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心源性猝死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重要杀手.为了解老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识别老年高危病人,预防猝死,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现将我院8 年来所抢救的76 例心源性猝死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与心源性猝死有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心源性猝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部收治抢救的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急救结果:成功复苏患者为11例,占17.74%,死亡51例,占82.26%。(2)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冠心病相关性很强,占76.48%,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3)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发原因为心理应激状态(35.29%),用力排便(21.57%),运动或过度劳累(19.61%)等。(4)在心源性猝死诸多危险因素中,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等。(5)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年龄段、性别、发作时间、发作季节、心电图特征、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及18~24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3~6月及11~12月是猝死的易发季节。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1例心源性猝死的精神病患者,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11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9.7%,是继躯体并发症后的第二大精神病人致死原因。8例猝死发生在白天,3例发生在夜里。所有患者在猝死前均出现异常情绪反应,且10例为控制病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9例患者为两种及以上药物联合用药,8例患者为中到大剂量用药。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不当有关,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基础健康、饮食情况、既往用药史等情况审慎用药并注意药物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猝死发生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所有临床病因中,有40%的患者为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13.33%的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6.67%的患者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有60%的患者发现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结论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必须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因素予以重视,对病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高危病因和促发因素,为临床进行积极的预防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再发生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心内科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以研究具体的方法加以干预,降低心源性猝死疾病发生率。结果对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原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患有冠心病疾病以及患有高血压疾病。对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在患者住院2周与3周之间,表现出猝死的患者90例(64.29%);在猝死率方面,夜间发生率同白天比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原因较多,疾病原因主要因为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猝死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本院急诊科抢救625例猝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年龄〉40岁占93.44%,心源性猝死占56.96%,占据第一位。脑源性猝死占18.4%占据第二位,癌症晚期猝死占14.56%占据第三位。结论加强基层健康教育,临床定期健康体检,认识疾病风险,增强对疾病认识,能够及早发现疾病、控制疾病。防止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由于心脏原因引发的急性症状所导致的患者突发死亡,其发生机制复杂,尚缺乏有效、简便的早期识别猝死高危人群的方法。目前研究发现一些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以预测患者有心源性猝死的风险,Lambda波就是其中一种和心源性猝死相关的特殊心电波形,其引起患者死亡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我们发现1例有Lambda样改变的年轻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仅5d,病情复杂,临床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激因素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作者对1990 ̄1997年所见19例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基础疾病,应激因素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因素中情绪和饱餐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者居多。结论:加强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意识,生猝死高危人群及时对策甚为重要。在诸多应激因素中心理应激尤为突出,故特别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激因素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作者对1990 ~1997 年所见19 例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基础疾病,应激因素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因素中情绪和饱餐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者居多。结论:加强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意识,对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及时对策甚为重要。在诸多应激因素中心理应激尤为突出,故特别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猝死的防治 ,仍然是心内科领域的难题。自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 ,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逐步有所认识 ,为防治这一高危疾患提供较好条件。我们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0例中 ,发现10例有心源性猝死倾向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临床诊断包括冠心病劳累后心绞痛3例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HSS)1例 ,正常体格检查1例。二、方法 :患者佩带Holter24小时 ,在此期间活动量与平常无差异。三、结果 :1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所见各种心律失常有如下表现 :(1)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65例院前猝死病例,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提高院前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9年3月~2011年9月诊治的院前猝死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5例患者中59例有明确心血管病史,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院前急救仅3例复苏成功,占猝死抢救病例的1.82%。结论:院前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对某些非医疗行业的特殊救助人群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由于猝死事件发生急骤,患者家属往往难以理解,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本文就我院发生的1例心源性猝死病例,来分析我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因、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心源性猝死患者56例,找出与猝死有关的病因、诱因和预防方法.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猝死与左心功能有关;(2)不稳定心绞痛(UA)的猝死皆非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3)心力衰竭的猝死与低钾、大心脏、重度腹型肥胖有关;(4)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猝死与延迟送院,未及时确诊与治疗有关.结论 (1)用Killip分级评估AMI患者的泵功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左心功能不全;(2)评估UA、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入CCU监护,CCU监护减少心源性猝死,晚入院的ACS患者属高危患者;(3)对低钾的心力衰竭患者避免大剂量利尿等;(4)CHD患者要预防缺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间在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低钾血症、负面情绪刺激、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暴饮暴食、饮酒等。结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救治是心源性猝死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报道:2008年7月22日凌晨,老字号同仁堂的“掌门人”——年仅39岁的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猝死”。“猝死”,这个词对于老百姓已经不陌生,如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源性猝死。古月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还有高秀敏、马季、杨迈等。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五十余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将发病后6h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定为猝死。但多数心脏病专家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为猝死。由于心血管痰病,尤其冠心病所致的猝死别称为心脏性猝死。本将1975年10月至1995年10月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性猝死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