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1年末复发率和对服药的依从性。结果出院1年末观察组SDSS和MRSS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和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在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维持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SDSS评分、SQL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较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状态[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评分]和生活质量,随访1年,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复发率。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总分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1);干预后,两组CASI中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思维流畅性、语言表达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P 0. 01);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生理功能、社交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1);随访1年,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出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出院时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情况,对研究组进行延续护理干预,12个月后用SQLS、PANSS及自制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入院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QLS、PAN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研究组SQLS、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元化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住院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娱疗护理,观察组使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多元化艺术治疗,比较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Q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SCL-90及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多元化艺术治疗,在改善其社会功能、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备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社区-家庭支持性干预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精神专科-社区-家庭支持性干预方案,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症状控制情况[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能力[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社会适应能力[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康复状态[采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BPRS、SAFE、MRSS、SQL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MMAS-8、MoCA、PS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点,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观察时间为1年;对照组实施自我护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 - 74)以及复发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前(出院时),两组PANSS、SDSS和GQOLI -74评定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6个月、9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PANSS,SDSS总分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服药依从性、GQOLI - 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对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意念及模仿行为训练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联合意念及模仿行为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症状改善效果[采用精神病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及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SS中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阴性症状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两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意念及模仿行为训练干预方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中,可显著改善其病情症状,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有利于阻止其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衰退,提升其精神残疾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DSS评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进行电话随访的康复价值。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给予门诊随诊,观察组给予电话随访干预,共2年。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出院后6、12、18、24个月PANSS、SDSS、SQL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各时段累计总成本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康复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改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即将出院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疾病常规护理及规范化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并在治疗前(基线)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1年后使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QLS、CG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SQLS、CGI得分低于对照组(P0. 001),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干预1个月后(P0. 001);家人支持程度与基线CGI得分对接受延续性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具有预测作用(P分别为0. 004和0. 007)。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尽快改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及生存质量(采用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SDSS、SAFE及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有效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个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个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病理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测评)。结果依从性:观察组依从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病理症状严重程度:观察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个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84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个92例。干预组给予每周1次服药情况、生活自理督导、社交能力训练,以及1月1次面对面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于干预前、干预8周、1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量表及MORISKY‐4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 PANSS总分、SDSS和ADL评分中干预组各项分值在各时点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F=4.3,5.1,0.9;P=0.01,0.01,0.4)。MMAS‐4量表中,干预组在各时点服药依从性好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1)脱失原因中,干预组因精神症状复发脱失人数多于对照组(4/29,4.3%;12/29,13.0%),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及社会功能,增强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自我管理教育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QLS)评分、用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SQLS量表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BPRS、SDSS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一周研究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产生积极影响,有助减少疾病复发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本院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QOL-100、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分,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SD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完全按时服药31例,占77.5%,部分按时7例,占17.5%,服药依从率为9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4.430,P0.01);两组护理前CCQQ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一般生活功能评分为(9.21±0.36)、社会心理功能评分为(20.14±3.08)、工作状况评分为(5.32±0.51)、医疗情况评分为(5.12±0.45)、体力评分为(15.80±2.17)、病情评分为(16.23±2.46);两组CCQQ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较大(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活动能力、依赖程度、社交能力、目前症状以及SD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末进行量化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年末干预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评定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对两组病情程度、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自知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后BPRS评分、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期为3个月。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