8年来诊治的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20例(20只眼)进行手术复位,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瓣情况及其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角膜辩复住后次日患者裸眼视力除5例为0.6外,其余均≥1.0,术后3月全部患者裸眼视力均≥1.0,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4只眼,低于最佳矫正视力1行者6只眼.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上皮植入及角膜瓣融解.结论 LASIK术后角膜辩与基质床的愈合需要较长时间,患者术后至少半年内要注意术眼的保护,避免眼外伤.发生角膜瓣移位后要及时手术复瓣,其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制作角膜瓣的特点,评价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技术的可预测性、均匀性、精准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6~9月间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飞秒激光制瓣组,共56例110只眼;B组为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共55例108只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取随访资料完整者,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98眼),微型角膜刀制瓣组49例(98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瓣多点厚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 (1)两组病例术前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UC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BC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角膜瓣厚度测量:术后1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分析仪(Topcon,Japan)测量两组病例角膜瓣厚度.A组飞秒激光组结果显示在水平子午线角膜瓣中央平均厚度为(108.65±8.23)μm,鼻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08.34±7.26)μm,鼻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13.28±6.38)μm,颞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09.47±6.27)μm,颞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13.86±9.63)μm.经统计学分析,角膜瓣平均厚度与预设厚度相符合(P>0.05),角膜瓣水平子午线平均角膜厚度无差异(P>0.05).B组角膜刀组结果显示在水平子午线角膜瓣中央平均厚度为(134.29±7.45)μm,鼻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44.38±6.29) μm,鼻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40.60±11.37)μm,颞侧旁中央(2.0 mm处)平均厚度为(134.18±4.25)μm,颞侧周边(4.0 mm处)平均厚度为(141.26±11.68) μm;经统计学分析,角膜瓣平均厚度厚于预设厚度(P<0.05),并且角膜瓣水平经线平均角膜厚度有差异(P?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26例(84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55眼(-1.00--6.00D)、B组254眼(-6.25-10.00 D)和C组138眼(-10.25-18.00 D),行LASIK矫正近视,随访8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8年三组屈光度数分别为(-0.47±0.27)D、(-0.86±0.64)D、(-1.24±1.15)D;平均裸眼视力为(1.07±0.15)、(1.01±0.23)、(0.83±0.37);屈光回退〉-0.5 D患者为10.76%、14.96%和38.41%。术前角膜校薄、术中激光切削直径较小、术中切削深度越深、术后曲率与预期相差越大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回退。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00--18.00 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切削深度深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行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的10例(11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11眼,经过及时复瓣治疗及护理,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1个月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6个月至1年视力稳定.结论:加强术前教育,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以及术后对术眼的保护意识,是预防角膜瓣皱褶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LASIK术后出现角膜瓣皱褶的患者,应及时重新复瓣、配戴角膜接触镜处理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角膜瓣折叠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中的应用.方法 术中角膜瓣制作后,将角膜瓣向上翻转的同时将瓣的基质面相对折叠,边缘对齐,以保护角膜瓣.结果 随机选择双眼接受LASIK手术102例204眼,试验组中未出现角膜瓣干燥,角膜层间异物存留明显减少,冲洗时间明显减少,角膜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角膜瓣折叠能有效保护角膜瓣,减少角膜瓣并发症,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0.
