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分娩的新生儿3190例,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血症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妊娠合并症诸因素、围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92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8例,中重度黄疸4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88 7±44.8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4例,中重度黄疸28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6.5±83.6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A、B、C组各31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B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抚触干预,2次/d,15 min/次,连续5 d;C组在B组基础上每日增加抚触1次.测量三组干预5 d内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第2~5天B、C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A组(均P<0.01),第4、5天C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B组(均P<0.01);干预第5天B、C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1),且C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抚触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其行为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ABO溶血病患儿进行早期观察和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黄疸消退时间平均7~8天,平均住院时间8天,45例无一例换血,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及死亡。结论:基层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尽可能的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持续24小时蓝光照射配合静滴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后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后。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以及血常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较观察组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轻微下降,血钾、血氯、血钙、血钠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快速降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抚摩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黄疸指数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300例产科出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穴位抚摩护理,检测记录每天的黄疸指数,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效果。结果:黄疸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中医穴位抚摩干预可促进新生儿黄疸患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住院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一般情况的观察与护理,机体液体平衡的管理和胆红素水平的监测,为治疗提供保证.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8例全部治愈出院,核黄疸患儿也未留下后遗症.结论:不管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只对患儿病情能做出准确的预期判断,采取合理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媛媛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7):164-16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 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组30例。对照组开展科室常规干预,观察组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湿疹症状恢复时间、生活质 量、感染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湿疹消退时间、湿疹结痂时间、皮肤瘙痒消退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瘙痒抓痒影响、睡眠质量、摄食状况、情绪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 预在新生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湿疹症状消退时间,减轻瘙痒等不适感,有利于提高 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1月内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4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月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移植肝病理学检查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确定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包括:保存(含再灌注损伤)(35例,85.4%),胆道并发症(18例,43.9%),急性排斥反应(13例,31.7%),血管并发症(5例,12.2%),感染并发症(20例,48.8%),术前高胆红素血症(12例,29.2%),药物毒性反应(4例,9.8%)。通过对其原因及时处理,于术后满1月时28例高胆红素血症基本消失,临床治愈率为68.3%(28/41),6例效果不明显,7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通常是多种原因同时或相继作用所致,其中保存及再灌注损伤、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原因,早期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70例NEC患儿和140例非NEC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NEC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统计NEC患儿治疗方法,将手术治疗患儿按照其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7 d)和晚期手术组(7 d<手术年龄≤28 d),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NE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喂养方式与非NEC组存在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新生儿体重<2.5 kg、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是新生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NE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早期手术组手术指征、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与晚期手术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NEC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和母乳喂养,需根据NEC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为早期预防该类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本组自2001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7例,女73例,平均年龄69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和医生诊断该病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类风湿关节炎(P〈0.05)、糖尿病(P〈0.05)、肿瘤(P〈0.01)、激素服用史(P〈0.01)、高血尿酸症(P〈0.05)和伴发其它系统感染(P〈0.05)是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高危险因素,WBC(P〈0.01)、ESR(P〈0.01)、CRP(P〈0.01)、关节液常规生化(P〈0.01)、关节液细菌培养(P〈0.05)、组织微生物培养(P〈0.01)指标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较其他方法更加方便。