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西安市儿童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西安市城区及农村1001名2-12岁儿童采用问卷式调查。2-6岁以内儿童由调查人员询问家长进行填表,7-12岁儿童由老师协助按便秘的诊断标准填写问卷,对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儿童由调查人员查体及填写儿童便秘病例登记表。结果:西安市城区及农村2-12岁儿童共调查1001人,诊断为便秘44例,患病率为4.40%,女性高于男性,小年龄组(2-6岁)高于大年龄组(7-12岁),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儿童便秘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有关,尚可能与家族史及膳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行为问题的分布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Acha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及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在太原市3个城市的三所小学所对1597名6-11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34%,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2.40%、12.2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河西区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区学校的儿童。男童行为问题总分、多动及违纪因子分高于女童;女童抑郁、躯体诉述及社交退缩因子分高于男童。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婴儿期易带、母亲孕期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良好的情绪、孩子有自信心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行为发展,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儿童看电视时间过久、挑食偏食、父母打骂冷淡孩子、对教养孩子有分歧意见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太原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儿童行为问题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学校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6—8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2所学校231名6~8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按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常模所定界值,检出有行为问题儿单30人,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2.99%。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和其他孩子的关系、父母关系、父母饮酒、父母批评孩子的场合、带养人情况、儿童性格孤独及家中有无读书环境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用NYLS《3-7岁儿童气质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日本S-M社会适应能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格人格问卷(成人)对杭州市542例3-6岁入托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无差异。启动缓慢型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18.18%,难养型12.07%,易养型8.57%。分裂强迫发生率各气质类型有明显差异(P=0.0003),启动缓慢型最高21.7%,其次为难养型11.4%。不同气质维度与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结论:启动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但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应重视此类儿童的教育及改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探讨解决儿童不良适应行为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精神缺陷协会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和家庭社会因素问卷,对911名6-12岁正常儿童和134名轻、中度智力缺陷儿童,进行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影响因素的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并与美国儿童适应行为对比。结果:北京儿童社会适应问题检出率为23.46%。独立性不如美国儿童,对抗行为和反社会性得分比美国儿童低。社会活动、独立做事、亲子关系、心理教育、父母职业、分床时间是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为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评估提供了科学而实用的工具;揭示了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1961名城乡7-12岁学龄儿童进行行为评价。结果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显差异(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婴幼儿期疾病、学前是否寄养、母孕期不良因素、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3年5~8月对六安市5县3区1 003名3~6岁儿童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儿童近半年行为表现情况,由父母(或调查员指导教养人)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并设计教养人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 055份,回收合格问卷1 003份,问卷回收率为95.1%。结果六安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32%。男童、女童行为因子品行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8.02%、11.1%;因子学习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3.01%、4.97%;因子心身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17.1%、15.61%;因子冲动-多动的检出率分别为0.35%、0.23%;因子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0.18%、0.68%;因子多动指数的检出率分别为3.38%、1.36%。管教态度、儿童是否单独睡觉、儿童平时的饮食情况是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是否单独睡觉、儿童平时的饮食情况是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马鞍山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和自编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马鞍山市区3804名6-13岁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5.46%,以违纪行为(A行为)为主,不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有些因素对各类行为均有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成绩差,婴幼期疾病,父母健康状况差,母亲性格内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教育态度不一致,亲子关系差,3岁前寄养或全托,母孕期情绪不良,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 学龄儿童不同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IMFeD)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调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养育环境。 结果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5.89%;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与无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6,-7.395,-9.393,-9.348,-9.773,-12.618,-13.633,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及环境气氛为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1)。 结论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积极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以预防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4~16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将焦作市区35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分为好、中、差,抽取其中1098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555名,女童543名。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为工具进行调查。由家长填写CBCL及相关因素问卷。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进行了行为调查。结果表明,焦作市4~1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21%,其中以4~5岁组发生率最高,6~11岁次之,12~16岁组发生率最低。分析其相关因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3047名4~6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家庭情况。