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鼻咽癌病人血清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r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与鼻咽癌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35例鼻咽癌初发者、9例鼻咽癌复发者、7例完全缓解者、10例慢性鼻咽炎病人、10例正常健康人及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1)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情况。结果35例鼻咽癌初发者、9例鼻咽癌复发者血清及HNE-1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较正常健康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完全缓解者组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鼻咽炎病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NE-1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与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数有一定相关性(P<0.05,r=0.657)。结论血清VEGF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鼻咽癌发生、复发的观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组织多肽抗原(TPA)在鼻咽癌诊断和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鼻咽癌病人28例,健康对照组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PA、EAIgA、VCAIgA三项指标并比较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鼻咽癌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PA与鼻咽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病人经放射治疗后TPA值下降,TPA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鼻咽癌转归。结论TPA和EAIgA、VCAIgA联合应用对鼻咽癌的诊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5例已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及10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BV抗体VCA-Ig A、EA-Ig A、Rta-Ig G、NA1-Ig A含量。结果 鼻咽癌组EBV抗体VCA-Ig A、EA-Ig A、Rta-Ig G、NA1-Ig 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73%、41.46%、44.39%、58.05%;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6%、8.33%、7.41%、10.19%,鼻咽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A-Ig A、Rta-Ig G、NA1-Ig A在鼻咽癌Ⅲ期和Ⅳ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癌Ⅰ期、Ⅱ期的阳性率(P<0.01),VCA-Ig A在鼻咽癌Ⅲ期和Ⅳ期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癌Ⅰ期的阳性率(P<0.01)。鼻咽癌Ⅰ期和Ⅱ期患者VCA-Ig 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A-Ig A、Rta-Ig G、NA1-Ig A(P<0.05或P<0.01)。VCA-Ig A、EA-Ig A、Rta-Ig G、NA1-Ig A 4种抗体并联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EB...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并评估手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证实的45例OSAHS病人作为治疗组,选择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治疗组相匹配的无OSAHS者为对照组。用超敏ELISA法检测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组手术治疗后1年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前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1年,上述指标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TNF-αI、L-6和Hs-CR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结论手术治疗可有效逆转OSAHS病人血中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鼻咽癌病人血清中的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评价其在鼻咽癌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微粒子酶免疫法分别检测61例鼻咽癌病人和4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SCCAg。结果鼻咽鳞癌SCCAg的阳性率为24.4%,正常人SCCAg的阳性率为0。SCCAg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结论SCCAg用于鼻咽癌诊断价值较低,但有可能作为提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6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20例鼻咽部炎症患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SP法检测鼻咽癌和鼻咽部炎症患者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鼻咽癌VEGF及MVD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但晚期组(Ⅲ+Ⅳ)鼻咽癌显著高于早期组(Ⅰ+Ⅱ)患者(P<0.01),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P<0.01);②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表达均高于鼻咽炎组(P<0.05),同样鼻咽癌组织MVD显著高于鼻咽炎组(P<0.01);③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65,P<0.01),而鼻咽癌外周血VEGF与MVD无相关性(r=0.328,P>0.05)。结论:VEGF诱导鼻咽癌肿瘤局部血管生成,促使疾病进展,可能成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咽癌及其高危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收集31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Ⅰ期8例、Ⅱ期6例、Ⅲ期10例、Ⅳ期7例)、43例鼻咽癌高危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慢性鼻咽炎患者、6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TSGF的水平。结果 (1)TSGF在鼻咽癌组、鼻咽癌高危组、慢性鼻咽炎组、健康对照组血清水平分别为(100.857±27.743)IU/ml、(99.126±27.695)IU/ml、(98.939±27.513)IU/ml、(86.724±26.108)IU/ml。TSGF在鼻咽癌组及鼻咽癌高危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TSGF在鼻咽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血清水平分别为(71.394±5.730)IU/ml、(101.468±28.263)IU/ml、(112.638±24.852)IU/ml、(117.173±22.765)IU/ml。显示随着分期增加,TSGF有增高表现,P0.05。结论鼻咽癌及其高危者TSGF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h igh调节性T(Tr)细胞比例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15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3 、CD4 、CD8 及CD4 CD25h ighT细胞比例。结果:鼻咽癌患者CD4 T细胞比例、CD4 /CD8 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CD4 CD25h igh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疾病进展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h ighTr细胞比例升高[Ⅰ Ⅱ期为(2.28±1.07)%,Ⅲ期为(3.65±1.21)%,Ⅳ期为(4.72±0.87)%],Ⅰ 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均P<0.01;Ⅲ期与Ⅳ期比较,P<0.01。