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纳入重症新冠肺炎17例,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2例。17例患者均存在发热,14例发生肝损伤,5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者胸部CT均呈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表现。所有患者均需要氧气支持治疗。患者主观感受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8 d(1~15 d),但实际开始接受氧气治疗时间为发病第3天(1~16 d)。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截至2020年3月16日,治愈出院16例,死亡1例。治愈患者发病至病毒核酸阴转中位时间(咽拭子、痰液RT-PCR检测)27 d(14~50 d)。结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计数早期下降,随病情改善后回升,可伴有肝损害、心肌损害等,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影像表现。经鼻湿化高流量吸氧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氧气供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肺部渗出、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大部分会发生肺炎,少数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传染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影响疗效和预后。现对本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将该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发热咳嗽4 d,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培训和防护、入院患者排查以及消毒等防护工作进行总结论述,以期为防疫提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经积极抗病毒等对症处理后可缓解,少数重症患者效果差,需警惕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的可能。AF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可以是特发性或继发性,激素抗炎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早期识别新冠肺炎合并AFOP对临床疗效有显著改善。本文34岁女性患者,确诊新冠肺炎入院,予以抗病毒及强力抗菌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疗效差,病情进一步进展,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考虑合并AFOP的可能,予以激素抗炎治疗,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明显改善。提示新冠肺炎患者需警惕合并AFOP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差异,探讨新冠肺炎免疫病理机制,为新冠肺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组)、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组各15份血清标本,进行48种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3组间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差异。检测10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标本中48种细胞因子表达,分析其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新冠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TNF-β在新冠肺炎组中上调(P均< 0.05)。而 IL-10、IL-18、IL-2受体α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在细菌性肺炎组中上调(P均< 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的第2周有明显的下调;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变化一致。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和细菌性肺炎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谱。M-CSF和MCP-1在新冠肺炎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入院患者实施胸部CT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某综合医院完成入院患者胸部CT筛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1370例,并采集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4月1日完成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2193例。对CT与X线检出的疾病种类、疾病检出率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比较CT与X线对肺内疾病与肺炎检出率的组间差异。结果1370例患者入院胸部CT检查阳性率为94.5%;肺内病变检出率为90.2%;肺炎占检出的肺内疾病的55.2%;可疑病毒性肺炎占3.5%。2019年同期2193例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为53.7%;肺内病变占42.2%;肺炎占肺内疾病的26.6%。组间比较显示胸部CT对肺内病变(χ^2=764.2,P<0.001)及肺炎(χ^2=681.8,P<0.00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入院胸部CT筛查能及时高效地检出可疑病毒性肺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疑似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及遏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在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直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但也见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我院收治并治愈1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CAKP)肺炎并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1.1临床症状患者,男,47岁。2015年1月27日"因肛周肿痛1周,加重伴发热3 d"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有反复干咳,有排便不尽感。20余年前曾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管理的策略及效果。内容包括:(1)严格实施陪人管控;(2)护理人员分组定岗管理;(3)气管切开患者单间病房隔离;(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5)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处理;(6)患者气道综合管理措施落实。通过实施针对性管控,7例气管切开患者中,4例并发肺部感染,其中1例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例患者肺部感染治愈。笔者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规范神经外科病房气管切开患者管理,防止医院内发生患者聚集性病毒肺部感染,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对于保障疫情期间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而被发现,体外分离培养时,96 h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2]。2020年2月11日WHO将2019-nCoV所致疾病命名为“coronavirus dis ease 2019”,简称“COVID-19”。COVID-19可经空气、飞沫、接触、消化道等传播,潜伏期1~14 d,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3]。本文回顾2020年1月25日我院收治的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以期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控重点是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新冠肺炎诊治指南(第五版)为依据,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疑似病例的管理是避免误诊、漏诊、提高救治率以及防控交叉感染的关键,此类患者的留观指标、隔离条件、入院标准、出院标准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意见。在近期管理发热隔离患者的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虽然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能完全排除新冠肺炎,也有报道发现病程后期核酸检测才出现阳性的病例。针对湖北以外的此类患者建议采取住院隔离观察并给予对症治疗。