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27例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化疗总有效率79.8%(21/27),完全缓解率为7.4%(2/27)。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结论: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在宫颈癌手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对54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抗癌药物选择卡铂、平阳霉素;并对9例患者检测了化疗后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的浓度。结果54例宫颈癌中36例(36/36)Ⅱ期、10例(10/12)Ⅲa期、3例(3/6)Ⅲb期经1~3次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后可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缓解(HCR)11例;9例检测了宫颈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发现动脉灌注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灌注。结论宫颈癌术前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可有效提高癌组织内的抗癌药物浓度,缩小肿瘤体积,部分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大宫颈癌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05年12月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0例巨大(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ⅠB~ⅡB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有效率85%,患者肿瘤瘤体明显缩小,症状减轻。结论对巨大宫颈癌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为后期的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9月—2009年3月37例宫颈癌(ⅠB期14例、ⅡA期10例、ⅡB期11例、Ⅲ期2例)术前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并与手术资料进行对照。结果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33例(13例ⅠB期、19例Ⅱ期及1例Ⅲ期)局部情况改善,顺利完成了根治手术,动脉灌注化疗近期有效率86%(33/37),2例ⅠB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经动脉灌注化疗后,术后切除标本中未发现癌细胞,另29例动脉灌注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标本中断端无癌细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2例。结论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能缩小原发病灶肿瘤大小,改善局部情况,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身静脉化疗与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组实施全身静脉化疗,动脉组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LMVD、VEGF表达情况。结果动脉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静脉组(P均0.05);2组治疗后L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动脉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宫颈癌效果更为理想,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降低LMVD与VEGF的表达水平,值得进行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病理确诊的68例Ⅰb-Ⅱb 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洛铂联合氟尿嘧啶1~2个疗程,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达100%,副反应较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接受性更好.结论 术前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可使Ⅰb-Ⅱb 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26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分期、是否有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的要求、患者的经济状况等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原位癌患者均无瘤生存,Ⅰa~Ⅱb期、Ⅲa~Ⅲb期患者3 a生存率分别为83%(10/12)和36%(4/11)。结论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功能,对Ⅰb期或Ⅱb期的早期患者可采用术前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内介入治疗。根据病情向瘤体供血动脉内灌注不同剂量的5-Fu、CF、OXA及明胶海绵栓塞靶动脉。间隔4~6周重复1次,连续2次后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72%,显效率22%。局部瘤体完全缓解(CR)5例(16%),部分缓解(PR)18例(56%),近期有效率为72%。治疗后出现发热16例,上腹部疼痛14例;32例中胃肠反应25例,Ⅰ度18例,Ⅱ度6例,Ⅲ度1例;骨髓抑制20例,Ⅰ度16例,Ⅱ度4例。结论进展期胃癌内介入治疗效果肯定,毒副反应轻微,为中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条积极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72-172
目的:探究经皮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介入治疗宫颈癌的护理方法,实施针对护理方案。方法:对41例宫颈癌患者实施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并实施相关的护理。结果:在41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完全恢复,17例患者的肿瘤不同程度减小,总有效率为58.54%。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护理有助患者康复,是宫颈癌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治局部晚期宫颈癌37例,其中Ⅰ B2期3例,ⅡA期20例,ⅡB期14例;鳞癌33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前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1~3个疗程,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本研究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之和)为56.76%;新辅助化疗后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91.89%;术后手术病理分期降级者17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0例,宫旁浸润者4例.其中34例患者经1~3个疗程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3例ⅡB期行2个疗程化疗后因手术困难,给予同步放化疗,其中2例患者肿瘤稳定,1例肿瘤进展.所有患者阴道流血、排液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有效缩小病灶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并提高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盆外照射加252锎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晚期并发症情况,对治疗方案加以总结。方法:选择32例初治的临床分期为Ⅰb~Ⅲ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b期5例,Ⅱa期9例,Ⅱb期8例,Ⅲa期5例,Ⅲb期5例。治疗方案: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7~10Gy/次,1次/周,共进行4~6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5~45Gy;同时进行前后对穿野全盆腔外照射200cGy/次,4次/周;外照射20~30Gy后,盆腔野中央屏蔽挡铅3~4cm,继续四野外照射200cGy/次,4次/周,使外照射总剂量达到45~50Gy。总疗程约需5~7周。结果:32例患者分别于2年及3年进行随访,其2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均分别为100%(32/32)、90.6%(29/32),按临床分期其生存率为Ⅰb期100%(5/5),Ⅱa期100%(9/9),Ⅱb期87.5%(7/8),Ⅲa期80%(4/5),Ⅲb期80%(4/5)。