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干预策略在老年肝移植受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22例)和非老年组(< 60岁,28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干预处理,分析两组受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情况。结果  两组受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出血量,输血量,关腹前乳酸水平,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Caprini评分,CHIPPS评分,胃管、尿管、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老年组首次进食时间晚于非老年组(P < 0.05)。两组受者发热、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出血、非活动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两组受者出院前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肌酐水平及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老年组受者丙氨酸转氨酶值比非老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老年组与老年组受者术后30 d内均无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AS干预策略有助于老年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恢复,达到与非老年肝移植受者同等的术后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海波  汪国营  曾凯宁  张剑文  唐晖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2020,11(2):247-252, 281
目的  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4例受者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受者病理组织切片中15-PGDH表达情况;分析15-PGDH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各项临床参数的关系;计算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析可能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PGDH的表达水平与受者的年龄、Child-Pugh分级和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均为P < 0.05)。15-PGDH低表达组受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15-PGDH高表达组受者(均为P < 0.05)。15-PGDH表达水平、肿瘤分化程度、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结论  15-PGDH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俊国  王昊  颉斌  贺志军  李亭 《器官移植》2020,11(4):477-481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POD将受者分为POD组(60例)和非POD组(172例)。比较两组肝移植受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危险因素对肝移植受者发生POD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率为25.9%。POD组手术时间、无肝期长于非POD组,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冷沉淀输注量、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OD组(均为P < 0.05);POD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POD组(均为P < 0.05)。术前肝性脑病、血氨升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术后AST升高,术中无肝期长是肝移植受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术前血氨升高和MELD评分高对肝移植受者发生PO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最佳截取值分别为42.6 μmol/L和18分,灵敏度分别为0.650和0.767,特异度分别为0.826和0.727。结论  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率较高,其中术前肝性脑病、血氨升高、MELD评分高,术后AST升高,术中无肝期长为肝移植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氨升高、MELD评分高是预测受者发生PO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移植的预后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肝移植的75例受者临床资料。将受者分为AILD组(25例)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50例)。观察受者的术中情况,包括器官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输血量;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重度急性肾损伤(AKI)、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胆道相关并发症、血管相关并发症、移植后糖尿病(PTDM); 观察出院后随访情况。分析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AILD组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的器官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AILD组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高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P < 0.05),术后重度AKI发生率低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P < 0.05)。AILD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87%,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术后1、3、5年生存率88%、88%、88%,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度AKI、感染、胆道相关并发症等5个指标是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为P < 0.05)。结论  AILD组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移植术后总体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年龄、MELD评分、重度AKI、感染、胆道相关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预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小儿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血型相合情况分为A组(供、受者血型相同,165例)、B组(供、受者血型相合,42例)、C组(供、受者血型不合,35例)。观察并比较3组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产生情况;分析C组供、受者血型分布及红细胞抗体产生情况;比较3组受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3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肝移植术后DSA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体为主,多为抗HLA-DR和抗HLA-DQ。C组肝移植受者术后红细胞抗体多为IgM,所有抗体滴度均为≤1:2。3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扩大肝移植供者来源,挽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5例行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49例)。观察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对肝移植受者痰液、腹腔引流液进行培养,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受者术后1.5年的生存曲线。结果  阳性组受者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受者(P < 0.05)。75例肝移植受者中,发生术后感染者33例(44%),受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以肺部和腹腔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10例、11例,其中4例受者痰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6例受者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经过抗感染治疗后,阳性组中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5、12 d死亡,其余受者的培养结果均转阴。阴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7例、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培养结果均转阴,2例受者因移植物肝衰竭分别于术后1个月、1年死亡。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移植术后1.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对中晚期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结构域2(BZW2)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ZW2和IVD的表达情况,分析BZW2和IVD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87例受者中,共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6%,复发时间为术后2~49个月,复发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BZW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76%比30%),IVD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组织(51%比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1)。BZW2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否肿瘤包膜有关(均为P < 0.05),IVD表达与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否血管侵犯有关(均为P < 0.05)。BZW2高表达组受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BZW2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BZW2低表达组;IVD低表达组患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IVD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IVD高表达组(均为P < 0.05)。结论  在肝癌组织中,BZW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V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BZW2高表达和IVD低表达的肝移植受者的累积复发率较高,累积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田大治  蒋文涛  陈池义  于杨  仇佳丽 《器官移植》2020,11(6):698-703, 736