针对此类患者,建议加强院内核酸检测、及时隔离分诊,出院标准等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以确保出院患者不携带病毒,达到患者和社区双重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智慧急救信息系统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及其相关患者转运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2020年1月27日至4月11日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的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发热患者等的转运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智慧急救信息系统,借助无线对讲机,为转运的医务人员实时提供转运过程需要获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以期减少疑似患者漏检、院内交叉感染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方法将预检分诊关口外移,分别在门诊、急诊、住院部关键入口搭建帐篷,设置预检分诊点;加强预检分诊人员及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预检分诊流程及信息的精准化管理。结果 2020年1月25日—2月20日,累计预检分诊37 698例次,其中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患者301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639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住隔离区16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并转诊3例。在此期间,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零漏检,院内交叉感染零发生,患者及家属零投诉。结论 "1移2精"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行之有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将来可推广和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致病因子,是一种新型的β冠状病毒。目前,新冠肺炎已知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气促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1]。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如不及时采取机械通气等积极治疗及悉心护理,必将危及患者生命。徐州市定点医院收治的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该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肺炎。流行病学分析[1-2]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一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主要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且75%的死亡病例中均合并上述基础疾病。据研究[3]报道,41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占20%。当糖尿病患者处于感染应激状态时,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病例观察及相关资料总结北京中医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治疗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中医症候特点和辨证施护方案,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辨证施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制定中医辨证施护方案,包含病情观察、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护理、用药、对症处理、运动调养7个方面,把中药熏蒸、八段锦、五音疗法、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融入辨证施护过程,观察全部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根据中医症候特点将本次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分为风寒夹湿、邪热犯肺、寒邪阻肺3个证型;93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人中76例(81.72%)病人发热、乏力、咽痛、全身酸痛、咳嗽,食欲缺乏等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确诊病人转指定收治医院治疗,63例入院时已有发热病人中59例在办理出院时体温均转至正常范围,治疗有效率93.65%,退热时间(1.34±0.54)d。[结论]通过了解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中医症候特点,制定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方案,能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耿丽  胡柳  张俊 《天津护理》2020,28(2):176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心血管病房管理包括新入院患者筛查、住院患者管理、门禁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病区环境管理、住院发热患者日上报等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以期为疫情期间普通病房患者新冠肺炎预防及有效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海市应急重症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病房护理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即时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物资储备及供应,保障护理人员权益,保证护理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结果总结岀一套较为成熟的重症护理应急管理模式。结论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护理应急管理体系,保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针对县市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特点及疫情期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经验。主要包括:制定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建立新冠肺炎防控人员库;防控点位的护理人力资源动态调整;对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普通病区医务人员的同质化管理等,使各项工作良性运转。认为县市级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为确诊患者的转运和进入医院人员的新冠肺炎排查与诊治工作。针对工作模块与特点,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调配预案,达到精准化调配人力资源,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提高了医院在灾难事件中的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患者的血糖护理管理策略,为后期新冠肺炎合并血糖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医学网、Pub Med数据库检索目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指南,同时检索最近有关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新诊疗方案,通过与医院内分泌科血糖管理专家、营养科护理专家沟通,总结临床血糖管理经验,制定新冠肺炎合并血糖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策略。结果:普外一病区除1例因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病例外,其余54例在隔离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感染等并发症,在院期间空腹及三餐前后手指血糖控制良好,患者血糖管理依从性提高,15~20 d后均痊愈出院。普外二病区35例糖尿病患者有1例发生夜间低血糖,有1例最高餐后血糖达到28 mmol/L,20~25 d后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病区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冠肺炎患者的血糖护理管理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防治工作,陕西省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本院被确定为本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人群来源广,流动大,病毒在医院内很容易传播、扩散,从而严重危及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医院改变传统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模式,实行了"三通道"预检分诊模式,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严格分类筛查,人员有序流动,分类诊治,有效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