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肠炎性反应性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寻找对鉴别诊断有帮助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8年11例结肠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疾患(不包括无溃疡的),男7例,女4例。其中,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5例,Crohn病3例,结核性结肠炎3例。6例经结肠镜检查并取的病理资料证实,3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临床治疗证实。均经X线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检查。结果X线造影表现,锯齿状表现的10例,肠管痉挛狭窄的8例,伴发息肉2例,有钡斑3例,结肠袋消失lO例,肠激惹征5例,肠管变形5例,卵石征的2例。结核性结肠炎和Crohn病局限于右半结肠,回肠末端多受累,而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范围较广,结肠各段均有发生,左半结肠多见;11例中均有溃疡形成,其形态各异,纵形溃疡和裂隙仅见于Crohn病。结论结肠的溃疡形态及其粘膜皱襞的变化和肠管的变形等是各种疾患的诊断依据。X线造影检查可提示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显示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重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贲门形态改变40例,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影35例,食管下段受侵29例,胃体上部受侵17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多轴位反复观察在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rohn病与肠结核的临床及病理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我院1998~2008年住院的59例Crohn病和31例肠结核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ohn病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末端回肠为主,多有腹腔脓肿,主要病理改变为肠腔狭窄、鹅卵石征和节段性改变;肠结核以女性多见,病变多位于回盲部,常并发腹腔积液,病理改变以肉芽肿,尤其是干酪样肉芽肿及肉芽肿的融合为主.结论 Crohn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较困难,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内镜、活检及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钡餐与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各自临床价值。方法对照观察8例小肠Crohn病的X线钡餐与MSCT小肠造影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X线钡餐与MSCT小肠造影发现节段性狭窄分别为7例和5例,卵石征分别为5例和4例。X线显示裂隙状、尖刺状溃疡7例,系膜对侧“假憩室样”改变3例,小肠运动力减弱5例;MSCT显示肠壁增厚且明显强化6例,小肠间隔增宽4例,腹腔脓肿、肠瘘及肿块各1例,肠系膜动脉分支小同程度迂曲、扩张4例。结论X线钡餐对小肠Crohn病早期的病灶和小肠功能改变的观察优于MSCT,而MSCT小肠造影则对小肠管壁增厚、肠管外病变和临床活动性更具优势,它们足相互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材料与方法:对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97例,球后溃疡9例,发现龛影51例,其中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35例,仰卧左后斜位发现14例,仰卧右后斜发现2例。球部变形82例,激惹征象66例,幽门痉挛8例。结论:掌握十二指肠解剖特点,采取适当体位及加压,可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十二指肠溃疡确立诊断、随访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将肠道 X 线双重造影、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CT、超声及核素扫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一:X 线双重对比灌肠造影:小肠双重对比灌肠造影(简称 SBE)目前这种检查已广泛开展,国内也已有很多报告,更可喜的是已有部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设备开展这一检查,并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更清晰地显示结肠粘膜的微细结构。对用常规检查不易诊断的病变如小息肉、早期癌等均可作出诊断。王恭宪等报告500例这种造影,可以查出直径在2cm 以下的小结肠癌(17例)张覃泉等指出结肠息肉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显示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将33例结肠镜直视下活检、19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3例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内窥镜为90.9%,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为84.2%,螺旋CT扫描癌肿检出率为44.2%,淋巴转移符合率28.2%,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87.5%,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66.7%。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食管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CT检查确诊的有41例,包括6例上段癌,25例中段癌以及10例下段癌,诊断准确率为82%;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的有31例,确诊率为62%。包括3例食管上段癌,24例食管中段癌,4例患者为食管下段癌。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有各自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提升诊断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 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6例,患者术前均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 例患者中,65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其中45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12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 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5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85.5%.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误诊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误诊常见原因。方法 对2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患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发病少,术前临床误诊为肠伤寒、结肠憩室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多发于男性青年,临床上患有反复腹泻、腹痛、便血或肠穿孔病症。镜下瘤细胞弥漫成片,中等大小,染色质呈点彩状,核膜薄而清,可见1—3个偏位核仁,可见炎症细胞及组织细胞,并有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红细胞、组织碎片现象。结论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及X线、肠镜缺乏特异性。对于男性青年腹泻、腹痛、便血、肠穿孔,而肠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肠镜检查有不规则单发或多发溃疡,可考虑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对比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由2017年9月—2019年3月以来,前来门诊问诊的50例胃癌患者。按照其诊断方式的不同,将这50例胃癌患者按照平行对照的方式以1:1的形式随机分配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取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均能得到详细的各项指标数据,但观察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确诊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均对胃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比显示出螺旋CT的确诊率要高于气钡双重造影,更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对于临床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气钡双重造影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由于缺血性结肠炎-过型多见,因此我们对10例患者在短期内作了多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观察其变化。结果:X线主要表现为:①指压痕;②管腔狭窄;③多发龛影;④囊袋状改变。结论:钡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数日到数周内动态观察可发现明显的变化,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13.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小肠可疑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的50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本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观察组)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是92.0%,对照组的检出率是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肠可疑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检出率更高,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克隆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25例胃肠道克隆病的临床与X线征象。病变多见于回肠及回盲部。多发性病变占84%,肠道狭窄80%,溃疡52%,粘膜卵石征36%,脓肿和炎性包块20%。讨论了胃肠道钡剂检查及CT的作用,并强调了气钡双对比造影发现粘膜病变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双任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10-821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1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被误诊贲门炎5例,贲门痉挛2例,胃底静脉曲张3例,良性溃疡4例,漏诊4例。结论对正常贲门口X线表现及生理特殊性缺乏认识,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特殊征象认识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当及检查方法不规范、全面是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X线表现,探讨其X线表现的诊断分期。方法用气钡双重造影法对104例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例进行观察。结果 在104例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具有广泛痉挛,粘膜略粗,钡剂逆蠕动现象有66例,占63.46%(炎症期),具有溃疡有23例,占24.哗%(溃疡期)具有变形,表现15例,占12.5%(瘢痕期)。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在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有完整资料的3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影像学、结肠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病变35例均侵犯左半结肠,粘膜增粗紊乱12例,肠腔内多个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13例,6例多发斑片状龛影,9例不规到据齿状及“双边征”,13例肠管变形,16例多发炎性息肉。结论结合临床、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内窥镜检查可对UC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息肉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采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并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漏诊率比对。结果本组采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检查结肠息肉X线征象阳性135例,阳性率51.13%;单发结肠息肉95例,多发40例,息肉直径大小5—35mm。〈2cm结肠息肉41例,〉2cm结肠息肉94例。乙状结肠71例,降结肠39例,横结肠2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132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35例,诊断符合率97.77%;纤维结肠镜检查阴性121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29例,诊断漏诊率5.94%。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痛苦小,能全而了解整个结肠和阑尾的情况,对结肠的解剖和各段结肠的位置显示较真实,同时也能观察到结肠外病变对肠壁的影响。与纤维结肠镜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97.77%,诊断漏诊率5.94%。可以做为对结肠息肉诊断首选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20.
崔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49-949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疣状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疣状胃炎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4例,胃体5例,弥漫分布9例。多发性病灶26例,单发2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20例,息肉样隆起8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