目的  探讨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肝移植受者的早期预后及其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供、受者各4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ANLTU)脂肪变性供肝分级,将接受相应供肝的受者分为S0组(无脂肪变性,308例)、S1组(轻度脂肪变性,97例)、S2组(中度脂肪变性,52例)、S3组(重度脂肪变性,18例)4组。比较各组受者术后早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可能导致受者发生DGF的供者因素、受者因素、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2组及S3组术后DGF的发生率高于S1组及S0组(均为P < 0.05),S3组术后DGF发生率高于S2组(P < 0.05);各组受者的术后早期病死率,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PNF)、术后出血、感染、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供者供肝脂肪变性程度较严重、冷缺血时间长和受者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存在肿瘤是发生DGF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供者供肝中重度脂肪变性、冷缺血时间 > 8 h及受者MELD评分 > 30分是术后早期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DGF,但不影响受者术后早期生存率。对于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的选用应结合供者冷缺血时间及受者术前MELD评分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输血量将受者分为大量输血组(20例)和非大量输血组(139例)。比较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移植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总结两组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受者术前抗凝治疗、血红蛋白量、原发病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例数,术中发现胸腔粘连例数、手术时间、各种成分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术前抗凝治疗,术中发现胸腔粘连、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手术时间长是肺移植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大量输血组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3级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病死率均高于非大量输血组(均为P < 0.01)。体质量指数(BMI)低和大量输血是受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48、P < 0.001)。大量输血组受者的1年生存率低于非大量输血组(P < 0.001)。结论  术前抗凝治疗及术中发现胸腔粘连、使用ECMO和手术时间长是肺移植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大量输血对受者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非MDRO感染组(51例)及MDRO感染组(26例)。总结肝移植受者术后MDRO的感染率和菌株分布情况;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MDRO感染率为34%(26/77),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MDRO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腹腔和切口。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气管插管≥48 h、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72 h、住院时间≥30 d、再次手术、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15 ng/mL是肝移植术后发生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气管插管≥48 h、再次手术、CRRT和Tac血药浓度≥15 ng/mL是肝移植术后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O感染组病死率高于非MDRO感染组[31%(8/26)比10%(5/51),P=0.01]。结论  术后气管插管≥48 h、再次手术、CRRT和Tac血药浓度≥15 ng/mL会增加肝移植术后MDRO感染的风险,影响受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及分流术对其行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8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史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肝移植前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9例设为断流术组,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5例设为分流术组,其余无断流或分流手术史的1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者在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最大血流速度(Vmax)、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3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断流术组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均为P < 0.05),断流术组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5)。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3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均为P < 0.05)。3组受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V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既往接受的断流术或分流术不会给后续的肝移植造成严重的困难或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移植前铁过载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首次allo-HSCT的80例SAA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否铁过载,将受者分为铁过载组(20例)和无铁过载组(60例)。比较两组间受者移植后植入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受者2年总生存率(OS)和180 d移植相关病死率(TRM)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铁过载组的中性粒细胞植入率为98%(59/60),明显高于铁过载组的75%(15/20)(P < 0.05)。无铁过载组的血小板植入率为90%(54/60),明显高于铁过载组的65%(13/20)(P < 0.05)。无铁过载组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3%(14/60),明显低于铁过载组的40%(8/20)(P < 0.05)。无铁过载组受者术后180 d TRM为17%,明显低于铁过载组的45%(P < 0.05)。无铁过载组受者术后1、2年OS分别为82%、80%,均高于铁过载组的50%、44%(均为P < 0.05)。是否有铁过载是受者的OS和TR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结论  铁过载可影响SAA患者allo-HSCT移植后的OS和TR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64例)和MVI阴性组(113例)。比较MVI阴性组和MVI阳性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  177例受者中,64例(36.2%)MVI阳性,113例(63.8%)MVI阴性。与MVI阴性受者相比,MVI阳性受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高、肿瘤最大直径大、肿瘤数量多、伴卫星灶多、不符合米兰标准的例数多(均为P < 0.05)。肝癌肝移植受者1、3、5年累积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0.2%、62.1%、58.5%和66.3%、57.5%、51.2%。MVI阳性受者的1、3、5年OS和RFS分别为70%、39%、35%和53%、39%、33%,低于MVI阴性受者的86%、75%、72%和73%、6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8 cm、术前AFP水平≥20 ng/mL、肿瘤中低分化和MVI阳性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MVI阳性、肿瘤中低分化以及术前未降期成功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结论  MVI对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钠血症供体对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肝移植受体资料。根据供体血清钠离子水平将受体分为高钠血症组(供体血清钠≥150 mmol/L,19例)与非高钠血症组(供体血清钠 < 150 mmol/L,54例)。对受体术后1、3、7、14、21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白蛋白、总胆红素(TB)、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进行检测,对受体术后护肝药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非高钠血症组相比,高钠血症组受体术后1、3、7 d的血清TB、ALT、AST、HGF水平和MELD评分显著升高(均为P < 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 < 0.05)。高钠血症组受体术后3、7 d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非高钠血症组(均为P < 0.05)。高钠血症组的受体术后护肝药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7~13)、11(8~13)d,明显长于非高钠血症组的4(3~9)、7(3~9)d(均为P < 0.05)。两组受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血清肌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体均康复出院。