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行为偏好及玩家类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对324名玩家进行网络游戏偏好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测试.结果:成就组玩家网龄显著偏低而游龄显著偏高,而杀手组的玩家网龄、游龄均偏高.玩家网瘾得分与行为偏好各分量表之间均有显著相关.网瘾组玩家在行为偏好问卷的投入精力、投人情感、攻击行为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问题组和正常组.除了成就组和杀手组玩家网瘾得分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结论:网络游戏行为偏好问卷对玩家的网络成瘾程度有很好的预测性.不同类型的玩家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各异.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76例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对研究组成瘾者,给予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met Addiction Scale,CIA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39.5±8.1)vs.(46.4±6.0),P<0.01],治疗后研究组SCL-90量表的抑郁、焦虑、强迫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1.58±0.37)vs.(2.82±0.58),(1.45±0.62)vs.(3.05±0.73),(1.87±0.41)vs.(3.08±0.79);均P<0.01];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治疗前[(0.31±0.13)vs.(0.40±0.24),(0.37±0.12)vs.(0.47±0.21),(0.42±0.15)vs.(0.55±0.23);均P<0.01)].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母亲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均高于父亲;②父母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③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会因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结论:父母的行为、心理控制在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对网络成瘾有不同作用,针对性地调整父母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及原因和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昆明市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昆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危害性,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方法 以昆明市随机抽取的8所中学的高中和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自评量表》为工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昆明市中学生可能有,以及已经有网络成瘾问题者的总阳性率为5.29%,其中高中生的问题更为严重,阳性率已经高达8.92%。讨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本身的特性与个体人格特质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加强素质教育和给予心理治疗、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寻向机制等是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其C型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和C型行为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无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4.40%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在轻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12.04%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在中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50.00%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与其C型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r=0.631,P<0.001)。结论C型行为特征越突出的人,越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家庭环境,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70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矛盾性得分高于常模(P0.001);其娱乐性、道德宗教管、控制性与常模无明显差异。父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的组织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偶极子溯源分析方法,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的脑内起源。方法:网络成瘾青少年和正常对照者各10例,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对被试进行刺激以诱发ERPP300成分,利用偶极子溯源分析方法对P300的脑内起源进行定位,并将溯源后P300的起源位置和fMRI中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脑区进行对比,了解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相比,ERPP300波的峰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总平均P300电位波溯源定位在扣带回中后部,fMRI中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接受网络内容刺激后扣带回中后部也出现明显的激活。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P300电位的脑内起源主要位于扣带回中后部,该部可能参与了网络成瘾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高岩  刘方方  王旭飞 《校园心理》2011,9(5):316-317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第一高中及辽河油田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油田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状态;分析其特点和辽河油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探讨干预策略,希望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第一高中及辽河油田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油田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状态;分析其特点和辽河油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探讨干预策略,希望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x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x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x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 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应付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使用可能使青少年的学业成就(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行为活动等受到消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应付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使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互联网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增强对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困及矫治的了解。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给予详细阐述。结果阐明了网络成瘾症的概念、鉴别与诊断、易患人群、理论模型以及网络成瘾症的形成原因,并就网络成瘾的心理矫治策略作简要介绍。结论IAD的矫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完成,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待网络这把“双刀剑”。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但因使用不当,造成网民心身健康损害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逐步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青少年应付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作了初步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1.5完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行为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使用行为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高中生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使用年限多在2~3年以上;平均上网时间在每日5小时;上网地点集中在网吧和家里;其上网行为以聊天和游戏为主;上网目的表现为娱乐和交友为主;网络体验表现为寻求感觉刺激和心理释放。结论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密切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后果.方法 2007年10-12月,以职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结果 ①网络成瘾32人,检出率为6.7%;②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组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在上网次数、在线时间、每天/每周上网时间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网络成瘾组在线时间更长,上网次数更多;④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上网内容比较,两组在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网络态度上,两组的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的网络情感上的比较显示,成瘾组的网络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⑤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抑郁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在焦虑、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一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后果更严重.结论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且产生了更消极的生理、行为、经济和心理—社会后果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后果。方法 2007年10-12月,以职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结果①网络成瘾32人,检出率为6.7%;②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组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在上网次数、在线时间、每天/每周上网时间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网络成瘾组在线时间更长,上网次数更多;④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上网内容比较,两组在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网络态度上,两组的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的网络情感上的比较显示,成瘾组的网络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⑤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抑郁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在焦虑、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后果更严重。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且产生了更消极的生理、行为、经济和心理-社会后果等。  相似文献   

19.
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评估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疗效。方法:将52例IAD青少年进行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并与家庭治疗结合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疗程为3月,用IAD诊断问卷(IAD-D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32例)和86.54%(45例),其治疗后的IAD-DQ评分、上网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IAD青少年的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躯体化(S)、精神病性(P)及偏执(Pa)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SCL-90总分及强迫(Oc)、人际敏感(Is)、抑郁(D)、焦虑(A)、敌对(H)、恐怖(Ph)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值(P〈0.05或P〈0.01);而治疗后上述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显著减少IAD青少年上网时间及改善其情绪和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