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颌骨骨折线的优缺点。方法:对21例不同类型的颌骨骨折进行口腔曲面断层片、CT和三维CT成像检查骨折线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并与手术中骨折线对照。结果:对下颌骨体部、角部骨折三种影像学方法显示无明显差异,对下颌骨升支、髁状突骨折的显示口腔曲面断层片和三维CT准确,而CT则显示较差;对上颌骨骨折,口腔曲面断层片显示较差,三维CT显示最准确直观。结论:3种影像学方法对上下颌骨骨折的显示因不同部位而有差异,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检诊情况选择影像学方法或相互结合,可以提高骨折线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颌骨牙源性粘液瘤的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牙源性粘液瘤患者, 40例均行CT检查,其中11例行CT增强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观察40例的病灶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密度、信号、强化特点。 结果:40例中女22例(55%),男18例(45%),年龄10~66岁,平均(33.5±13.5)岁;上颌骨11例,下颌骨29例;临床表现为颌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29例 72.5%);主要影像学表现:40例均呈膨胀性改变,2例呈局灶性骨质破坏。特征性表现为多房伴垂直或成角分隔(21例52.5%),分隔朝向肿瘤周边。邻近牙齿脱落(18例45.0%)多见。CT增强上多数病灶可有边缘强化,MRI检查对病灶范围及成分的显示具优势。 结论:牙源性粘液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MRI检查对颌骨OM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二维CT图像进行了三维表面重建23例,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诊断依据。 材料和方法 23例三维重建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至77岁,平均42岁。所显示的部位有颌骨病变13例,占56.5%,其中颌骨骨折4例,上颌骨先天性颌裂1例,上颌骨造釉细胞瘤2例,下颌骨牙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增强检查。结果  17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无痛性下颌肿块和张口受限。影像学上,17例病变全部位于下颌骨,均为单发病灶,主要位于下颌骨角部。CT可见膨胀溶骨性及部分压迫侵蚀性骨破坏,中心性或偏心性生长,伴有软组织肿块,病变内粗细不均的骨嵴是特征性改变。增强后病变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所有病例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根据CT上骨质破坏不同将病变分为溶骨型(n=12)和骨旁型(n=5)。MR上,T1WI为等低信号, 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MR功能检查ADC值平均为1.2×10-3 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3例,Ⅱ型2例,提示良性肿瘤。结论  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容易复发。结合CT、MR及功能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为术前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颌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在颌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摄平片、10例CT检查及5例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示:病变主要呈椭圆形,边界清楚,瘤腔内牙根有吸收,邻牙有轻度移动,以向非牙槽侧膨胀为主。CT示:病变界清,为囊实相间,有明显的膨胀性,多房时分房大小相似。MRI示:病变在SET1WI为低等信号混杂,T2WI上为高信号。20例病灶中,18例为向非牙槽侧膨胀,17例为单房。累及牙槽骨的18例病灶中,16例牙根吸收,8例邻牙移位。结论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一般为向非牙槽侧膨胀的单房病灶,伴有牙槽破坏,病灶内牙根有吸收,病变好发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 UAM)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术前误诊的8例UA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临床均表现为颌骨区膨大肿胀不适,4例术前诊断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例术前诊断为未特指的颌骨囊肿,术前诊断为颌骨囊性病变及钢丝异物炎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UAM,其中2例复发,2例失访,余4例随访6个月~7年未复发。结论 UAM常不具有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改变,普通X线及CT平扫影像易与其他颌骨囊肿尤其是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混淆;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够,未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对术前增强CT、MRI检查不够重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颌骨恶性肿瘤的X 线、CT 与三维CT 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颌骨恶性肿瘤影像学的征象特点,常规X线、CT和三维CT三种检查方式对颌骨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互补点。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颌骨恶性肿瘤的常规X线、CT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颌骨大部分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瘤和周围组织恶性肿瘤颌骨侵犯均不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三种影像学检查均较难确定其组织学性质,但三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可以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三维CT通过减影和旋转对腭板和眶下壁的骨质改变显示得最为理想,CT对病变的软组织成分及病变翼腭窝及咽壁侵犯的情况显示得最为有利。结论 三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对颌骨恶性肿瘤显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的不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的常规X线、常规横断位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技术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于下颌骨体部、角部和升支骨折,三种影像学都能很好的显示;对于髁状突和喙突骨折,CT三维重建技术优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位CT扫描;常规X线显示上颌骨骨折较差,而常规横断位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的准确性比较接近。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和立体的显示颌骨骨折线。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为提高骨折显示的准确率,根据骨折部位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联合应用比较妥当。  相似文献   

9.
