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艳丽  胡柳  张琦 《全科护理》2020,18(16):1925-1928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房中的应用及其对护士动线的影响。[方法]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楼冠心病病房1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护士动线记录表,对比2018年4月及2019年4月,即实施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前后的护士动线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施后数据整体低于实施前,下降比例最大的是病房-护士站,其次是病房-治疗室和病房-医生办公室。同时,实施单元照护护理模式前,N2、N3层级护士的动线数据普遍比N0、N1级少;实施单元照护护理模式后,N_1~N_3层级护士的动线整体下降,N0级护士则上升。[结论]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房的实施可以减少护士动线,保证护士在病人身边的有效时间,增强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感知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尹莉娜  李妍峰 《全科护理》2022,(34):4836-4839
目的:探讨指派模型在儿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效果,优化护理人力配置,保障病房质量安全。方法:于2020年使用基于岗位胜任力指派数学模型计算我院儿科各病区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最优解并进行运用分析,同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与2019年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情况即岗位胜任力、适应时间、不良事件、护士满意度、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基于岗位胜任力运用指派模型优化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后,护士的岗位胜任力、适应时间、不良事件、护士满意度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模型运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指派模型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艳萍 《妇幼护理》2023,3(24):5909-5911
目的 探讨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方法 我院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治的 484 例年龄>65 岁老 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n=242)。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组,实施后实行护理敏感性指标质量管理 组。评估两组的住院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护理敏感性指标实施后的医疗开支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敏感性指标实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并发 症、护理投诉、医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敏感性指标实施后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 结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在老年科的构建与应用可提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 升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对冠心病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纳入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急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急救时间, 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科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风险寻源、归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意外伤害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果:持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在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设置护理岗位层级,制定各岗位职责,强化护士岗位培训,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模式等护理方法。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一种优化组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密切了医护配合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应用。方法2017年1~6月对急诊科18名护士实施降阶梯思维模式培训,分析培训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能力及院内转运危重患者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理论考试评分、应急考试评分、危重病患转运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转运时间短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设备故障、患者血压波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技能及危重病患转运能力,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琳  张亚铮  袁媛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0):938-942
目的 探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监护室24名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模式;选取2019年7-12月相同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床旁交接班核查单,应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间、护士交接班漏项情况、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床旁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漏项率、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的改良床旁交接班模式可有效缩短护士的床旁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信息遗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及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12月和2020年1~12月两个时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综合能力和肿瘤科护理质量的变化,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理论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运用"1+3"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儿科重症学病房实施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1 月在我院儿科 重症学监护病房工作的 30 名护理人员与就诊的 10 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并 对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调查的回答率、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以及家属对 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调查的积极性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 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促进患儿机体发育(P<0.05)。实施过后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 结论 基于单 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儿科重症学病房患儿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成立科室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设计护士绩效考核项目、具体内容及每项分值,进行量化考核、奖金分配。结果:实施护士绩效量化考核与奖金分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新建科室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有助于增强护士责任心,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在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急诊护士38名对其实施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 比较护士入组时及培训结束后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 培训后急诊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能力总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及护患纠纷应急处理能力, 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预防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岗前警示制度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开始实施护理人员岗前警示制度,即上岗前10min,由护士长和护士互相问好,并由护士长对近几日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进行总结性的教育或预见性的提醒。比较实施岗前警示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的变化,及护士对实施岗前警示的评价。结果 2007-2010年患者投诉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则有明显提高,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07-2009年的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0%的护士认为实施岗前警示增强了自我护理安全意识,有助于预防护理差错。结论实施岗前警示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使县级公立医院有限的人力资源实现最大化使用。方法该院对护士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在临床一线根据护理岗位重要性、工作负荷等实行护士分级管理,制定临床护士分级准入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设置护理专家(N6)、资深护士(N5)、护理骨干(N4)、专业护士(N3)、初级护士(N2)、进修护士(N1)六个级别,同时较大幅度提高N4级以上高年资护士待遇。比较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和护士分级制度前后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拆发生情况在内的6项指标。结果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护理投诉次数、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缺陷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护士自身职业满意度不同程度增高。结论科学的岗位设置、合理的护士分级及持续的动态管理符合医改发展的需要,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院内转运的4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管理前组,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管理的41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管理后组;管理前后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共31名,岗位无变动;比较管理前后两组交接时间、护士救治能力、不良转运事件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组检查等待时间、交接耗时、接收科室转运时间及转运总时间均短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理论知识掌握、救治主动性、伤情观察判断、操作技能及医护配合沟通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医患沟通、转运过程护理、科室间合作及接诊科室护理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基于云计算下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基于云计算下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比较该系统运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时间、分析整改时间和耗材成本情况,并调查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情况。结果 应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时间和分析整改时间缩短,耗材成本减少(P<0.05);使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错误率为0.55%,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率为96.95%,护理管理者对该系统的满意率为97.2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云计算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科学、实用,能有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效率,节约成本,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度高,为进一步开发基于云计算下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公共平台下的内镜中心亚专科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构建亚专科护理组织架构,并应用于临床。将该模式应用前12个月的数据作为应用前,应用后12个月的数据作为应用后;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后全科内镜护士接受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价、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评价、全院对特殊单元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年工作量、内镜维修数量、年不良事件发生数量。结果亚专科护理模式应用后,护士理论与操作测试得分提高(P<0.05),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自评、全院对特殊单元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得分得到提高(P<0.05),年度内镜工作量得到改善、内镜维修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降低(P<0.05)。结论开展内镜中心亚专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综合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优质护理内涵;降低科室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构建癌症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制定癌症患者舒适护理模式标准,选择肿瘤内科5个病区组织实施,统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患纠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舒适护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等均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癌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升护士职业价值,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妇产科病房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1月在该中心肿瘤妇科乳腺外科治疗的患者6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ISBAR交接班模式分为ISBAR组和对照组。观察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发生的不良事件,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责任护士的交接班时间。结果ISBAR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诊断、首要护理问题、简要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本班关注点评分、对患者病情掌握总分,责任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SBAR组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护理期间的调查报告、科室报告、投诉(院级)及不良事件总情况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责任护士交接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I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交接班护士的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率,可有效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