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端  孟凡亮 《疾病监测》1999,14(7):267-270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Vc)引起的急性脱水性腹泻病,从1817年至今的180多年内,全球范围内已发生过七次由O1群Vc引发的霍乱大流行,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又发生了由O139群Vc引起的霍乱,并于1993年以后在十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刘建勋 《疾病监测》1996,11(1):33-35
1994年的全球霍乱1流行概况:O1群霍乱弧菌E1Tor生物型是1961年开始的世界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的致病因子,1994年依然在世界各地继续传播。1994年全球共有94个国家或地区向WHO报告霍乱疫情,报告的霍乱患者共计384403例,较1993年上...  相似文献   

3.
霍乱弧菌及其它致泻弧菌检验现状许淑珍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当前,埃尔托型和O139霍乱弧菌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O139菌株是近3年来发现的引起霍乱流行的新菌型。非O1群霍乱弧菌和其它弧菌引起的腹泻也明显增多。实验室应加强对霍乱...  相似文献   

4.
O139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在某地水样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4株O139霍乱弧菌,经对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并与O1群霍乱弧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139霍乱弧菌具有O1群同样的生化特性,但不与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凝集,仅与O139霍乱弧菌抗血清在玻片上呈强凝集,试管凝集滴度为1:640~1:2560,所有菌株都使鸡红细胞凝集,对羊红细胞溶血的作用可变,所有菌株对霍乱O1群  相似文献   

5.
2002年全球霍乱流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震宇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3,18(12):472-474
世界所有地区持续报告由O1生物型ElTor霍乱弧菌所致的霍乱,此菌株是目前第七次世界霍乱流行的病原。2002年有52个国家官方报告给WHO霍乱病例总数为142311例,其中死亡4564例。虽然报告的病例数下降,但报告的死亡数是往年的两倍。2001年南非霍乱发病率罕见的低,但总病死率(CFR)为3.95%,高于一般情况。高  相似文献   

6.
霍乱弧菌O139多糖荚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端 《疾病监测》1996,11(7):265-268
霍乱弧菌O139多糖荚膜的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刘端综述张树波审校由霍乱弧菌O139(VCO139)引起的新型霍乱,自1992年起在印度和孟加拉等严重流行,目前已波及亚、欧、美三大洲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1],...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在某地水样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4株O139霍乱弧菌,经对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并与O1群霍乱弧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139霍乱弧菌具有O1群同样的生化特性,但不与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凝集,仅与O139霍乱弧菌抗血清在玻片上呈强凝集,试管凝集滴度为1:640~1:2560,所有菌株都使鸡红细胞凝集,对羊红细胞溶血的作用可变。所有菌株对霍乱O1群特异的mukherjee's噬菌体有抗性,对O/129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而对红霉素、环丙氟哌酸等抗生素敏感。O139与O1群霍乱弧菌的不同特征,可作为鉴别的参考依据,但由于观察的菌株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秉斋 《疾病监测》1994,9(4):111-112
O139型霍乱弧菌的监测按国际卫生法规第3条(WER1993,no.20,P.142)特提醒各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把0139型霍乱病例和死亡数上报给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内瓦)。临床上0139型与O1型霍乱弧菌不易区分。然而从流行病学观点,存在O1型...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O139血清群霍乱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O139血清群霍乱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浙江省宁波市卫生防疫站(315010)许国章王仁元综述袁渭审校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目前应用血清学的方法已把霍乱弧菌分为155个以上O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为霍乱的病原菌。研究表明:O139新菌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遗传学基础上,探索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的基因结构的特点,即对1992~1994年从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21株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DNA经核酸限制性内切酶PstI消化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全部菌株表现为多样化特征的限制性酶谱;用Dig标记的基因探针做southernblot杂交,无一株菌具有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所具有的CT毒素基因;质粒图谱分析,仅有6株菌各含有一条质粒带,而且这6株菌同时对3~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表明该菌株对O/129的抗性是非质粒性的。结果表明,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具相似的遗传学特性和毒力特征,因而,它不是引起霍乱暴发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要重视夏季肠道传染病弧菌属的细菌学检查倪语星每年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和发病的高峰。引起夏季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弧菌属的细菌,包括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型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其它弧菌等。其中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曾引起6次世界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控制霍乱流行,研究建立了一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根据霍乱弧菌肠毒素CT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片断为296bp,同时采用一种高效率、快速、简便的方法提取并纯化DNA,该法能成功地检测各种样品中的产CT肠毒素O1群霍乱弧菌。应用PCR技术和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909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和18份环境水样标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粪便标本阳性率为4.2%(38/909);水样标本为22.2%(4/18),其中1份粪便标本和1份水样标本,是经过第2次增菌培养后,检出用性,而PCR方法未见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表明PCR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并可在2、3小时内检测出含3个菌细胞的标本。因此,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各种临床、环境标本中的产CT肠毒素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13.
霍乱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乱是由O1群霍乱弧菌 (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和O1 3 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和由此引起的体液丢失、脱水、周身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及低钾综合征等。如不及时抢救 ,病死率甚高。由于起病急 ,传播快 ,影响人民生活、生产及旅游、外贸等正常交往 ,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其余二种为鼠疫和黄热病 ) ,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1 病原体O1群霍乱弧菌 (Vibriocholerae)是公认引起霍乱的病原体。不论古典生物型或埃…  相似文献   

