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SS-QOL)、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SS-QOL和Fuy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和Fuy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4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连续3个月每周一次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延续护理。结果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阶段-交谈方式对应式心理引导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阶段-交谈方式对应式心理引导;比较两组知信行水平[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问卷、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CD-6)和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SSMBS)]、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CL-90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ADL、SS-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P<0.01),且研究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ADL、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阶段-交谈方式对应式心理引导在老年脑卒中应用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知信行水平,降低患者心理症状干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行溶栓治疗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TTM的延续性护理,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ESCA、FMA、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TM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升脑卒中溶栓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运动功能,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对恢复期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于患者入组时、干预6、12个月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MFMA)、Barthel Index评定表(BI)对其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6、12个月,干预组M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恢复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能大幅度地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基于Orem支持教育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及平衡功能[采用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Tinetti、BBS、SS-QOL、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Orem支持教育系统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及平衡功能,提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基于SBAR理论的动态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进行分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指导模式;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SBAR理论的动态指导模式,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生存质量(SS-QOL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SS-QOL量表的家庭角色、个性、上肢功能等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和家属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应用SBAR指导模式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肢体功能、提升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依从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依从性、术后不适[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E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改善其依从性,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院外远程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出院后随访模式;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延续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出院当日、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S-QOL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同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对提高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意义.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治疗好转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评分无差异性.6个月后干预组FIM及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护理延续了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支持护理,有效地促进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8例分为评估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评估组根据CGA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0 d后使用SS-QOL进行评分。结果评估组生活质量在护理后30 d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70 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康复治疗与一般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5 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 周后康复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典型护理问题版块集中处理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幸存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幸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典型护理问题版块集中处理法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典型护理问题版块集中处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康复期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小组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8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62例,实施卒中小组管理模式。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后3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FMA)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ADL、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康复知识、饮食和药物知识的理解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卒中小组管理模式可改善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侯敏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3):200-203
目的探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干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行动研究法干预的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424,P<0.001;t=4.795,P<0.001);FMA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8.546,P<0.001;t=7.364,P<0.001);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指导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血压控制、用药指导、生活能力训练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肢体康复训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精神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肢体康复训练指导能有效促进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早期患肢康复锻炼、语言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康复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ADL,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