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身体成长及智力发育等方面的远期影响。方法选取6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取此期间6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2组新生儿的出生资料、临床诊疗资料及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期及随访期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身长、体质量及神经评分,2纽新生儿在出生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随访期间对照纽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在3,12及24个月时的智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愈后随访期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仍较正常婴幼儿高,在身长、体质量、神经行为及智力水平等方面均较正常婴幼儿差,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监测,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早进行治疗干预,以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黄栀花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对新生儿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甚至损害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当血清总胆红素值增高时严重后果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序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了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的血症对听觉的影响,我科于2010年元月~2011年6月对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135例患儿做了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曹俊丽  王喜平 《河北中医》2010,32(3):417-4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异常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6—01—2008—08,我们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和蒙脱石散口服配合开塞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等黄染,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常导致严重后果。由于引起高胆的病因较为复杂,故明确病因,及时诊治,对防治高胆红素血症,降低核黄疸发生率极为重要。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就其临床诊治作一探讨,以期能进行科学防治,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193-119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脑瘫、听力损害、智力低下、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外治法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提高了患儿依从性,易被新生儿家长接受。将近10年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治法的研究进展,从光疗、灌肠、抚触、穴位按摩、穴位贴敷、针刺穴位、中药药浴、非营养性吸吮及综合疗法等9方面予以综述。参考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引起新生儿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永久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对本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菌扼黄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比较换血前后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结果:换血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换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酶诱导剂、蓝光照射及其他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妈咪爱,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妈咪爱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给予相应治疗,另外对两组新生儿的疗效及黄疸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与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与结论: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能协同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胆红素、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胆红素脑病患儿为观察组,28例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脑MRI、BAEP异常发生率及NBNA评分,进一步比较MRI正常组、异常组和BAEP正常组、异常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MRI、BAEP异常发生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MRI、BAEP异常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MRI、BAEP正常组(P均0.05)。结论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可作为诊断胆红素脑病的较敏感指标,联合脑MRI、BAEP及NBNA检查更有助于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以便尽早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一般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属于常见疾病,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85umol/L时,皮肤可察觉黄染,肉眼可见皮肤黄染。足月儿约有50%,早产儿约有80%,其中有相当数量属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处理。若伴有其它发病因素存在时,则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对收治的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在我院住院,头颅MRI检查符合胆红素脑病诊断的新生儿,结合其临床表现,了解新生儿头颅MRI结果异常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行头颅MRI检查提示符合胆红素脑病的患儿,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头颅MRI结果异常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33例头颅MRI检查符合胆红素脑病的患儿中,有31例表现为苍白球区T1WI高信号,10例表现为丘脑区T1WI高信号,3例表现为脑干T1WI高信号,3例分别表现为小脑蚓部T1WI异常高信号,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短T1信号。在33例患儿中,仅有6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的症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均符合胆红素脑病的诊断。结论:头颅MRI是目前诊断胆红素脑病的客观依据之一,在没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的新生儿中,胆红素脑病的诊断需慎重,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诱发电位变化,分析此检查对早期诊断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意义,并探讨脑干诱发电位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出生77例新生儿,分组:对照组: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21μmol·L~(-1))20例,观察组: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并分成轻度组(221~280μmol·L~(-1))17例,中度组(281~342μmol·L~(-1))20例、重度组(342μmol·L~(-1))20例。入选新生儿予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脑干诱发电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轻度、中度与重度组患儿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脑干诱发电位可早期发现,而且新生儿的脑损伤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完全的线性关系,轻度胆红素升高即可引起新生儿的脑损伤,因此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均应早期检查、诊断及干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早期服用茵陈汤加减, 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从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上取得较好疗效。通过300 例临床对照,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茵陈汤加减有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之功效, 能加速新生儿胆红素代谢,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发生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时,补液对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方法64例足月新生儿患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受试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给予液体12 h,n=32)和对照组(不予额外补液,n=32)。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增加补液量,对黄疸的消退无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6例。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结合中药。两组疗程均为7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降至时间、血清CRP和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3.97%)显著高于对照组(90.4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降至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和P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PCT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的相关因素,为防治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参考。方法对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生因素占首位(29.26%),其他依次为ABO溶血(21.80%),母乳性黄疸(19.74%),感染性疾病(17.2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7.72%),其他原因不明(4.26%)。结论明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各种细菌、病毒感染 ,先天性代谢性遗传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异常增高。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 ,血清胆红素升高 ,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1] 。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光疗、静滴白蛋白、应用酶诱导剂等。我院儿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获得较好疗效 ,现将临床护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6月接受治疗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1 33例 ,男 71例 ,女 6 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杨秋丽  周伟 《四川中医》2008,26(11):94-9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1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退黄汤口服;对照组75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48小时和96小时血清胆红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皮肤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85μmol/L)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V波潜伏期、Ⅰ-Ⅴ间期、Ⅲ-Ⅴ间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防治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