结论:CD4 CD25h ighTr细胞可能是鼻咽癌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外周血CD4 CD25h ighTr细胞比例可能成为鼻咽癌一种新的预后判断指标,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以及RT-PCR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喉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GLUT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结合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喉癌(P<0.05);Ⅲ期+Ⅳ期喉癌较Ⅰ期+Ⅱ期喉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1);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在直径≥3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直径<3cm者(P<0.05).②RT-PCR结果: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喉癌(P<0.05);Ⅲ期+Ⅳ期喉癌较Ⅰ期+Ⅱ期喉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5);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在直径≥3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直径<3 cm者(P<0.05).结论:GLUT1与喉癌发生、发展、分化、淋巴转移和转归等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数量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评估EBV-DNA水平在鼻咽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初诊鼻咽癌患者127例,其中1期17例,Ⅱ期23例,Ⅲ期45例,Ⅳ期42例.抽取血清样品,应用巢式荧光定PCR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的拷贝数,分析其数量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的检出率为97.6%(124/127),EBV-DNA拷贝数的中位数为8 897 400 copies/μ1(0~221 667 600 copies/μ1).l、Ⅱ、Ⅲ、Ⅳ期患者DNA拷贝数分别为(4.34±1.04)×103,(4.34±0.79)×104,(8.77±1.74)×105,(8.09±1.74)×106,依病情进展而显示了逐步升高的趋势(P<0.05),呈正相关性(r=0.687,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提示EBV-DNA水平与鼻咽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发性聋患者静脉血小板中游离钙离子浓度及其意义。方法 本文采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29例突发性聋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液中血小板游离钙离子的浓度。结果 发现突发性聋组患者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提示临床在突发性聋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控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补肾活血中药对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耳廓反射、听性脑干反应及耳蜗基底膜铺片技术研究了补肾活血复方对豚鼠卡那霉素(KM)耳蜗毒性的拮抗作用。结果 服用补肾活血复方的豚鼠注射KM后较单纯肌注KM组的豚鼠听力损害轻,且耳蜗外毛细胞损害的程度亦明显减轻,简明补肾活血复方中药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造成的听力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为临床上运用补肾活血法防治药物中毒性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病人放射治疗前后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139例首诊的NPC病人为NPC组,4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NPC病人根据肿瘤有无复发转移又分为两组,均予以^60Coγ射线外照射DT68—80Gy,分别检测放疗前和放疗后(36个月内)及对照组的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观察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鼻咽癌病人放疗前、后0-30个月内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动态观察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至放疗30个月后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恢复近正常水平。肿瘤复发转移者其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明显低于无复发转移者(P<0.05)。30个月内肿瘤复发转移率为85.7%(60/70)。结论:NPC病人免疫功能状况与肿瘤复发转移关系密切。动态观察和评价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对判断NPC是否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NIM)对5-羟色胺(5-HT)诱发的耳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圆窗膜置放0.5%的5-HT,B组先于颈静脉输入0.5μg·kg-1·min-1剂量的NIM15 min,再于圆窗膜处置放0.5%的5-HT,同时继续输入该剂量的NIM。以激光多普勒流量仪测量耳蜗血流量(CBF)的变化。以压力传感器监测平均颈动脉血压(MABP)的变化。CBF信号和MABP信号同步输入计算机进行记录,供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5-HT的运用使CBF出现了瞬时迅速下降和持续平稳下降两个时期的变化。B组NIM的运用使5-HT导致的耳蜗血流量的两个时期的下降分别得到了67.4%的抑制和完全的抑制。结论 NIM能有效地改善5-HT导致的耳蜗微循环障碍,增加耳蜗血流量。  相似文献   

15.
喉癌中p53蛋白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检测、比较分析喉癌中p53蛋白与VEGF的表达及平均瘤内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2例喉癌术后标本中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计算其平均瘤内血管密度;同时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p53蛋白与VEGF的表达及瘤内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喉癌中,33例p53蛋白阳性,38例VEGF阳性,平均瘤内血管密度为(34.58±11.23)mv;p53蛋白阳性的33例中,25例VEGF表达阳性,平均瘤内血管密度为(39.65±10.66)mv;29例p53蛋白阴性的病例中,13例VEGF表达阳性,平均瘤内血管密度为(30.45±11.76)mv;统计学处理发现p53蛋白阳性的病例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高于p53阴性的病例,平均瘤内血管密度高于p53阴性的病例.结论喉癌中VEGF的表达、平均瘤内血管密度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mut-p53基因可能具有促进喉癌中VEGF表达、促进喉癌中微血管形成,进而促进喉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突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脂质代谢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突聋)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突聋病人及50例对照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含量。结果突聋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突聋组TG、LDL-CH、ApoB和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HDL-C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HO和Apo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突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 crouesseldensity ,MVD)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研究 4 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切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 ,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为 92 .5 % (37/ 4 0 ) ,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80 9,P <0 .0 5 ) ,并与鼻咽癌病人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血管生成在鼻咽癌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