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雪平  王静  杨萍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337-1337,1342
目的探讨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188例次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患者进行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37.77%,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3.39%;其次,肠球菌属占16.49%,葡萄球菌属占9.57%,念珠菌属占8.51%。药敏试验显示,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呈不同程度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是28.17%。结论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性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老年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影响。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痰培养细菌的耐药性资料。③结果老年患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4%;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4%和92%。铜绿假单胞菌成为老年患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致病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对其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唑啉、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达63.6%~77.8%、72.7%-88.9%和72.7%~88.9%,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④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老年患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最高,但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59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2%),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6.9%,G^-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G^+球菌占21.9%,G^+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共分离出耐药菌株21株占28.7%;比较耐药细菌组和非耐药细菌组间患者的脏器衰竭情况及白蛋白均有差异。结论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常见,对泰能敏感;应重视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改善脏器功能,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80例,采集所有患者痰及支气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革兰阴性菌463株(58.61%),其中大肠埃希菌(233株,29.49%)、肺炎克雷伯菌(148株,18.73%)占主要;革兰阳性菌259株(32.78%),其中粪肠球菌最多,有165株(20.89%);真菌有68株,8.61%。革兰阴性(G-)杆菌对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物耐药率较高,其中耐药率较低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唑巴坦;革兰阳性(G^+)球菌对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菌为主,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要保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要合理临床使用抗菌药,以此减少新耐药株的形成,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2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9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84株,占72.57%;革兰阳性球菌523株,占27.43%.检出率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我院ICU2000年1月-2000年12月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56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占有六位的为不动杆菌(15.7%)、铜绿假单胞菌(12.9%)、阴沟肠杆菌(1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8.8%)粪肠球菌(7.75%)。不动杆菌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多数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40.5%;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42.9%、头孢吡肟31.9%,但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SCON占83.8%。结论:虽在ICU获得性感染中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致病菌,且病原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我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17%,其次为真菌、占28.80%,革兰阳性球菌占12.84%,革兰阴性球菌占0.19%。革兰阴性杆菌中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他假单胞菌、肠杆菌属菌。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均较敏感,敏感率均在70%以上。大多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种较多,对医院感染病人应积极进行细菌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某市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2003年和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30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共906株,占21.06%,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41%,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5.8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分列前3位;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最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此外,真菌感染日趋增加,亦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分布特点,以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综合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应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7.61%,共检出2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60%,位居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24.54%)、铜绿假单胞菌(13.43%)、肺炎克雷伯菌(7.41%);革兰阳性球菌占24.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8.79%;真菌占8.3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7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较大,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旨在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新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珍  吴丽娟 《重庆医学》2006,35(23):2118-212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度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ICU病房2001~2005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结果 5年共在ICU病房患者中检出院内感染菌2356株,其中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1918株(81.4%),泌尿系统标本241株(10.2%),其他部位标本197株(8.4%)。革兰阴性杆菌共计1 814株(77.0%),其中占前4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共计308株(1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共计229株(9.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5年间,MRSA检出率由62.9%上升到97.2%,大肠埃希菌ESBLs栓出率由35.4%上升到78.6%,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由24.4%上升到67.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耐药率为0;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比粪肠球菌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相对较低,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主要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必须加强I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年发生率,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开展以来年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手术的患者为对象,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监测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掌握SSI发生情况。同时建立和开展了以人人参与、多学科结合、综合干预为原则的干预策略。结果:共纳入6 821例剖宫产患者,342例患者发生SSI,总发生率为5.01%。院内监测和院外随访分别为127例(37.2%)和215例(62.8%)。SSI易发生在年龄较大,孕前BMI和ASA评分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自综合干预措施开展以来,SSI年发生率分别为9.74%、7.28%、5.55%、4.12%、3.05%和2.12%,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z=9.45,P<0.01)。结论:以人人参与、多学科结合、综合干预为原则建立干预策略,加强对患者出院前后的积极监测是预防SSI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出现SSI的150例患者及未出现SSI的420例对照患者进行研究。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SSI的发生与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入院时体重指数较高、孕期多次阴道检查均有一定关系(P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与SSI并无明显关系(P0.05),其他三者则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入院时体重指数较高、孕期多次阴道检查会增加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的风险。应注意对这些高危患者加强术后监测管理,防止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0月医院感染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并用VITEK CC4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284株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75.4%,其次分别为醋酸钙不动杆菌占13.7%,洛菲不动杆菌占9.8%,溶血不动杆菌占1.1%。