颌骨囊肿和肿瘤:X线、CT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显示病变与牙齿关系较CT优越。CT显示病变边界、病变与骨密质、周围软组织关系较X线优越(P<0.01),显示病变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与X线价值相当(P>0.05)。结论:X线对于显示病变范围和边界价值有限。病变与周围牙齿关系X线显示最佳。CT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和钙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牙源性囊肿19例,造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混合性牙瘤4例,上皮瘤1例,间叶性肿瘤1例,鳞癌13例,腺样囊腺癌4例,软骨肉瘤3例,淋巴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改变及邻近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够明确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1.
膀胱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膀胱肿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4例膀胱肿瘤中血管瘤1例,内翻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瘤7例,移行细胞癌11例,腺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CT表现为膀胱壁广泛不均匀增厚11例,单发结节6例,多发结节状影2例,不规则团块状影5例。结论:膀胱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间存在一定联系,藉此可对部分病例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CT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以上腹部不适、匕腹部肿块、黑便等就诊,均行七腹部CT扫描。CT影像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类网形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比较呈低密度,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病灶长径平均(6.2±2.3)cm,其中4例病变长径〉5.0cm。5例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2例,胃平滑肌瘤、胃外肿瘤及偏良性胃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榆奄确诊胃神经鞘瘤。结论对CT表现为胃肠道壁内均质性、边界清晰的肿块,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警惕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霉茵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4例,双侧副鼻窦发病4例,病变主要在上颌窦14例,累及同侧筛窦9例、蝶窦3例、额窦3例,病变侵犯后鼻孔4例。霉茵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软组织阴影充填呈铸形改变,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使窭腔缩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窦腔缩小,窦腔密度不均增高及点状,条状钙化等特征,CT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ARS患者远期胸部CT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50例SARS患者于发病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4个月进行胸部CT随访.结果CT扫描显示3个月内病变基本吸收者24例,6个月内30例,14个月内35例.15例于14个月后仍见肺内异常病灶,其中磨玻璃样密度病灶11例,不规则索条影8例,细网状影4例,胸膜下弧形线影4例,合并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30%SARS患者于14个月后仍可见肺内残留病灶,病灶以磨玻璃样密度为主(73.3%),并伴有肺间质增生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周山 《上海医学影像》2003,12(4):304-305
目的 评价CT对单发小型脑脓肿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小型脑脓肿的CT表现,男44例,女16例,年龄3~47岁,平均17.2岁,全部病例均作了CT平扫和增强。结果 病灶位于顶叶48例,额叶5例,额顶叶4例,颞叶2例,枕叶1例。平扫显示一例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局限性片状低密度影,轻度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或单纯脑回状强化4例,环状强化30例,结节状强化26例。结论 CT不仅对单发小型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碳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45岁60个上颌前牙残冠残根进行修复,其中A组30个牙制作碳纤维桩核,B组30个牙制作铸造金属桩核,桩核完成后均行钴铬合金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患者随访1年,观察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29例,失败1例。B组治疗成功22例,失败8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纤维桩核较传统的铸造合金桩核修复残冠残根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文军  罗敏  李华莉 《华西医学》2006,21(4):752-75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BAC48例,进一步了解其CT表现特征。结果:BAC按影像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孤立结节型、肺炎型、弥漫型。本组分别有30例、12例、6例。孤立结节型病灶多位于外周(96·7%),同时具有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的22例(73·3%);肺炎型中,均匀实变的7例(58·3%),蜂窝状实变2例(16·7%);磨玻璃样改变3例(25%)。支气管气相5例(71·4%),枯枝征4例(57·1%),CT血管造影征3例(42·9%);弥漫型6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腺泡结节影。HRCT有助于病灶的显示。结论:熟悉BAC的CT征象,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之容积成像法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埋伏牙患者,应用16层螺旋 CT行上、下颌骨扫描,获得数据经工作站(AW 4.1)采用三维容积成像技术 (VR),利用不同组织(骨与牙齿)间的CT值阈值差异获得单纯的上、下颌牙体的表面影像和部分下颌骨的表面影像.结果螺旋CT牙体容积成像能立体地显示上颌骨内埋伏牙冠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容积成像能准确显示上颌埋伏牙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9.
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7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眼眶肌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室检查和皮质激素治疗等。结果 单眼发病16例,双眼发病1例,CT呈1条肌肉受累14例,眼球附着处增粗11例,眶周痛、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分别为17例,结膜充血水肿16例,眼险红肿13例,复视9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眼眶肌炎的眼肌形态和周围结构变化,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随访诊断性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