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对33例单侧Ⅰ度唇裂的患者依照其不同的病情,采用弧线法、等边三角形法、“V-Y”成形术和“Z”成形术等手术切口对其进行了整复,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修复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蒋练  徐锋 《广东牙病防治》2000,8(3):214-215
目的探讨反向双“Z”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反向双“Z”成形术修复先天性腭裂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结果 临床效果满意,语音改善明显,软腭平均延长1.25cm。结论 该法有效地改善语音,损伤轻,减少感染机会,但对完全腭裂,深Ⅱ度腭裂和软腭缺失较多者应结合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制作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模型并对它们进行电刀及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对照组SD大鼠术后1、24、72h及1、2周的牙龈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对凝血功能障碍及对照组的SD大鼠采用纸片法观察术中出血情况。结果:电刀牙龈成形术与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的牙龈组织学反应过程基本相似,高血糖组施行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大鼠较施行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的大鼠术后炎症反应稍轻,组织修复稍快;对凝血功能障碍及对照组SD大鼠,施行电刀牙龈成形术与施行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相比术中出血较少(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较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骨牵张成形术是指机械拉伸已有骨组织以产生新骨的一个过程,其原理已在腭部快速扩弓及面中部牵引中得以应用,均是利用牵张骨缝以产生新骨,从而达到改建的效果。同样,作为牙槽骨与牙之间的“骨缝”的牙周韧带对于牵张的反应也应是相似的。对此,本文作者提出了“牙牵张”(dental distraction)这一新概念,即通过牵张牙周韧带以快速后移尖牙,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反向双Z瓣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近年来对部分软腭及单侧不完全性腭裂采用软腭反向双“Z”瓣法修复裂隙 ,使患者一期手术后能形成较好的腭咽闭合。一、临床资料本组 43例 ,男 2 9例 ,女 14例 ,最大年龄 32岁 ,最小年龄 9个月 ,平均年龄 10 .9岁。其中软腭裂 2 4例 ,单侧不完全性腭裂 19例 ,前者单纯采用反向双“Z”成形术修复 ,后者采用两瓣后退及软腭反向双“Z”瓣交叉法修复。二、手术方法1.手术设计 :对软腭裂患者直接在裂隙两则设计出位于口腔侧和鼻腔侧的两个方向相反的“Z”形瓣 ,左侧三角瓣蒂在前 ,形成一个粘膜瓣 ,右侧蒂在后形成一个粘膜肌瓣 ,翻起这两个…  相似文献   

6.
病例1 男,1.5岁,湖北监利人,因排便时啼哭,粪上带有血丝于我院外科就诊,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狭窄”,并行了肛门成形术后转入我科。检查患儿患有“先天性左侧Ⅲ”“唇裂”、”牙槽嵴裂”和”先天性双侧完全腭裂”。  相似文献   

7.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特点包括大翼软骨畸形,鼻小柱过短和鼻孔基底过宽。作者将“V”“Y”成形术与Cronin's法结合,可同时矫正上述畸形,远期效果好,无并发症。手术方法在上唇中部做“V”形切口延伸到鼻小柱两侧,沿两侧鼻翼缘对称做倒“U”形切口与“V”形切口延续。在鼻小柱根部两侧至鼻翼根部做横行切口,于鼻孔内平行于该切口(约距0.7厘米)再做切口,近中延伸到膜性中隔,潜行分离,形成双蒂鼻孔底瓣。将“V”形皮瓣向前翻起,再将大翼软骨间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不同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2年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患者78例,其中55例采用2种手术方法:裂隙关节成形术和保留关节盘的关节成形术,这2种术式均存在2种截骨:传统截骨法和改良的保留髁突法。用随访时开口度与术前开口度之差即开口度改善作为手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然后分别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19年,保留关节盘的2种截骨法t检验,t=1.22,P=0.24,无统计学差异;裂隙关节成形术2种截骨法的秩和检验P=0.5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截骨法虽然对手术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在恢复关节结构、面形及关系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舌癌手术后的功能恢复国内外均予足够的重视。舌成形术在一个侧面代表了目前头颈部肿瘤外科的发展趋向—“功能性外科”。我们自1983年开始,应用游离前臂皮瓣,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舌骨下肌群肌皮瓣等几种方法施行舌成形术,舌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较为满意。现将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1986年起,对6例颞颌关节强直的病人采用了患侧升支“[”形截骨倒置颞颌关节成形术,用下颌角形成新的髁状突隔离骨断面,防止了术后再粘连,并前移了下颌骨,矫正了下颌后缩畸形,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42例行反向双Z腭成形术的复诊患者和10例正常儿童进行主观语音清晰度评定并借助计算机语音信号分析系统测试其反映声道形态特征的各单元音头三个共振峰频率,结果表明,83.3%复诊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为89.16%,其各单元音共振峰模式与正常对照组类似(P>0.05);讨论了Furlow反向双Z腭成形术的临床特征及存在问题,从声学角度论证了Furlow反向双Z腭成形术是目前理想的更符合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协调性修复概念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2.