对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顺序为:亚安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低于其他不动杆菌。结论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常见病原菌之一,并具多重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并发症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627例的临床资料,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影像系统和检验报告,调取患者术周资料以及检验结果。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定义感染标准确定是否发生切口感染。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期内发生切口感染4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7%。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态、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蛋白水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开放骨折GustiloⅡ~Ⅲ型、手术时间>130 min和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是桡骨远端关节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这些因素的探究对于评估罹患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戒烟、合理规划手术流程以减少手术时间、并及时补充营养以减少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孙杰  邓漾  吴庆宇 《世界感染杂志》2009,9(2):97-99,103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06年75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共128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的133株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结果胆汁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2.97%(119例)。133株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6株(72.18%),革兰阳性菌32株(24.06%),真菌4株(3.01%)。培养阳性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30.08%),肠球菌(20.30%),肺炎克雷伯菌(17.29%)和铜绿假单胞菌(8.27%)。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率为100%,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95.1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5.1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1.41%,丁胺卡那霉素89.8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治疗胆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杨秀娟  周芳 《安徽医学》2018,39(4):408-411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6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SI组(66例)和非SSI组(163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SSI情况,筛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否输血、术前预防性用药情况等高危因素.结果 SSI 组平均年龄(62.1 ±13.7)岁,平均手术时间(186.4 ±86.3)min,高于非SSI 组的(42.7 ±18.5)岁和(132.7 ±6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高于无其他基础疾病患者;ASA分级III级>II级>IV级>I级;切口分类Ⅲ类>Ⅱ类>Ⅰ类;不合理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高于术前合理抗菌用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机、性别、输血与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ASA分级和切口分类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的发生与ASA分级、切口分类及是否有糖尿病有关,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breast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tandard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However, until now, 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on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specially after adjuvent chemotherapy.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SSI of breast cancer, we analyzed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reated with surgery. Methods Fifty-fiv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and received breast conserving or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08 to March 2008 were selected. Factors (patients'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diabetes mellitus, no or administer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onset of myelosuppression and the degree, surgical approaches, duration of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drainage duration and total drainage volume) associated with SSI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Five patients suffered SSI (5/55, 9.1%); nineteen receiv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experienced Grade III+ myelosuppression, among which 4 had SSI; only 1 out of the remaining 36 patients without adjuvant chemotherapy had SSI.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43). The incidence of SSI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longer than 10 days was 5/21, whereas no SSI occurred in that less than 10 days (P=0.009). In our study, there was no significient difference in other associated factors. Conclusions Concurrent Grade III+ myelosuppression aft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SSI in breast cancer and needs further study. No SSI was detected with indwelling time of post operative drainage less than 10 day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找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干预组合、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无植入物手术患者监测至术后30d,有植入物患者监测至术后1年。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382例,手术部位感染7例次,感染率为1.83%;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与Ⅲ+Ⅳ类切口感染率比较(0.64%、4.0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1.8559,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与择期手术感染率比较(9.5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切口与闭合伤口感染率比较(8.77%、2.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6875,P<0.01)。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急诊手术、开放伤口和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无症状菌尿与中老年女性子宫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1469例中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以明确无症状菌尿等因素与中老年女性开腹子宫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1469例患者中,101例(6.88%)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24例伴有无症状菌尿,其中感染14例(11.29%);1345例不伴有无症状菌尿,其中感染87例(6.47%);伴有无症状菌尿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不伴有无症状菌尿患者(χ 2=4.123,P=0.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症状菌尿、糖尿病史、术式、住院时间(>15d)、手术季节(夏秋)、体质量指数(BMI)(≥25 kg/m 2)、病变性质(恶性肿瘤)、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Ⅱ级)、切口长度(≥10 cm)、手术时间(≥3 h)、出血量(≥1000 ml)、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糖(≥10 mmol/L)、血红蛋白浓度(<90g/L)均是中老年女性开腹子宫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症状菌尿、病变性质(恶性肿瘤)、血糖(≥10 mmol/L)、手术时间(≥3 h)、ASA评级(>Ⅱ级)是中老年女性开腹子宫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 无症状菌尿是中老年女性开腹子宫切除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之一,术前对无症状菌尿的筛查与治疗可降低其手术部位感染率。术前对患者进行ASA评级,给予相应术前准备,监测并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手术技能,减少手术时间,对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和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0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个月共监测产科手术患者3110例,剖宫产306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9%;剖宫产加子宫切除11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18.18%: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5.56%。结论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和一般情况差的产妇感染风险增加,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产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