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开发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探讨其在皮瓣移植患者血管危象预防和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研究开发小组,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患者添加及基本信息录入、皮瓣标注、皮瓣观测、危象预警、病案归档5个模块。2019年12月正式在临床应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皮瓣移植患者早期血管危象发现率及皮瓣成活率等指标,调查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后,患者早期血管危象发现率由33.33%上升至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血管危象发生率由8.18%上升至10.24%,皮瓣成活率由94.55%上升至9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P=0.083)。结论 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提高皮瓣早期血管危象发现率,有助于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口腔癌行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头颈肿瘤科行口腔癌根治术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83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1年未行风险管理的89例同类型患者(对照组)进行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及患者配合率的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4例和2例患者发生皮瓣危象,其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5.00%和100.00%;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13%和98.80%,患者配合率分别为88.76%和9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皮瓣游离移植术患者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命质量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情感职能(RE)和社会功能(SF)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几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管吻合方式不同,将游离皮瓣移植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手术放大镜下缝线吻合法,B组采用显微镜下缝线吻合法,C组采用血管吻合器吻合.比较三种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吻合时间、游离皮瓣缺血再灌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采用血管吻合器吻合时间及缺血再灌注时间明显短于显微镜下缝线吻合和放大镜下缝线吻合,后二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例移植游离皮瓣中,6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放大镜下缝线吻合组和显微镜下缝线吻合组各3例,血管吻合器吻合组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经积极处理后全部成活,移植成功率100%.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可以简化手术操作,缩短血管吻合时间,进而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时间,提高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6例四肢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别观察再植皮瓣颜色、张力、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并判断有无血管危象发生,游离皮瓣存活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总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皮瓣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总结预见性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预防血管危象效果显著,大幅度提升皮瓣存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介绍了135例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阴茎再造和拇指再造的护理体会。13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0例术后3d内发生血管危象,均由护士发现报告医生,为挽救皮瓣成活赢得了时间,及时手术探查解除危象,皮瓣全部成活。介绍了术前对供区和受区血管的探测、保护,做好皮肤准备及术后注意保暖的措施,强调严密观察皮瓣血运的重要性,重点介绍观察皮瓣血运及判断血管危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元化保温处理对游离皮瓣移植患者皮瓣局部血运和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处理,研究组给予多元化保温处理,观察2种保温护理措施对游离皮瓣移植血液循环及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分、局部皮瓣弹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2、3.285,P0.05);研究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vs.30.56%),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4.035,P0.05)。结论多元化保温处理可提高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皮瓣局部血运,提高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喻蓉  杨娴  周辉  陈芳  高薇 《妇幼护理》2023,3(2):383-385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仪五点观察法在皮瓣移植术后皮肤温度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皮瓣移植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后通过红外热成像仪五点观察法进行皮肤温度测量,观察其五点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 5点与蒂之间的距离关系和皮温关系均为6点>12点>3点>9点>中心点(P<0.05),距离血管蒂越近,皮温越高;不同测量距离的皮温关系为5cm>10cm>15cm>20cm>25cm(P<0.05),测量距离越近,皮肤温度越高;皮温、血肿、血管蒂牵拉、静脉栓塞是影响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仪五点观察法在皮瓣移植术后皮肤温度测量的应用价值较高,距离血管蒂越近或测量距离越近,皮温均越高;并且皮温等是其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加强皮温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护士掌握除颤术在室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及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病房97例室颤患者,其中具备除颤技术的护士组49例,医生组48例.分别统计除颤成功率、除颤后2 min内意识恢复率、耗费时间及除颤成功患者平均除颤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护士组除颤成功率高于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颤后2 min内患者意识恢复情况高于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组耗费时间明显少于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颤成功患者平均除颤次数护士组少于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护士熟练掌握除颤技术,在发生室颤的第一时间完成除颤,可明显提高室颤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_1防治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 E1)在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防治血管危象的作用。方法:以我科连续收治的72例游离皮瓣移例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34例为治疗组,3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手术当天即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点滴,疗程为5d,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从血管危象发生的有无、再植皮瓣血运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几方面来综合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血管栓塞所致的发生率为5.