结论  供体获取前高钠血症对受体围手术期肝功能并无明显影响,但会延长受体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陈晨  杨润  冯俊琦  皋源  邓羽霄 《器官移植》2022,13(2):219-22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对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4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AKI,将受者分为AKI组(99例)和非AKI组(146例),总结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并收集受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对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45例肝移植受者中,99例术后发生了AKI,发生率为40.4%。AKI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较高,住院病死率较高(均为P < 0.05)。与非AKI组受者比较,AKI组受者术后24 h内肝功能指标升高更明显; Ⅱ期凝血指标凝血因子Ⅴ、Ⅶ、Ⅸ、Ⅹ、Ⅻ,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升高; Ⅲ期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升高更明显,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均为P < 0.05)。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AKI组受者R值增大、α角减小、凝固时间延长(均为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栓弹力图R值增大[比值比(OR)1.116,95%可信区间(CI)1.018~1.223,P=0.019],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OR 0.974,95%CI 0.955~0.993,P=0.007)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率高,与受者凝血功能改变相关,凝血因子活性下降(R值增大)、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是肝移植受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感染性供者器官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部位将受者分为3组, 血流感染组(供者非耐药菌感染, 16例)、非血流感染组(供者血流以外部位存在感染, 20例)和未感染组(31例)。比较3组受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 包括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 观察受者术后1、3、7、14、21 d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情况; 记录受者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指标恢复情况, 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降钙素原(PCT)。记录受者限制级别抗生素应用率及应用时间。结果  3组受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3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血流感染组受者术后3、7 d的NE%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 < 0.05), 血流感染组受者术后3、7、14 d的PCT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 < 0.05)。血流感染组受者的限制级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均明显高于或长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 < 0.05)。结论  在尽早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 应用非耐药菌血流感染或其他局部感染捐献者的供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无创性监测肝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不同时期肝脏弹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73例肝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后时间分为早期组(25例)和中长期组(48例),同时选取3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超声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肝脏和脾脏弹性成像指标,并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期组的各项超声指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中长期组的各项超声指标升高,GG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早期组比较,中长期组的肝脏右斜径和ALT、GGT、AL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早期组和中长期组肝脏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值、声触诊弹性测量(STQ)值与脾脏STE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早期组比较,中长期组的肝脏和脾脏弹性成像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肝脏弹性成像指标与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GGT呈弱相关性,与ALP呈强相关性。脾脏STE值与ALP呈弱相关性。肝脏STE值与肝脏STQ值呈强相关性,肝脏STE值、STQ值与脾脏STE值均呈弱相关性。结论  肝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不同时期的肝脏弹性特征不同,持续监测肝脏弹性可能为肝移植术后随访提供全新的无创性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状态量化评估体系对肝移植术后受者免疫抑制药个体化管理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9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建立铭道免疫细胞状态全面评估体系(MICA),根据免疫抑制药的调整方法将受者分为两组,其中根据铭道免疫状态量化评分标准(MISS)评分调整免疫抑制药用药方案的为MISS评分组(84例),同期按经验性用药调整用药方案的为常规对照组(155例)。在MISS评分组中,根据术后检测时间(t)将受者分为A组(t≤28 d,78例次)、B组(28 d < t≤6个月,68例次)、C组(6个月< t≤12个月,18例次)、D组(12个月< t≤24个月,18例次)和E组(t > 24个月,19例次)。分析MISS评分组中A~E组受者术后MI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总体生存率。结果  A~E组的MISS评分分别为-7.0(-13.2,-2.0)分、-2.0(-5.8,1.8)分、-0.5(-7.3,2.8)分、-2.0(-4.5,3.3)分、-3.0(-6.0,1.0)分,受者的免疫状态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S评分组受者中有15%(13/8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常规对照组受者中有27%(42/15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MISS评分组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MISS评分为0(-2.5,3.5)分,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为-5.0(-12.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S评分组受者中有2%(2/84)发生术后机会性感染,常规对照组受者中有9%(14/155)发生术后机会性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S评分组受者1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9.8%,常规对照组分别为83.2%、76.8%,两组受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MICA免疫状态分析和MISS免疫评分能够反映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指导肝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药个体化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提取行肝移植术的3 447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有否MVI分为MVI组(376例)和无MVI组(3 071例)。分析比较两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术后1、3、5年总生存率(OS)及肝癌特异生存率(LCSS)。纳入两组受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人种、病理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VI,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受者预后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准确度。结果  无MVI组受者术后1、3、5年OS和LCSS分别为93.5%、82.1%、75.3%和98.3%、93.8%、90.7%,明显高于MVI组的88.8%、72.1%、68.4%和95.3%、83.1%、80.4%(均为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以及MVI均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与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624(0.602~0.648)。结论  MVI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受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术前血清肝酶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比较甲胎蛋白(AFP)联合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不同肝移植标准对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超米兰标准、肿瘤直径之和(TTD) > 8 cm、AFP > 200 ng/mL和GGT > 84 U/L是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GGT水平与TTD,肿瘤数量,静脉侵犯,微卫星病变,包膜侵犯,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hild-Pugh评分,超米兰标准均存在相关性(均为P < 0.05)。将米兰标准、TTD与血清肝酶指标(AFP和GGT)结合,提出Milan-AFP-GGT-TTD(M-AGT)标准。符合M-AGT标准者(其中111例超米兰标准)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符合杭州标准者(均为P < 0.05),与符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可有效预测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建立基于血清学指标的M-AGT标准有助于补充米兰标准,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