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通过科学的方法准确评估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感染发生及传播。[方法]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理念及方法,对某医院血液内科的医务人员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病房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的风险指数为37. 91%,应对措施不足,通过强化全员培训、完善标识管理、多途径宣传教育、严格入科筛查、限制陪伴探视、全员佩戴口罩、强化病室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评估该病房2020年1月21日—1月27日全体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卫生、口罩的正确使用、标准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住院病人及家属口罩的佩戴率、佩戴的正确率,每日探视及陪伴人数,以及家属及外来人员体温监测情况。[结果]该血液内科病房2020年1月21日—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卫生、口罩的正确使用、标准防护知识掌握率达到100%。422例次住院病人及656人次家属口罩的佩戴率从最初的45. 5%提高到100. 0%,佩戴的正确率从80. 6%提高至100. 0%,探视及陪伴人数由宣教前的每日人均2. 1人次降低至每日人均1. 2人次。科室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方法有利于指导非封闭式血液内科病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期间感染防控的管理,保障了血液内科易感病人的安全,对类似情况下住院病房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非发热诊区疫情防控管理的应急策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各区域特征,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标准和应急管理策略,专人分区进行专项督查,根据数据反馈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质量改进.结果院内员工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医院入口处人员口罩佩戴率为100%,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为94.62%;各入口体温检测率均为100%;流行病学史筛查率:医院入口为95.93%,门诊、病房入口均为100%;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96.14%,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84.78%;患者和家属新冠肺炎防范措施知晓率为95.38%,护工为95.92%;医疗用品、环境消毒率为100%.结论制订的医院非发热诊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急管理策略切实有效.后期医院入口流行病学史筛查率、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以及各级人员手卫生和防控知识培训仍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呼吸内科传播的防控策略。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识别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并将主要风险作为科室优先改进项目,制定应急管理体系,实施应急管理策略。结果措施实施后呼吸内科医患未发生新冠肺炎感染,医护人员防控培训合格率、标准预防及手卫生执行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口罩佩戴率等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识别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实现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可以有效应对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扬州市高校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行为及心理状况,为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6月6日至6月11日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冠肺炎防控问卷对扬州市1 2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总知晓率为84.98%。91.67%的大学生乘坐公共交通每次都佩戴口罩,但走在校园或上课时每次都戴口罩者仅占47.50%;超过95.00%的大学生如厕后、扔垃圾后进行手卫生,57.29%触摸头发/耳/鼻后洗手;女生的健康行为优于男生;医学专业和实习生健康行为的执行力更高;65.54%的大学生担心疫情进展。结论 高校学生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得分普遍较高,尚需加强口罩佩戴、手卫生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健康疏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非一线护士新冠病毒肺炎防护知识、压力情况,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老年科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士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护知识、压力状态进行调查,并针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压力状态制定干预对策。结果 该组护士在基础知识包括常见宿主、流行病特点、口罩的选择和使用、日常消毒方法、手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率较好,均在90%以上。82%的护士认为疫情期间工作时有压力,担心自己被感染、家人为自己担心、接触感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病人、近距离工作患者咳嗽、使用防护用品过程中意外发生职业暴露是占据护士压力来源的前5位因素。该组护士的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疫情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于网络,94.0%的护士希望更多的了解新冠病毒肺炎的知识。结论 非一线护士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工作压力较大,合并有焦虑情绪,参加压力或应对方式的培训少,医院管理者应针对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制定对策进行干预,疫情期间可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增强知识教育及心理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6.
梁红艳  马娜  李惠静 《当代护士》2021,28(3):170-17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培训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辅人员感控知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值守的医辅人员121人为研究对象,护理部对其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分别于培训前进行测试、培训后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和质控检查情况.结果 参训人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和佩戴口罩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结论 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增加医辅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的了解,提高感控能力,保证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的防控管理措施。