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伽马刀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某院采用体部伽马刀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并进行完整随访。结果:56例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9例、无缓解9例,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83.93%。1、2、3 a生存率分别为87.50%(49/56)、51.78%(29/56)和17.85%(10/56)。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13/56)和放射性肺炎(9/56),多为1~2级,且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后可有效缓解。结论:伽马刀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安全有效,可作为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螺旋CT扫描对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8例食管癌患者行增强螺旋CT扫描与乎扫和术后病理对照结果:(1)一般平扫对食管周围明显浸润能够作出诊断,准确率52%.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72%。(2)增强螺旋CT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范围。诊断管壁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70.83%、77.08%、100%。(3)可利用软件对病变食管进行多平面(MPR)重建。在不同的方位,以最佳的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结论:增强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能较全面、准确地反应肿瘤食管的病变特征,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诊断食管癌纵隔浸润及转移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56~60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Gy/33~35次。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履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术后锁骨区淋巴结节转移放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的30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放射治疗后,锁骨区转移淋巴结例数、数量均明显减少,二维超声大小、收缩期峰值流速、动脉频谱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乳腺癌术后转移淋巴结监测,能准确判断后续放射治疗的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呼吸障碍太原市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褚银平,周世民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程金莲1991年1月至1993年4月间我院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重建术159例。术后并发严重呼吸障碍25例,发生率15.7%。作者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隐性乳癌5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行乳癌根治术3例中有2例已分别生存5年和10年以上,另1例术后28个月死于肺转移。行改良根治术1例术后生存26个月,行单纯乳房切除1例术后生存14个月。  相似文献   

7.
我院用肋间神经部分切除缓解肿瘤晚期顽固性局限性胸痛34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文34例中,男29例,女5例,年龄40—68岁。病程最长一年,最短2个月,平均5个月。晚期食管癌20例,其中食管癌术后转移16例,肺癌晚期13例,其中肺切除2例,肿瘤肺转移1例,纵隔肿瘤术后复发1例。34例中度冷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45岁,2007年8月体检,常规静脉血化验正常,乳腺彩超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内3个低回声占位病变,最大为3.8cm×3.6cm,最小为2.0cm×2.0cm。同日行MRI,诊断(编号:7297)为:肝内多发血管瘤。考虑血管瘤可能与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因卵巢切除后,更年期症状较重,在严密随访下行雌激素治疗1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于是停药观察。2008年2月彩超复查:肝内血管瘤无增大和缩小变化(患者于本院术前及术后经同一位资深医师复查彩超5次。病史采集:因“子宫平滑肌肉瘤Ⅰ期”于2005年11月18日在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切除术”(病案号470968),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7d后拆线、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子宫平滑肌肉瘤,手术切缘和双附件、淋巴结未见瘤细胞。术后患者未行化疗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是否有助于缓解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致疼痛的发生。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2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n=13),后两组分别各自实施常规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及HIFU联合放射治疗(观察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阻塞感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疼痛NRS分数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阻塞感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去患处皮肤疼痛感这一常见副作用外,无皮肤烧伤、脏器穿孔、胰瘘、肿瘤破裂等不良事件。结论:HIFU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伴有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食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该院收治50例非糖尿病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食管癌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食管癌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4%,对照组非糖尿病食管癌患者经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两组食管癌患者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后,较易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