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目的访谈江苏省第7批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异地支援湖北护士的心理状态,以期为疫情后对援鄂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2—3月对武汉某医院进行抗疫支援的10名一线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心理状态波动、外在力量的支持与影响、未来职业思考。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存在心理波动,对知识培训及社会认同感需求较大,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临床护士的心理疏导与培训,强化日常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医院与社会的交流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3月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首批援鄂的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11名援鄂护士在特殊时期的真实体验,提炼出4方面的主题,包括:援鄂初期有较多负性心理体验、援鄂期间始终能体会到感动与支持、此次抗“疫”经历让自己体会到成长和职业自豪感,以及希望此次疫情能引起各层面的更多反思。针对相关结果,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建议,包括: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心理素质、重视护士资源库建设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结论 进一步加强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战”时应对能力将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2—4月在武汉市某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工作的512例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4.35±7....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援鄂医疗队护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中不同阶段的压力知觉和焦虑、抑郁水平,为今后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制成电子问卷于2020年2月至4月间连续3次调查上海援鄂医疗队护士在抗疫一线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心理状况。结果:共有95名护士完成了3次测量;受试者以女性为主、26-35岁年龄段、本科学历、初级职称、支援ICU者居多。受试者CPSS和HADS得分在抗疫初期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后期(隔离期)最低;女性在抗疫初期的紧张感明显高于男性(p<0.05),既往为非感染性内科护士在抗疫初期及中期的紧张感明显高于既往为急危重症或外科护士(p<0.05)。结论:援鄂医疗队护士在抗疫一线工作中的压力知觉和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失控感和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但以紧张感为主的压力知觉和抑郁情绪随时间推移逐渐缓解。女性和既往在非传染性内科病房工作的护士可能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第二批援鄂医疗救治团队在抗疫一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支援当地情况,制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感染管理制度,为确保援鄂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抗疫一线护士的真实应对体验,分析影响护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适应策略,为提升护士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抗逆力理论设置访谈提纲,对12名隔离病房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用Colaizzi的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即抗疫一线护士应对疫情的多重危险因素、多层保护因素、多维适应策略。结论:应探索和完善医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关注抗疫一线护士的身心健康,平衡护士应对疫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协助护士建立多维适应策略,提升护士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52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职称对援鄂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有较大影响(P0.05),援鄂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各个维度与简易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工作压力受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影响,医院决策者与护理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援鄂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心理调适,以缓解其工作压力及疲惫感,保证援鄂护士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援鄂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防护服穿戴耐受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物理干预以及心理干预帮助援鄂护士更好的耐受防护服。方法:在援鄂期间,干预前(2月底)——干预后(3月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76位援鄂护士穿防护服进隔离区耐受情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穿脱防护服进隔离区耐受情况。结果:干预后,援鄂护士穿防护服进隔离区耐受情况在工作强度,抗压能力,心理状况,躯体状况等均明显比干预前援鄂护士穿防护服进隔离区耐受情况低。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对护理人员采用物理干预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感染科护士支援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志愿者的储备与管理提供指导。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以问卷星形式调查四川省某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非感染科1196名护士支援抗疫一线的意愿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际回复问卷904份,有效问卷898份,有效问卷率99.34%;其中828名(92.20%)护士表示自愿支援抗疫一线。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所在科室、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婚姻及生育状况、家人支持情况与其是否愿意参与抗疫一线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护士所在科室、政治面貌、家人支持情况是其参与抗疫一线的影响因素。结论:绝大多数护士都愿意主动支援抗疫一线,对此可以从医院层面、科室层面、个人层面制定相关干预、激励措施,增加社会和组织支持力度,给予人性关怀和激励,以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专业价值,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在工作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包括援鄂医疗队护理小组与当地医院护理小组协同、援鄂医疗队护理小组成员之间协同及护士与患者之间协同.本援鄂国家医疗队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有效增加了不同地区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交流,达到共享知识、信息,合理配置各方医疗资源,为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应急岗位胜任力模型选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护理人员,调整护理力量,优化配置特殊时期护理人力资源。方法 :依据应急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岗位胜任力指标要求,选拔一线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体系部队巡诊及院内重点岗位加强的护士,以合理配置人力,提高应急救护效率。