方法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管理培训,制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本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有456人,核酸检测及抽血检查均为阴性。结论加强标准预防、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状肺炎感染。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安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口罩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安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防护口罩应用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三级医疗机构防护口罩知识知晓率高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知晓率高于私立医疗机构。护士的口罩分类知识知晓率最高(82.47%),行政后勤人员的口罩选择和佩戴方法知晓率最低(23.81%),医生普遍防护口罩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口罩标准各部门知晓率差异较大,知晓率较高为感控科(79.10%)和采购科室(78.79%),其他科室知晓率均在40%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口罩标准和口罩选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重视低风险部门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门诊患者防护知识水平及防护现状,为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6-27日在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防护知识问卷,借助“问卷星”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1 022名患者参与了调查,直接观察结果表明,患者佩戴口罩执行率为100.00%,正确率为57.05%;候诊过程中患者全程佩戴口罩和与他人距离>1 m的执行率、正确率分别为74.17%和63.80%、32.00%和52.74%;就诊结束后,患者手卫生的执行率为45.30%,正确率为20.94%。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知识维度,知晓新冠肺炎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占比最高,为98.34%,知晓口腔治疗大多会产生气溶胶占比最低,仅38.45%;在处置知识维度,知晓摘除口罩的方法为抓取耳挂摘除的占比最高,为90.12%。结论 患者对新冠肺炎期间口腔就诊的相关防护知识水平、行为有待提高。护士应采用多途径加强患者口腔就诊相关防护知识的宣教,有针对性地提升防护行为的执行率和正确率,避免口腔科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戴手套行为。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并填写调查表,比较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2019年2—5月和2020年2—5月)手卫生依从率及戴手套的行为。结果 共评估了939名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分别观察了3 735次和4 412次手卫生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后手卫生依从率81.14%,高于疫情前的75.93%(χ2= 32.837,P<0.01)。新冠肺炎疫情后未执行手卫生中戴手套的比率为33.53%,高于疫情前的27.03%(χ2 =8.677,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但戴手套时,手卫生依从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佩戴医用口罩的知信行现状,为科室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特殊护理方案以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知信行理论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住院期间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医用口罩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2020年2月11日—2020年3月29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62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佩戴口罩知信行总均分为(79.88±17.67)分,处于中等水平,74.69%的患者在知识维度处于良/差水平,25.31%的患者在态度维度处于良/差水平,30.86%的患者行为处于良/差水平;随着患者年龄、病情与文化程度的不同,佩戴口罩的知信行情况不同。结论建议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前,应评估患者的年龄、所处的疾病状态、文化水平情况,识别有利因素与阻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健康宣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部队三甲医院医疗工作人员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调查该医院在疫情前(2018年8月—2019年12月)与疫情期间(2020年1月—2021年3月)医疗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分析不同医疗区域、不同手卫生指征和不同等级疫情风险区域内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疗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1.15%,明显高于疫情前的84.94%(χ2=207.88,P<0.001)。疫情期间,医院门诊和辅诊、普通病区、手术室和介入室内各类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明显提高。低风险区域的手卫生依从率为92.00%,中等及以上风险区域为90.07%,增幅分别为5.97%和9.43%。结论 疫情风险等级的提升促使手卫生意愿的提升,但重症监护室区域和护工、保洁人群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急诊科应对管理工作和疫情防控方案。方法:根据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急诊科工作内容并结合新冠肺炎紧急诊疗内容、防护要求、消毒标准等制订急诊科管理具体工作内容、疫情防控方案,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防护物资管理、发热患者诊疗管理、其他急诊患者诊疗和防护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管理、患者家属防护管理、消毒管理。管控后进行效果评价,其中管控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情况;采用防疫知识考卷比较患者家属防疫知识知晓度情况,记录高频接触物消毒质量。结果:急诊科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制定科学管理方案和有效防控策略并严格执行,令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医疗物资正常供应且有效利用;管控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情况,结果指出管控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管控前得分(136.01±43.50 vs 126.25±38.54;P0.05);管控后防疫知识考卷得分显著高于管控前得分(85.71±13.44 vs 72.15±8.39;P0.05);每次高频接触物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管控后消毒工作落实到位、患者诊疗工作有序开展、院内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疫情期间,急诊科加强科学管理和防控,对诊疗工作正常进行、预防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病房陪伴者手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杭州市某三乙医院产科实行母婴同室的883例陪伴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卫生认知与行为测评,并通过定时整群抽样对284例陪伴者行手标本微生物检测,分析陪伴者手卫生认知与行为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陪伴者手卫生认知平均得分(5.88±3.05)分(满分13分),手卫生行为平均得分(10.94±2.01)分(满分15分),陪伴者手标本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57.