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进行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同期自愿选择行传统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14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疼痛,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用于早期终止妊娠术中,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性强、寻找妊娠囊迅速的优点,克服了常规手术的盲目性,减少术中宫腔的操作次数,能及时检测宫腔内的残余物是否吸刮干净,还能检测术后的子宫情况,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全程超导可视技术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将326例子宫内早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按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采用全程超导可视技术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胆囊息肉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胆囊息肉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行胆囊息肉切除患者60例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围术期采用ERAS方案)和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各组30例。术前采集一般资料,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 结果: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L-6、IL-8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血清免疫因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胆囊息肉手术患者,采用ERAS方案具有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少等优点。同时术后IL-6、IL-8及TNF-α等炎症因子等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疾病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6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31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疾病相关血清指标(肿瘤标志物、胃肠激素及肿瘤增殖侵袭相关指标)。术前两组疾病相关血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疾病相关血清指标均与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两组肿瘤标志物及肿瘤增殖侵袭相关指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疾病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较为明显,对胃肠激素影响明显小于常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等热量的普通肠内营养(普通营养组),于术前5d和术后1、4、8d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炎症指标CRP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内脏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者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行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受术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于对照组,受术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8.1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者行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5—10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伴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以安素作为肠内营养制剂,术前连续服用10d,对照组进食等热量等氮的匀浆膳。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d和术后3d营养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恶心、呕吐等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水平一致(均P〉0.05)。术后3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3.9±5.6)g/L比(31.0±5.3)g/L,P〈O.05]和血红蛋白水平[(103.4±7.7)g/L比(96.6±10.5)g/L,P〈0.01]均明显升高;而体质量指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糖浓度、血钾、血钠及肝、肾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各有1例出现呕吐症状,试验组患者未出现肠内营养相关的严重不良临床事件。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临床纠正营养风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复元方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恢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元方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胃肠道恶性肿瘤并拟行手术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术前第3d至术后第8d,治疗组加用复元方治疗,对照组则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疲劳评分在术后第8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d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较术前下降,c-反应蛋白较术前升高。至术后第8d治疗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回升,c-反应蛋白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复元方,能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激状态,减轻术后疲劳综合征,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7例男性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7例女性患者(对照组)在术前,术后1d、3d、7d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两组围术期不同时段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症状较女性患者严重,而术后有所缓解,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减轻其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自愿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96例孕妇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部分孕妇出现一过性头晕,嘱其平卧休息后缓解。余均未发生流产不全、子宫穿孔、宫颈粘连、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积极开展术前完善检查与心理疏导、术后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手术进程顺利,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术后孕妇的科学孕育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氟比洛酚配伍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超前镇痛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门诊预诊妊娠1~2月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者40例,随机分成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和氟比洛酚(F)组.每组各20例,F组于术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酚50mg,15分钟后行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组丙泊酚均采用2次推注法郎首次给药至深镇静,在扩宫颈之前再追加首次量的20%.吸宫时根据有无体动适当追加丙泊酚。观察记录诱导过程及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 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丙泊酚用景F组少于P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P组(p〈0.05),术后宫缩痛F组明显少于P组(p〈0.05)。 结论:氟比洛酚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的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七氟醚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3-08间门诊自愿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停药到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和生命体征,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不良反应率为17.9%,低于丙泊酚组的30.8%(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应用七氟醚麻醉,具有苏醒快、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日间无痛人流术的效果及对离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和单纯异丙酚组(B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0.3ug/kg.异丙酚1.5mg/kg。B组:异丙酚2mg/kg。分别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的HR.SBP、DBP和SpO2及异丙酚总量、苏醒时间、以及离院时间。结果:A组术前.术中.术后的SPO2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动脉压术前、术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与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术前、术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与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0.01)。B组术前、术后SPO2没有显著差异.术中与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动脉压术前.术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与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术中、术后的HR没有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总量(P〈0.01),清醒时闻(P〈0.01)离院时间(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病人留院时间.加快日间手术室的运转。但术中需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理念对泌尿外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100例泌尿外科门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痛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术后2 h舒适度、术后留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30 min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h、术后1.5 h和术后2 h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生理舒适评分、心理舒适评分和舒适度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留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理念可减轻泌尿外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Lipoplus(力保加)脂肪乳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早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ipoplus组和Lipofundin(力保肪宁)组,每组32例。术后1.5d,两组患者按等氮、等热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前及术后1、2、3、6d,检测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氮平衡)和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三烯(LTB5和LTB4)];并观察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发生率、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d又明显升高(P〈0.05).并已达到正氮平衡。术后6d,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且Lipoplus组较Lipofundin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Lipoplus组LTB5/LTB4较术后1d明显升高(P〈0.05),但Lipofundin组LTB5/LTB4的升高却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Lipoplus组术后感染发生率(3.1%,1/32)和SIRS发生率(6.3%,2/32)低于Lipofundin组『分别为9.4%(3/32)和15.6%(5/32)],APACHEⅡ评分(3.6±2.0)高于Lipofundin组(3.3±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poplus组术后住院时间则较Lipofundin组明显缩短[(6.4±1.1)d比(8.2±1.3)d,P〈0.05]。结论Lipoplus脂肪乳剂可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降低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沉与血清降钙素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患者(感染组)及无感染的17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沉及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情况。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术前血沉无明显差异,术后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沉均加快,但感染组血沉明显快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与对照组术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相近,对照组术后水平较术前未升高,而感染组术后血清降钙素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沉及血清降钙素原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检测指标,对髋关节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极有帮助,可作为髋关节术后有无感染的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ng/L、(8.15±2.28)ng/L、(1.68±0.31)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辅助用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然后两组皆给予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和相应常规处理,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体液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S100蛋白含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第7天的MMSE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天,对照组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7.78%(10/36),观察组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9.45%(7/3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9天,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均有部分恢复,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6/36),观察组发生率为8.3%(3/3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够帮助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