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9%,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为0.6%~7.9%。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为攻击(7.9%)、忧郁(5.9%)、违纪(5.3%)、社交退缩(2.6%)及分裂样(2.4%);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为分裂样(6.2%)、躯体诉说(5.6%)、多动(5.4%)、社交退缩(5.3%)及忧郁(4.8%)。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家长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带养人文化程度低、父母关系不和谐、父子相处时间少、生活环境变迁较频繁、父亲职业不稳定等。结论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近几年全国其它地区文献报道为高,表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Cibb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967名6--14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27%,影响男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影响女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余姚市450名4~7岁儿童心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k(CBCL4-16岁家长用)量表及儿童家庭问卷对4-7岁儿童进行心理行为调查。结果:450名4-7岁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共有38人,异常率8.44%。各因子分高于正常范围者96人,占总人数的21.33%。因子异常率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男童因子分最高的前二位是:攻击行为(20%)及躯体诉说(14.54%)。女童因子分最高的前二位是:分裂样(31.7%)和社交退缩(17.01%)。城市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依赖性重和任性娇气;郊区儿童的主要问题是依赖性重及生活能力差。结论: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对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多水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城区幼儿行为偏离情况及家庭因素,父母育儿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单独影响和协同作用,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选定的北京、山东、浙江、广东、湖北5个省(直辖市)的10个城市社区中,用《Aachenbach2-3岁儿童行为调查表(家长问卷)》及母亲养育问卷调查2岁儿童母亲,获得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家庭,父母育儿资料。统计儿童行为偏离率及分布,运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方法分析儿童行为偏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地区666名2岁儿童总行为偏离率为53.9%,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家庭月收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较高的儿童行为偏离有关。在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后,父母育儿态度和行为对儿童行为偏离的负影响依然存在。结论:鉴于城市社区较高的儿童行为偏离率,个体保健难以对所有儿童提供心理干扰,建议通过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向儿童母亲传授适宜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纠正母亲错误的育儿态度和行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伤害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马鞍山市区三所小学的2005名学龄儿童,以研究开始时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评定的有、无行为问题的学龄儿童分别作为暴露与非暴露两个队列,开展为期一年伤害发生情况的随访观察,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两队列儿童伤害发生率有无差异,并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2.51%,有行为问题组儿童伤害年发生率为64.87%,无行为问题组儿童伤害年发生率为38.8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u=-6.054,P=0.000)。不同类型的行为问题儿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违纪(A)行为66.99%,神经症(N)行为67.41%,混合性(M)行为61.40%,不同行为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行为与N行为间比较u=-0.052,P=0.958;A行为与M行为间比较u=-0.400,P=0.689;N行为与M行为间比较u=-0.364,P=0.71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儿童出生时母亲年龄、母亲孕期不良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防范措施及儿童上学家长接送。其中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学龄儿童中有行为问题者是发生伤害的高危人群,在制订伤害干预措施时,应尤其重视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及控制,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洪灾区7~1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的父母和教师问卷对洪灾区7~1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洪灾区7~15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7%(父母问卷)和11.0%(教师问卷),男生以违纪行为(A行为)为主,而女生则以神经症性行为(N行为)为主。结论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性别、班主任批评、感到学习负担重、有亲人在洪灾中受了重伤.洪灾中未能与家人住在一起、曾经被洪水围困等待救援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儿童行为问题在我国洪灾区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干预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岳阳市城区、湖区、丘陵、山区4836名6~13岁在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9.19%,其中男生11、76%,女生6.59%,男:女=1.7:1(P〈0.01);湖区、丘陵、山区儿童行为问题差异小显著(P〉0.05),但高于城区儿童,农村:城区=2.84:1(P〈0.01);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6~10岁儿童现患率为7.33%,11~13岁儿童现患率达12.94%(P〈0.01);学龄儿童各类行为问题构成存在差异(P〈0、01),“A行为”〉“N行为”〉“M行为”,男生“A行为”〉“M行为”〉“N行为”,女生则为“N行为”〉“M行为”〉“A行为”(P〈0.01)。城区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构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为9.19%;儿童行为问题整体上男生多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区;“A行为”〉“N行为”〉“M行为”,男生以“A行为”,女生以“N行为”为主要构成;行为问题随年龄增大而升高,11~13岁儿章多于6~10岁儿童。  相似文献   

18.
4~5岁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4~5岁儿童行为发育的家庭环境。[方法]采用Achenbe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母亲职业和健康状况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4-5岁儿童各行为因子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t's量表教师问卷(TRS)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对乌鲁木齐市835名学龄前儿童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4.0%,男童为4.4%,女童为3.7%,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男童多动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儿童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P〈0.01)。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带养人、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工作繁忙否、儿童的分娩情况和发育情况等。结论家庭环境和生物因素对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儿童行为问题与早期家庭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中国标准化版、目拟早期家庭环境量表,调查武汉市6.5-13岁儿童516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21%±2.12%,男孩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儿童行为有影响的因素为出生时父亲年龄、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男孩)、独生(对男孩)、7岁前平均每天与母亲单独相处的时间、3岁前主要照料者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最有影响的因素为3岁前平均每天与母亲单独相处的时间、家庭教育。此外,入幼儿园、3岁前主要照料者、父亲职业对学龄男孩的行为问题有影响。而影响男性少年儿童的最大因素是3岁前主要照料者、3岁前与母亲单独相处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