感受集中法即通过使儿童对客观存在的“相容认识”,使其对需要的认知,产生接受牙科的“合作行为”。本文作者通过收该法应用于儿童牙科,使252位就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软腭肌肉分布的深入研究,腭裂修补方法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重建异位肌肉及缺乏的组织、关闭裂隙、恢复语言功能,又不影响颌骨发育,这乃是临床工作者寻找的理想治疗方法。反向双层“Z”成形术(Dobule-Reversing Z-Plasty)修补腭裂主要目的是重建异位的腭帆提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客观评价咽成形术失败后语音障碍患者可以弥补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例一期咽成形术后失败患者,再次实施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进行详细观察和随访,并在术后4周开始吹气训练、行为疗法、语音治疗;对每例患者术前、语音治疗前后行汉语语音清晰度、吹气和冷镜检查,同时用CSL比较其音声特征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术后供区和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聘咽闭合功能(VPC)明显改善,经语音治疗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咽成形术失败后再次手术能补救一期咽成形术后失败的部分病例,除应该严格掌握咽成形术失败后再次手术的适应证外,术者熟练的操作技能也非常重要,同时术后语音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正> 先天性腭裂的手术治疗经过二百余年来的发展与改进,已逐步形成腭成形术与咽成形术两大类,后者希望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能重建腭咽闭合,获得理想的发音。自1974年开始,我们对部分未手术的或经过腭成形术后发音仍不理想的病员进行了腭咽肌瓣成形术,以期获得较为理想的发音条件。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对40例病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6.
金属烤瓷冠肩台制备方法对牙龈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两种肩台制备方法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面试进入法”和“点式进入法”制备肩台,观察牙龈健康情况。结果:肩台制备时,“面式进入法”组牙龈出血明显,“点式进入法”组牙龈无出血现象;金属烤瓷冠初戴后,“面式进入法”组牙龈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点式进入法”组。结论:肩台制备的“点式进入法”明显优于“面式进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腭裂患者行腭咽成形术后通气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35例腭裂患者行腭咽肌瓣咽成形术(SPP)或咽后壁瓣咽成形术(PF),并在术后半年对腭咽通气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腭咽通气孔堵塞时间平均为(42.8±32.4)d,SPP组和PF组术后腭咽堵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名患者有经常口干的情况;34名患者有睡眠时打鼾现象。结论 腭咽成形术后患者腭咽部堵塞时间为术后42.8 d,口呼吸和睡眠时打鼾是其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根尖诱导成形术及其诱导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尖诱导成形术用于治疗牙根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术,近来关于其诱导机理和诱导剂的研究较多。根尖部牙乳头、上皮根鞘活力及马拉塞氏上皮与诱导机理有关。诱导剂的种类较多,包括氢氧化钙制剂、磷酸钙系化合物、抗生素糊剂、MTA(三氧化物)等。本文对以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根尖诱导成形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牙髓及尖周炎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咽成形术后患者语音治疗完成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292例咽成形术后患者(男154例,女138例,平均年龄14.57岁),进行电话随访,直接与患者或其家长接触,以标准调查问卷问答后,汇总答案,计算回访率、失访率、完成率、中断率,并总结影响患者术后语音治疗完成情况的因素。结果:本次电话随访失访率为21.57%,最终完成语音训练患者占已联系患者的52.84%,占总样本量的41.44%,其余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进行语音治疗或中断治疗;造成咽成形术后回访困难的因素主要有距离、经济、时间、心理、家长受教育程度、儿童配合能力等;尤其年龄较大患儿,由于发音习惯已经养成,训练疗程更长,多因抵触、自卑等情绪中断治疗。结论:咽成形术后语音训练回访率低,中断率高,其原因复杂,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家庭进行个性化宣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9例先天性面横裂的手术治疗体会,探讨肌功能性重建术在面横裂整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上唇黏膜瓣联合皮肤“Z”字成形术整复先天性面横裂9例,术中解剖复位口轮匝肌和颊肌进行肌功能性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创口均I期愈合,无口角裂开或瘘管形成。无论静态或动态时,双侧口角形态自然对称,面颊部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结论:上唇黏膜瓣联合皮肤“Z”字瓣法整复先天性面横裂,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术中经肌功能性重建后可形成圆滑自然的口角及丰满的面颊部形态,且不影响张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