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教育、手卫生认知水平与手卫生行为显著相关(P0.05)。结论母婴同室病房陪伴者手卫生认知与行为水平处于中等偏下,通过教育提高陪伴者手卫生知识,提升手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管理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在手术室医护人员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品管圈办法,将2018年3月—2018年12月应用品管圈后和2017年3月—2017年12月应用品管圈前两时期的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情况开展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品管圈方法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掌握评分为(91.89±2.86)分,显著高于应用前的(82.43±5.72)分(P0.05);应用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接触患者、手术结束等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接受手术病患伤口愈合不良率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0.85%(3/353)、11.90%(42/353),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1)。结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手卫生工作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护士手卫生认知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护士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护士执行手卫生的因素。方法根据《医疗保健人员手卫生指南》制定《护士手卫生调查表》,调查某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士手卫生认知现状。结果共对180名护士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177份,回收率98.33%。护士手卫生知识平均得分18.59±2.19(总分21分)。不同性质科室间护士手卫生知识存在明显差异(P=0.004)。影响护士执行手卫生较多的因素有“清洁剂、消毒剂引起皮肤干燥(73.44%)”、“工作太忙(65,53%)”等。结论护士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对个别手卫生指征存在认知不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针对影响护士执行手卫生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其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S”融合目视化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31日采用常规病区管理方法,2020年2月1日—2020年4月30日3个月内采用“6S”融合目视化管理,比较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前后的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口罩佩戴执行率及正确率、患儿家长满意度、病区护理质量。结果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后,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口罩佩戴执行率及正确率、患儿家长满意度、病区护理质量均提高(P<0.01)。结论“6S”融合目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防控意识,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及病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滞留在医院患儿及家属实施应急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组建儿科应急管理团队,成立感染防控小组、生活保障小组、人文关怀小组来落实患儿及家属感染防控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情绪管理。结果 滞留在院的患儿及家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3餐前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0.5%提高至94.4%,家属口罩佩戴率100%,护士指导正确佩戴口罩60次,家属进行体温监测9 324例次,患儿、家属、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家属发生情绪过激反应1例次。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滞留医院的患儿及家属实施一系列的应急管理策略,有效遏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儿科病房里的输入与交叉传播;保障了患儿、家属及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稳定了患儿、家属的情绪;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设;增强了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影响水平,以协助医院管理层及时了解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抗疫压力源量表对3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2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本组护士主要压力源评分最高为担心医用物资短缺(3.61±0.31)分,最低为对新冠肺炎缺乏足够的认知(2.28±0.65)分;导致急诊科护士产生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的主要压力源是新冠肺炎疾病特点的认知不足、护士的情绪反应过度、工作压力、防护压力、专业不自信力和缺乏情感支持。结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急诊科护士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教育,消除其认知误区,科学防护,完善医院、家庭、社会的三方支持体系,提供情感关怀支持,有助于急诊科护士减轻疫情情绪,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护士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湖南省长沙市救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及其对口指导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 119名护士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56.74±10.85)分,其中基础知识维度得分为(25.93±6.39)分,防控知识维度得分为(30.82±6.51)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医院类型、职称、文化程度、性别、科室是影响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P<0.05),能够解释3 119名护士新冠肺炎相关知识46.0%的变异度。结论护士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水平较低,亟需加强培训。特别是对职称及学历低、男性、非重症病房的护士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还提示医院目前已开展的护士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方案也有必要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