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希望、疾病不确定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影响.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PTG得分为(60.54±12.31)分,其中86.4%的患者处于中、低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希望、疾病不确定感与PTG分别呈正、负相关;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希望、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分别可解释PTG得分总变异的9.5%、7.9%.结论 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PTG处于中、低等水平,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患者的希望和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来促进其PTG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PTGI总得分、GWB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提高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国内外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干预研究进展,为干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国内外文献,对个体、夫妻/家庭及团体3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结果 不同形式的干预方法能够促进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生发展,但干预对象多集中在乳腺癌患者,干预方法多缺乏理论框架,干预措施在短期内能够促进成长,长期效果不明显,且评价工具多采用自我报告的量表。结论 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法具有各自的显著特性,未来应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优势和相关理论,进一步拓展癌症患者的干预领域,以明确不同形式的干预方式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创伤后成长干预模式,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评价,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为(65.39±2.15)分,心理弹性总评分为(58.63±4.02)分,社会支持总评分(48.36±5.02)分。不同年龄、学历、病程及医疗方式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评分存在差异(P0.05),不同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的病人获得社会支持不同(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与他人关系与心理弹性及总社会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病人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伤残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的住院脑卒中伤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连续8次的PERMA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1个月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PTGI中人生感悟、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维度及总分、IWB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GI中人生感悟、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维度及总分、IWB总分的干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GI总分及各维度、IWB总分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MA模式下构建的心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伤残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患者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四肢创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遵医行为,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2个月末采用贝克焦虑自评量表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 相似文献
7.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结果256例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分为59.82±6.90分,心理一致感评分为55.98±15.35分,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残疾严重程度以及心理一致感的3个维度,可理解感、可控制感、意义感是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可理解感、可控制感、意义感对创伤后成长的贡献大于其他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均处于中等水平,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且关系比较密切,医护人员应根据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来制订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创伤后成长(PTG)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PTG效果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康复积极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干预前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康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于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4):3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康复的希望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灵活性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治疗的10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灵活性和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并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4.
16.
介绍心理干预技能在4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应用,强调应通过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心理评估,运用倾听、关心与同情、安慰与开导、积极语言等心理学技能实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54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评定2组患者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运动功能康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运动功能康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15例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进行一般情况和创伤后成长状况调查。[结果]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40分±13.38分,与他人关系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不同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经济收入、医保、诊断、家族史、患病时间因素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创伤后成长。[结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患病后有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且影响因素较多,在针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看到病人心理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