结果 :基于该模型选拔配置的各组抗疫护士,与新岗位任务要求匹配度高,投入岗位迅速,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全院实现新冠肺炎零感染的目标。结论:应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应急突发事件护理人力的调整配置提供了客观、规范、快捷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援鄂医疗队抗新冠肺炎一线护士的照护体验,为后期工作和应急培训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山东省10名援湖北医疗队护士进行质性访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归纳主题。结果:山东省医疗队护士照护体验包括支援过程的心理体验、遇到的困难、积极应对策略3个主题。结论:护士在支援过程中遇到多重困难,暴露了我国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及护理人员应急事件处置应对培训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建设及培训,使护士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完成支援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在临床一线,与病患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其心理状态(尤其是抑郁和焦虑)值得关注.抗疫医务人员的负面心理应激状态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日常工作和生活.本文就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为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助力抗"疫"一线护士,上海市护理学会特邀相关领域的医学及护理专家,已围绕筑牢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防线、增强抗"疫"护理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储备、强化疫情期间腹膜透析中心管理及患者远程监管等主题,通过"护慧云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期间护士职业认同感和抗疫认知水平的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至3月对安徽省4所三甲医院的724名注册护士进行一般资料、抗疫认知水平和护士职业认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疫情期间护士抗疫认知水平总分为(40.33±9.11)分;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09.14±16.6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临床工作年限的护士职业认同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抗疫认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新冠肺炎期间护士抗疫认知水平较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其抗疫认知水平,社会应提高对护理职业价值的认可,同时护理人员也需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抗疫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此次军队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减轻一线护理人员压力,保证护理人员自身健康,进而提高救治新冠肺炎的医疗护理水平,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肿瘤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体验,为疫情期间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通过目的采样法选取16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工作在肿瘤临床一线的护士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结果:疫情期间肿瘤临床一线护士心理路程经历了4个阶段:疫情初期心理淡漠;疫情暴发出现紧张、担心、恐惧、焦虑的心理;疫情防控参与过程中,逐渐产生正性情绪,积极参与援鄂心理;逐渐适应和认同疫情防控,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心理。 疫情期间肿瘤临床护士面临多种压力: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流程繁琐,部分患者及家属对防护措施不配合。结论:疫情防控期间,肿瘤临床护士存在较大心理压力,且随着疫情发展不断变化,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时期护士心理体验状况,做好临床护士心理疏导,加强知识培训,增强肿瘤临床护士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此外还应做好住院患者及家属防控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实施的依从性,以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樊嘉 《中国临床医学》2020,27(1):封二-封二
2019年12月以来,首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肆虐全国,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引发了全球的密切关注。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强有力的措施动员社会各界一起抗击疫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WHO及世界各国的广泛称赞!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众志成城,纷纷奔赴抗疫一线,扶危度厄,体现了医者担当及大爱情怀,在此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时总结并共享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宝贵经验,即时展示一线临床、公卫及基础研究人员的科学成果,“将论文发表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我刊第一时间启动策划了“新冠肺炎防控专栏”,向全国公开征稿。经过编辑部同人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在全国各地无私医者的积极响应下,在热心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配合下,首期新冠肺炎防控专栏论文终于顺利付印,并借助网络首发平台实现了与读者即时分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护士留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护士留职意愿量表通过问卷星对新冠肺炎时期34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护士留职意愿得分(3.77±0.87)分,性别、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是否还会选择护理专业、是否愿意去一线抗疫、现在是否在一线抗疫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时期临床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调整R 2=0.51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护士留职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及后期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增强护士留职意愿,稳定护士队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援鄂医护人员睡眠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新冠肺炎患者71例为患者组,援鄂医护人员102人为医护组,未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80人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3组睡眠质量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组、医护组睡眠障碍(PSQI 7)和严重睡眠障碍(PSQI 10)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患者组、医护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患者组中重型比普通型7项因子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患者组、医护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 0.05或P 0.01)。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和援鄂医护人员均存在睡眠质量问题,采取心理和睡眠健康干预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