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12月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56例作为试验组,通过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质控管理,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DNT)及DNT达标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短于对照组,DN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NIHSS评分、溶栓疗效、并发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的质量控制管理,对流程优化有重要作用,可缩短DNT,但本研究未能观察到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本院急诊科实行分级分区救治的79例AIS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本院急诊科实行分级分区联合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的107例AIS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医生接诊时间、通知溶栓小组时间、溶栓小组就位时间、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完成时间、CT报告出具时间、AIS患者到达急诊至溶栓给药时间(door-to-needle times,DNT)和DNT时间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生接诊时间、通知溶栓小组时间、溶栓小组就位时间、CT检查完成时间、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DN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77.6%vs 49.4%,P0.01)。两组患者CT报告出具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分级分区基础上联合脑卒中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可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时间,提高静脉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12月208例PICC患者作为实施前,将2017年1~3月开展QCC活动后的224例PICC患者作为实施后。应用QCC活动的十大步骤,完成PDCA循环。结果:QCC活动实施前后,达标率、满意率分别为84.61%、97.77%和92.31%、97.3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成员的各方面自我评价平均得分均有提高。结论:应用QCC活动可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达标率及PICC患者满意度,促进PICC术操作流程的不断改进、完善以及更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正确率的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成立QCC小组,设计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正确率现况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真因验证、制订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的正确率由64.76%提高到9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指导的正确率,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的达标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设定改进目标,运用鱼骨图、流程图等管理工具,找出真因,同时通过真因验证,确定真因,并将真因验证结果进行对策拟定,根据"戴明循环"(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组织实施。结果:QCC活动实施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的达标率从5.9%提高到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QCC活动的开展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达标率,并且提高了QCC成员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液增长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增长控制达标率,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实施措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达标率由49.36%提高到89.69%,实现了目标值。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体液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和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有利于科室成员的团结协助,提高护士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品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站式"护理服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建设中的效果。"一站式"护理服务即通过急诊安排一名溶栓护士,从患者急诊入院至静脉溶栓结束,规范落实护理流程,专职提供全流程专业、主动优质护理服务,旨在尽量缩短door to needle times(DNT)。方法对照组: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本院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现状。实验组:在绿色通道模式下开展"一站式"护理服务,卒中小组的溶栓护士到位后,立即予患者开放静脉通道、抽血、送检血标本、陪护CT检查、必要协助指导患者家属缴费等全程护理。对比两组的绿色通道DNT、DNT延误的节点时间、DNT达标率。结果在绿色通道模式下实施"一站式"护理服务,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DNT、DNT达标率、就诊至完成CT检查时间、开单至完成缴费时间、采血至送达检验科时间、卒中识别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一站式护理服务在关键环节时间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DN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完善院内绿色通道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DNT)及溶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2013年1月以来于该院就诊的AIS患者,对总体溶栓率,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DNT进行分析,比较绿色通道完善前后溶栓率及DNT变化情况。结果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后,于该院就诊的AIS患者的溶栓率(7.56%)较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前(0.62%)明显增加,DNT持续缩短(108 min vs.53 min)。结论通过整改绿色通道流程,可使溶栓率显著提高。证明在院前延误严重,溶栓率较低的地区,完善院内绿色通道,是提高AIS患者溶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6 h内尿潴留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拟定对策和开展活动。比较QCC活动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尿潴留发生率,评估QCC活动干预效果。结果:QCC活动后,患者对宣教相关知识的掌握率由88%提升到95%,对改良的专用排便器和病号裤满意率由86%提升到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潴留发生率由24.56%下降到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员对QCC活动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责任感分(4.37分)。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能解决临床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也得到增强,整体素质也有大幅度提高,提升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的急诊专项流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进行静脉溶栓的7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处理流程;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优化的急诊专项流程。比较两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入院到检查完成时间、入院到CT完成时间及溶栓时间达标率。结果:实验组DNT、入院到CT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溶栓时间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优化的急诊专项流程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缩短DNT、入院到CT完成时间,提高溶栓时间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QCC活动小组,以“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为主题,对51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差的原因,设定改善目标值,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较前提高(P<0.05)。结论:QCC活动提高了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增强了圈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完善术后患者ICU交接内容,统一ICU交接标准及流程。方法由8名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活动开展前对术后患者ICU交接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要因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不断讨论分析,制定交接标准和流程,完善交接内容。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术后患者ICU交接的缺陷率由QCC活动前的16%降到活动后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QCC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有效完善术后患者ICU交接内容,同时还提高了QCC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提高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中的效果。方法组织QCC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对影响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的缺陷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后对比QCC实施前、中、后电话随访成功率、实施前后影响随访因素缺陷人次及无形成果各项目评分值,从而确定活动效果。结果实施QCC之后的电话随访成功率(89.90%)高于实施中(73.32%)且明显高于实施前(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缺陷人次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目标达标率119.70%,进步率74.03%;无形成果各项目评分平均值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QCC活动可明显提高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系科一体化救治绿色通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救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4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救治流程;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救治的3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脑系科一体化救治绿色通道流程。比较两组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即门-针时间(DNT)、溶栓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结果:观察组DNT短于对照组(P 0. 05),溶栓率、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脑系科一体化救治绿色通道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的等待时间,提高溶栓率和救治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退回率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4年6~7月住院患者2908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前组;采集2014年10~12月住院患者3990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3%,明显低于活动前组的2.3%(P0.01),患者满意率由86.7%提高到94.7%。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血液标本合格率,还提高了科室成员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开展QCC活动,包括确立活动主题、进行主要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53.3%)较活动前(17.5%)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提高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成立QCC小组,针对门诊输液中心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比较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患者满意度高于活动前(P0.05),投诉率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QCC能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订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探讨QCC活动在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QCC活动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率从50.5%降低到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圈员的积极性、QCC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可提高护士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确立"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关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开展前后有形与无形成果。结果:应用QCC活动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为9.52%,较活动前47.82%明显降低(P0.05),圈员责任心、积极性、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QCC活动降低了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