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瘘操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瘘操与治疗远红外线干预.比较两组的首次一针穿刺成功率、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及并发症情况,于2018年7月~8月匹配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成立“内瘘”圈,比较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前后圈能力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为26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8%(94/262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穿刺230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25/23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规范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保证透析质量,提高护士内瘘穿刺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提升圈成员的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内瘘透析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血液透析室7名护士志愿组成品管圈,确立“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拟定对策并实施,持续改进。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99.6%)明显优于对照组(91.5%)(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成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为活动主题,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现况调查表"调查分析自2014年2月1日~3月3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科透析患者内瘘穿刺10000针次,出现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次数,设定目标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实施。结果经由本次改善,动静脉内瘘每穿刺万针并发症由(540/10000)5.4%降至(230/10000)2.3%;QCC前后回针次数(166次比61次),血流不佳次数(128次比48次),渗血次数(135次比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成员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专业能力、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工作积极性方面均有提高。结论运用QCC不仅能降低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品管圈成员的管理水平以及个人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影响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瘘手术后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内瘘成熟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390例患者内瘘手术动静脉直径和动脉开窗长度、动脉增厚、原发病等因素对内瘘成熟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90例患者共计413例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其中370次初次瘘,再次瘘43例次。手术共有43例次(10.4%)内瘘失败。包括术后未成熟的共34例次,另外有8例次是在使用一定时间(6~12个月)后失功能。其中22例是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血栓形成。内瘘失败与年龄、性别、动静脉内径、以及吻合部位和术后是否抗凝无关,与糖尿病和动脉增厚,动脉吻合口大小有关。糖尿病(OR=2.72,95%CI:1.18-6.28,P=0.019)及吻合口大小(OR=0.12,95%CI:0.02-0.62,P=0.011)是内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发生率为10.4%。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内瘘吻合口直径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李家燕  胡琼燕  唐业莹  黄玲  吕海莲  彭小梅   《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79-1081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为活动主题,使用自制调查表与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动静脉内瘘患者动脉瘤发生的关键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从30.26%下降至15.51%,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院3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旨在观察和促进内瘘成熟,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及拔针后处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患者自我保健,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34例尿毒症患者,查阅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14例内瘘成熟,20例内瘘未成熟,未成熟率为14....  相似文献   

9.
胡兰萍  李红  谭君 《当代护士》2012,2(2):23-25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对进入慢性肾脏病(CKD)Ⅳ期的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护理指导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未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血透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的血透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性.结果 早期的护理指导明显的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性,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肾功能不全进入Ⅳ期时对其进行关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指导,能提高患者对内瘘的认识,提高内瘘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后进行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率为27.27%低于之前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的增加,血液透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ESRD患者常合并其他血管性病变及慢性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易致负责液体补给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手术失败,降低术后AVF成熟率,因此术前评估、监测、诊断并治疗AVF成熟障碍对ESRD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超声在AVF成熟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以CQI方法进行护理。治疗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QI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能提高患者首次穿刺的成功率,患者自我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及如何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5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过程。结果47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而11例出现了内瘘闭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内瘘锻炼方法、穿刺方法、按压方法及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避免内瘘闭塞、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及如何提高其发育成熟质量。方法:将内瘘术患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口服通瘘汤,并加用神灯(TDP)于切口以上前壁局部照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液透析初次使用时间及1个月时的内瘘血液时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且内瘘1个月内无栓塞,对照组有2例出现栓塞,结论:应用中药结合TDP照射以及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措施具有提高内瘘发育成熟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较好的替代治疗方法,有效的血管通路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1997年NKF—DOQI血管通路工作组建议,尽量用自身动静脉建立内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因为这种通路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操作方便,医疗费用低,尤以桡动脉和头静脉进行吻合制成永久性内瘘(AVF)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通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3月-2002年10月间4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现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使用尿激酶5万-50万U局部溶栓,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5例患者共行38次溶栓治疗,成功34例次(89.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惠者随访1、3、6、9及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0.3%、80.6%、71.0%、54.8%及41.9%。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较高,不良反应也少。  相似文献   

17.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临床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成熟的内瘘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住院及花费低,相对于其他通路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1],这一观点在国际上己达成共识.2006年美国K/DOQI[2]提出“自体血管内瘘第一”的观点,自体血管内瘘的建立应达到50%,至少应为40%,到2009年比例应达到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对内瘘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20例,内瘘成形术后早期(7~14d)即开始穿刺使用,对照组132例,内瘘成熟后再开始穿刺使用,对两组内瘘使用时间与内瘘成熟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内瘘成熟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内瘘使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瘘成形术后早期即开始穿刺使用,可促进内瘘成熟,且不影响其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王珉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2):1651-165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对内痿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20例,内瘘成形术后早期(7~14d)即开始穿刺使用,对照组132例,内瘘成熟后再开始穿刺使用,对两组内瘘使用时间与内瘘成熟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内瘘成熟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内瘘使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瘘成形术后早期即开始穿刺使用,可促进内瘘成熟,且不影响其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周怡文 《当代护士》2022,(3):142-14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维护表在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00例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行设计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