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总优良率达94.1%,对照组为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凝血状态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游离皮瓣照片中用计算机画图程序截取图片,加工制成皮瓣颜色及张力比对卡,用于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血液循环观察.比对卡实用性强,有利于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皮瓣血管危象,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对年轻护士及实习生起到指导和带教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区收治的11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抢救;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咯血先兆发现率、平均咯血次数、咯血停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咯血次数、咯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咯血先兆发现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中,可尽早发现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咯血先兆情况,降低其咯血次数,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采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患者进行责任制护理,从患者入院到术后,均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连续全程的动态观察皮瓣情况,针对血管危象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以挽救皮瓣的成活。结果:12例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其中4例皮瓣血运发生变化,经及时发现后处理得当,皮瓣成活。结论:实行护士分管患者责任制,落实护士责任制护理,可降低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罂粟碱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血管吻合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5年8月关节外科血管吻合术后患者78例使用罂粟碱,随机分为微量泵组(A组)40例与肌肉注射组(B组)38例,对比皮瓣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血管吻合术后使用罂粟碱微量泵泵入可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肌肉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瓣存活率及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吻合术后患者通过微量泵入罂粟碱比肌肉注射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烧伤晚期关节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烧伤晚期患者6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予以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应用于烧伤晚期可缩短治疗时间,有效修复关节损伤,促进关节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6.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护理经验,把握瓣移植术后出现血运危险的临床特点,提高护理水率。方法:观察156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血运和血管危象及护理措施效果。结果:156例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为975,皮瓣完全坏死5例,部分边缘坏死5例,皮瓣1/2及1/3坏死各1例,术后发生血运危象8例,经再次探查吻合或血管移植成功3例,结论:皮瓣移植术经一系列护理措施和严密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早期果断处理,是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赵丽阳  邹艳  顾群亚 《全科护理》2021,19(35):4918-4921
目的:构建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术后血管危象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6例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96例设为建模组,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30例设为验证组,通过回顾性分析获取病人一般资料,统计建模组术后72 h血管危象发生例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准确率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术后血管危象病人共4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术后血管危象危险因素有体温偏低、合并糖尿病、吸烟、患侧卧位、扩血管药物使用、术后疼痛(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术后血管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分、体温<34℃、合并糖尿病、吸烟、患侧卧位、术后扩血管药物使用(P<0.05);构建起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术后血管危象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4.153-0.852×VAS≥7分-0.702×体温<34℃-1.183×合并糖尿病-0.984×吸烟-0.775×患侧卧位-0.838×术后扩血管药物使用)],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预测准确率为83.33%,特异性为87.50%,灵敏度为78.57%.结论: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病人术后血管危象风险预测模型所涉评估因素获取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科学性,预测准确率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儿童足部轮辐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足部轮辐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给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皮瓣存活率、创面愈合情况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儿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供区部位皮肤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治疗儿童足部轮辐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股沟皮瓣移植术治疗上肢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肢深度烧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胸部带血管蒂皮瓣逆行移植术,观察组行腹股沟皮瓣移植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疼痛程度、皮瓣断蒂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手部肌张力评分、上肢肌张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皮瓣移植术应用于上肢深度烧伤患者,植皮效果较好,能降低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皮瓣断蒂时间,加快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外线热成像仪与接触式皮温仪在皮瓣术后血运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分别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和接触式皮温仪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显微外科病房行皮瓣修复术的50例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至术后第7天的皮温监测,比较不同护士操作耗时,两种仪器在皮瓣测温效率、在不同测量时间上的温度差异,以及红外线热成像仪在距皮瓣区域不同高度测得温度数值差异。结果 不同护士使用两种设备的操作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对皮瓣区域进行测温耗时更短[(39.28±3.52) vs.(103.85±9.09) s,P<0.001];红外线热成像仪所测皮温高于接触式皮温仪(P<0.001),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在3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高于5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P=0.006),但二者的温差均趋于稳定。结论 红外线热成像仪无论在测温时间、操作便捷性,还是对皮瓣术后温度变化敏感性方面都优于接触式皮温仪。红外线热成像仪采集的热像图,可为皮瓣血管危象识别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可视性、客观性的血运监测辅助设备,在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