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6.3%,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3.1%。结论: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加全盆外照射治疗各期宫颈癌,患者能较好耐受,且其Ⅱ、Ⅲ期患者2年及3年生存率较高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辅助治疗Ⅱa期至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Ⅱa期至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1~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2剧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并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结果NACT有效45例(78.95%),其中9例(15.79%)完全缓解。Ⅱa期有效33例,11b期有效12例,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别与化疗效果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腺癌42.86%(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本组患者化疗后均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同、降低肿瘤的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制复方紫草油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白建华 《四川中医》2007,25(10):95-95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油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采用我院自制复方紫草油治疗Ⅰ-Ⅳ期压疮23例。结果:治愈Ⅰ期、Ⅱ期患者13例,Ⅲ期患者4例,占73.9%;Ⅲ期好转4例,Ⅳ期好转1例,占217%;Ⅳ期无效1例,占4.4%;总有效率95.6%。结论:复方紫草油治疗压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手术联合术前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前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联合术前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情况,完全缓解15例(43%)、部分缓解14例(40%)、无变化4例(11%)、进展2例(6%),总有效率83%,另外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良好11例(31%)、较好12例(34%)、一般10例(28%)、差2例(5%)。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I-II度白细胞减少,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手术联合术前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如雪  徐坚强  芮球红 《新中医》2016,48(5):134-136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对中医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补脾益肾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记录不同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3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9.9%。其中Ig G组中单一抗GPⅡb/Ⅲa阳性、单一抗GPⅠbα阳性、抗GPⅡb/Ⅲa+GPⅠbα双阳性及抗GPⅡb/Ⅲa+GPⅠbα双阴性的有效率分别为87.5%、41.2%、61.5%、72.3%,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M组单一抗GPⅡb/Ⅲa阳性、单一抗GPⅠbα阳性、抗GPⅡb/Ⅲa+GPⅠbα双阳性及抗GPⅡb/Ⅲa+GPⅠbα双阴性的有效率分别为85.7%、85.7%、63.6%、67.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安全性较高。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对中医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的疗效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Ig G抗体,以抗GPⅠbα-IgG抗体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6.
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3年来至今行手术治疗的Ⅰb2~Ⅱb期4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术前化疗组26例,与单纯接受手术的直接手术组的19例患者的手术、术后情况作对比分析;及术前化疗组化疗前后自身肿瘤体积的对比。结果:术前化疗组病例中肿块完全消退的共4(15.3%)例,部分缓解的14(53.8%)例;与直接手术组相比,术中出血少(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低(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缩小局部肿瘤、改善宫旁组织情况、控制淋巴结转移或亚临床病灶,近期疗效明显,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合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7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 4例 ,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 ;对照组 3 6例 ,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9.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 2 .8% ;2 ,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 3 8.2 % ,2 6.5 % ,对照组为 16.7% ,8.3 % ;治疗组有效率及 2 ,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活喜配合TAE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肝活喜片剂(或合剂)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住患者23例,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治疗后半年、1年生存率、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56.5%(13/23);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69.6%(16/23),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0.9%(14/23)。中医症状积分从平均32.3下降到16.5,仅有少数患者有一过性轻度恶心呕吐或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结论:肝活喜配合TAE确能延长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明显减轻栓塞后综合征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以表阿霉素等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3例,采用表阿霉素、卡铂以及5-氟脲嘧啶等化疗药物与碘化油联合经肝动脉辁塞灌注治疗.结果53例共接受132次介入治疗.41例AFP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部分缓解31例,稳定19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58.5%.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0%、70.7%、32%.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的骨髓抑制及I~Ⅱ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以表阿霉素为主的药物经肝动脉拴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采用手术/化疗/中药同步联合方法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结果:3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总有效率为75%,其中Ⅰ期5例,Ⅱ期16例,Ⅲa期3例。出现白细胞/粒细胞Ⅱ度以上者有13例(40·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支气管肺泡癌疗效明显,提高了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