结论早期详细询问病史,积极治疗合并症对预防术后感染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对感染做诊断时,联合多种指标检测,能够提高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HBV感染的AFLP孕妇9例和无HBV感染的AFLP孕妇42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伴有HBV感染的AFLP孕妇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且其发病时间显著早于无HBV感染的AFLP患者,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HBV感染的AFLP孕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HBV感染的AFLP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V感染可使AFLP的发生率增高,易引起早产、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增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孕产期监护和治疗,以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智 《中国科学美容》2014,(15):129-131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5例)和未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发生率63.3%(95/150)。感染组平均期待治疗时间(5.27±2.53)d短于未感染组(11.89±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对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可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今后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53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期间入院的569例病例中发生院内感染者53例,感染率为9.3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P〈0.05)。38例院内感染患儿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株(68.42%),革兰阳性球菌12株(31.58%),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早产儿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严格控制预防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氨氯地平口服治疗为研究组,30例采用硝苯地平口服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硝苯地平相似,但其服用更方便,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时机。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经分型,5例为确诊型急性重症胆道感染(ACST)(确诊型ACST组),85例为轻症胆道感染(轻症胆道感染组),10例为先兆型急性重型胆道感染(先兆型ACST组)。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经检验方差不齐,选择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为确诊型胆囊炎穿孔患者。比较各组的术后残石率可得,确诊型ACST组(25.0%)和先兆型ACST组(20.0%)的术后残石率显著高于轻症胆道感染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 P<0.05);但先兆型ACST组和确诊型ACST组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之中,确诊型ACST组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术后住ICU天数最长,显著长于其他两组(t=11.12, t=3.85, P<0.05)。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时候,若患者无禁忌证,则需要对先兆型急性重型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轻症者予以彻底手术治疗,先兆型急性重型者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诊治的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4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27例(B组),重度子痫前期21例(C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晚期妇女作为对照组(55例)。测定血清UA、Cr和BUN三项肾功能指标水平,并比较围产儿结局。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随着病情发展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UA值增高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围产儿预后与血清uA密切相关,动态联合监测UA、Cr和BUN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变化和判断围产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86例患儿资料,对确诊为院内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6例新生儿患者中有85例患儿存在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3/85,62.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8/85,21.2%)、鲍曼不动杆菌(12/85,14.1%)、铜绿假单胞菌(7/85,8.2%)和大肠埃希菌(5/85,5.9%)。本组病例院内感染的临床表现以肺炎(35/85,41.2%)最为常见,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所有肺炎的68.6%(24/35);其次为败血症(22/85,25.9%)和腹泻(12/85,14.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OR=1.921)、脐静脉置管(OR=1.301)、住院时间(OR=1.076)、胎龄(OR=1.125)和胎膜早破(OR=1.207)等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静脉置管可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变化规律,分析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定时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260例,按照孕期阶段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临产前进行血浆D-二聚体以及凝血四项的检测,并对所得结果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二聚体(D-Dimer)在孕妇整个妊娠过程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过程中呈进行性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之间P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在孕妇妊娠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呈逐渐缩短趋势,在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P〈0.01),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之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阶段明显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明显增高(P〈0.01),妊娠中期到妊娠后期之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阶段急剧升高(P〈0.01)。结论对孕妇妊娠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预防分娩过程中和产后的异常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动静脉血栓疾病等分娩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红燕  周嫣  陈燕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03-220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干预治疗后牙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将T2DM58例伴慢性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28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B组常规处理,定期复查并记录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Z),附着丧失(AL)和HbAlc、空腹血糖(FBG),比较两组基线值及36个月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1)h组与B组基线值比较Hbhlc、FBG、GI、PLI、SBI、AL无显著性的差异(P〉O.05);(2)A组干预后3~6个月与B组比较,AL、GI、PLI、sBI明显改善(AL的P〈0.05,余P值〈0.01),Hbhlc和FBG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3)A组干预后与基线值比较,FBG、PLI、GI、SBI等指标明显改善(FBG和PLI的P〈0.05,余P均〈0.01),HbAlC和AL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3~6个月后各指标与基线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4)多因素回归分析:①以HbhlC为应变量,年龄、病程、BMI、GI、PLI、SBI、AL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Alc与BMI、GI、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先后分别以GI或PLI或SBI或AL等牙周指数为应变量,年龄、病程、BMI、HbAlc和FBG为自变量,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各牙周指数均分别与HbAlc显著正相关(除ALP为自变量时P〈0.05,余P均〈0.01)。结论:牙周干预治疗可改善T2DM伴慢性牙周病的牙周健康及糖代谢状况,各牙周指数均与Hbhlc呈正相关关系,牙周指数均与Hbhlc互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