赵华平  黄岚 《广西医学》2008,30(5):668-669
目的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可相对增加角膜组织切削量,观察其疗效,作为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参考。方法LASIK手术874例1 725眼,用MoriaM2-90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随机测量100眼角膜瓣厚度;另抽取100眼用MoriaM2-110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病例常规准分子激光切削、冲洗回复角膜瓣,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结果MoriaM2-90角膜刀可以制作厚度104μm左右的角膜瓣,术中无碎瓣、纽扣瓣、不完全瓣、游离瓣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1 643眼(95.25%)的裸眼视力≥0.6,1 576眼(91.36%)≥1.0;有3眼(0.17%)发生角膜瓣皱褶,经冲洗处理后复位,无角膜上皮植入,视力≥1.0。术后1个月,1725眼(100%)裸眼视力≥0.6,1655眼(95.94%)视力≥1.0,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制作超薄角膜瓣可以增大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手术安全、有效。但较薄的角膜瓣易出现皱褶,及时处理可消除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高度近视后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SI对216例40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中角膜床厚度分为三组,分析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结果:屈光回退程度与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中角膜床厚度是影响术后屈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FemtoLDV和IntraLaseFS飞秒激光仪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眼的屈光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眼患者共204例(408只眼),应用FemtoLDV(LDV组)和IntraLaseFS(IntraLase组)制瓣各102例(204只眼),再使用WaveLight准分子激光仪行基质切削。记录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DVA)、矫正远视力(CDVA)及屈光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的评估指标结果相近,包括CDVA不变或有提高的术眼百分比、UDVA不差于术前CDVA的术眼百分比、等效球镜(SE)在±0.50D范同内的术眼百分比、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E差值在±0.50D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P〉0.05)。结论FemtoLDV和IntraLaseFS飞秒激光仪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眼具有同样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已广泛的应用于近视眼的治疗,相关报道较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被证实。LASIK切削角膜周边组织使角膜中央变凸,治疗远视眼,近年来也有报道。我院自2004年开始用LASIK治疗远视眼,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本组病例来观察了解LASIK治疗远视眼的效果,为高度数的远视眼患者解除临床症状,提供有效、安全的解决方式。进一步探讨LASIK治疗远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LASIK术中发生角膜游离瓣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间所做3500例LASIK手术中出现的游离瓣9例(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游离瓣的发生多与术前术中护理人员准备不充分操作不正确等因素有关.结论:护理人员良好完成LASIK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并与术者充分沟通和配合是防治角膜游离瓣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角膜瓣蒂在上方与鼻侧的LASIK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瓣蒂在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效果。[方法]选用旋转式角膜刀制作上方蒂角膜瓣LASIK 418例(804眼),用平推式角膜刀制作鼻侧蒂角膜瓣LASIK 108例(202眼),对两组蒂部不同位置的角膜瓣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2年裸眼视力上方和鼻侧蒂组分别为(5.01±0.15)和(5.00±0.1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制作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方蒂组低于鼻侧蒂组,切缘出血上方蒂组大大减少(P<0.005),干眼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上方蒂组高于鼻侧蒂组,3月后两组均降低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方和鼻侧蒂组均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远期随访2年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角膜瓣稳定性上,上方蒂优于鼻侧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 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以下)、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以上)近视四组。术后1年观察其屈光度、视功能的变化。结果低、中、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多≥1.0,超高度组患者裸眼视力多在1.0~0.8,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是有效的、可预测的、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LASIK术毕配戴角膜接触镜与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患者232例461眼,其中男112例224眼,女120例237眼;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患者124例246眼,其中男59例118眼,女65例128眼;对照组患者108例215眼,其中男53例106眼,女55例109眼.手术采用德国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机和法国Moria-EVOLUTION3微型角膜刀进行,试验组患者术毕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患者术毕不用角膜接触镜.结果 相对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不适症状相对较轻,角膜切口愈合相对更好.角膜瓣皱褶和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的发生相对较少.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毕应用角膜接触镜可以相对减少患者的抱怨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相关的角膜瓣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实施LASIK手术的2340例(4608眼)近视眼患者相关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LASIK相关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48/4608)。瓣下感染3例,占0.06%(3/4608),发生于术后前3天2例,术后13天1例;角膜瓣ButtonHole 8例,占0.17%(8/4608);角膜瓣明显偏位1例,占0.02%(1/4608);游离瓣11例,占0.24%(11/4608);术后早期角膜瓣移位、角膜瓣皱褶及瓣下异物19例,占0.41%(19/4608);角膜瓣下上皮植入4例,占0.09%(4/4608);术后远期外伤至角膜瓣移位2例,占0.04%(2/4608)。结论LASIK相关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严格的手术操作、良好的设备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科学的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法国Moria M2旋转式自动显微角膜刀的抛弃型90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效果。方法对近视度数偏高、角膜中央厚度偏薄拟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患者18例(36眼),用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M2旋转式自动显微角膜刀的抛弃型90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日本Tomey Sp-3000型角膜测厚仪术前测量角膜中心厚度,术中测量角膜瓣下角膜中心厚度。结果患者预计角膜瓣厚度为120μm,实际平均角膜瓣厚度左眼(125.06±6.12)μm,右眼(120.61±6.12)μm;18例(36眼)中1眼瓣下棕色异物,术后经瓣下冲洗异物排除,1眼小面积上皮剥脱,未见角膜瓣皱褶。结论M2旋转式自动显微角膜刀的抛弃型90刀头所制作的超薄角膜瓣的厚度预测性好,双眼角膜瓣厚度差别极小,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20.
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r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134例268眼近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LASEK治疗的为1组79例158眼,平均屈光度( -5.67±0.59)D,接受LASIK治疗的为2组55例110眼,平均屈光度( -5. 97±0.83)D。术后采用orbscan -2角膜地形图系统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1、2组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顶点到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diff值)的改变量,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突且与残留角膜床厚度相关。LASEK在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稳定性方面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