14.
徐群英 《护理研究》2008,22(16):1482-1482
2005年9月,湖州市练市地区某砖瓦厂民工工地和民工子弟学校发生霍乱疫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如管理措施不当,易引起大流行,危害严重.因此,建立相对独立规范的临时霍乱隔离病区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如管理措施不当,易引起流行,危害严重。所以组建相对规范的临时霍乱隔离病区,集中收治霍乱病人是十分重要的。2005年9月福建省莆田市发生霍乱,我院自2005年9月4日开始,将原儿科的两层病房改建为临时霍乱隔离病区。9月6~  相似文献   

16.
耐四环素非O1群O139霍乱弧菌的报告李端,熊元甫(南昌市卫生防疫站,江西南昌330006)非O1群O139霍乱弧菌国内外的报道均对四环素敏感,我们分离出一株耐四环素的菌株。1病原学检查某腹泻病人粪便,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1株革兰阴性弧菌,...  相似文献   

17.
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霍乱弧菌建美,罗兰,陈冬梅,钟发,陈景文,陈求刚,陈菊香我院1994年7~9月从某地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霍乱弧菌7株,其中6株为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均属埃尔托生物型;另1株为非O1群O139霍乱弧菌。与广州市防疫站复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O139霍乱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彩莲  祁国明 《疾病监测》1997,12(9):325-331
利用ctxA,Zot,Ace,RS1,st和iga等基因探针检测578株霍乱弧菌,发现其中1株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和6株O139霍乱弧菌不含ctxA,进一步分析证明这7个菌株中,除1株含RS1序列外,其他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这为菌苗候选株的筛选提供了依据。用16SrRNA基因探针检测不同地区分离的62株O139菌株和O-1群埃尔托型菌株,将其分为9个16SrRNA基因型。结合ctxA探针检测结果,认为我国流行的O139霍乱弧菌有两种类型,与印度、孟加拉国分离的菌株不尽相同。本文首次报导,通过16SrRNA基因检测,可区分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与O139霍乱弧菌,并建议将ctxA、16SrRNA两个基因作为确定O139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本院1999年6~9月在肠道门诊检出的20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群和药敏试验,根据1998年美国NCCLSA药敏法规中新增的霍乱弧菌抗生素造反和判别标准^「2」,所选用抗生素已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药敏结果揭示: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比O/129敏感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霍乱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  阚飙 《疾病监测》2008,23(7):447-451
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分泌的一种不耐热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介绍了霍乱毒素和霍乱弧菌产毒株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