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病理与内镜表现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坚  陆伦根  张赛森 《山东医药》2009,49(16):12-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理学指标与内镜表现的关系。方法对46例CAG患者胃窦黏膜病理结果与内镜下各种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46例CAG患者萎缩均伴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其中萎缩伴肠上皮化生32例(69.57%),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10例(21.74%),与之对应镜下表现形式多种。胃镜下单红相为主(花斑样改变)表现与病理学诊断萎缩符合率60.87%(28/46),且以轻中度萎缩为主。传统胃镜下萎缩表现与病理诊断萎缩的符合率为21.74%(10/46),其中白相为主,血管透见或显露与病理学诊断萎缩符合率13.04%(6/46),两种及以上胃镜下的表现共存时符合率则更低。结论用传统胃镜下萎缩的表现诊断CAG不可靠,应多作黏膜活检病理才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胃镜下像与病理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胃炎镜下像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比较1 145例经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烂、反流,以及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胃食管反流(GERD)、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等伴有慢性胃炎的病例镜下像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伴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等改变。[结果]CSG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低,仅为16.5%。CAG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5.0%。Hp感染率低,考虑与高龄、30%的病例为多次胃镜检查、伴有GERD、早期胃癌等有关。CAG不但与长期的胃黏膜炎症有关,还与年龄有关,60-69岁、70-79岁为CAG高峰年龄;多伴有IM;与Dys密切相关,重度CAG伴Dys高达64.8%,但94.0%为轻度。[结论]诊断慢性胃炎必须胃镜结合病理检查。要研究其逆转规律首先要认真对待慢性胃炎,尽早发现微小病变。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尧 《胃肠病学》2000,5(3):178-179
病理诊断标准是慢性胃炎的分类基础,标准不统一会影响对临床资料的评价,使某地研究结果在另一地不能重复。我国慢性胃炎病理诊断多参照Whithead分类或悉尼组织学诊断标准,后者在1996年作了重大修订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今后成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和分类国际共同语言的可能性很大。但目前国际上对有些问题还未能达成共识,对诊断标准的细节也有争议。今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的病理标准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或暂行规定,这对提高慢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有很大帮助。以下谈谈目前在慢性胃炎诊断中存在的不统一之处,主要有3个方面。一、对…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的问题与未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三仁 《胃肠病学》2000,5(3):177-178
消化内镜问世以来,由于人们可以直视胃粘膜的形态学表现和取胃粘膜活检作病理学检查,因而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取得了迅猛进展。现在,医师不再象40年前那样以临床症状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方法来诊断慢性胃炎,而是以内镜表现及粘膜活俭病理检查来确定胃炎的有无。慢性胃炎以其高发病率正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但我国在内镜诊断慢性胃炎的领域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成年人经胃镜检查后,即使无任何临床症状,也大都被诊断为胃炎,很少有正常者,也就是诊断率过高。而内镜诊断的依据就是胃粘膜红白相间的表现,在内镜刚问世的年代,由于冒…  相似文献   

5.
关于慢性胃炎病理报告规范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我国各地医院病理科在慢性胃炎内镜活检取材的标本块数、部位及病理报告书写格式不统一以致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问题,本文针对过去病理报告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目前最常见的Hp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包括与胃癌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推荐了各种不同常见胃炎报告的书写方式.指出病理报告对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治疗对策及估计预后,尤其是预防癌变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强调提出病理医生必须密切联系临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病理报告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应用直观模拟评分法能否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8位病理医师对70份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进行两轮读片,第一轮结束后接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的培训,并在第二轮读片过程中运用直观模拟评分法。8位病理医师按工作年限和所在医院进行分组,采用Kappa分析两轮读片的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并行对比分析。结果8位病理医师第二轮读片对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的总体诊断Kappa值均较第一轮读片有所提高,且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也均有所提高。第二轮读片,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5项组织学改变的诊断Kappa值值差在-0.0180-0.0341,但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均相同;同一医院组和不同医院组5项组织学改变的诊断Kappa值值差在0.0122~0.0497,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一致性程度好于不同医院组,其他4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均与不同医院组相同。结论对病理医师进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在读片时采用直观模拟评分法,可普遍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胃镜下表现对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5例内镜诊断的CAG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镜下CAG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5例患者中内镜诊断CAG30例、CAG合并浅表性胃炎(CAG)25例;病理诊断CAG36例、CSG8例、CAG合并CSG11例。内镜直视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符合率为85.45%。CAG内镜下的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的敏感性为12.77%~51.06%。镜下某些表现对CAG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如花斑样改变和扁平隆起分别达87.50%、75.00%;白相为主、血管透见伴扁平隆起及花斑样改变伴隆起糜烂的特异性均达l00%。镜下粗糙不平、颗粒样改变对诊断肠上皮化生的价值较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66.67%、71.74%。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对诊断异型增生的敏感性达71.74%;隆起糜烂对诊断异型增生的特异性达68.89%。结论 胃镜直视下的花斑样改变,粗糙不平、颗粒样改变,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分别对CAG、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正确的诊断仍必须结合胃镜直视与黏膜活检。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4 9例中重度CAG的胃镜下诊断及表现与病理学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病理诊断中重度CAG33例 ,轻度CAG1 0例 ,正常 6例。肠上皮化生 (IM) 2 7例 ,异型增生 30例。中重度CAG的胃镜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肉眼符合率为 6 7 35 %。其中 2 0例患者胃镜下美蓝染色后 ,诊断符合率为80 %。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 ,胃黏膜的各种表现对CAG的阳性预测值均达到 80 %以上 ,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对CAG阳性预测值可达 90 %以上 ,其阳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各种胃镜下表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在 95 %以上。黏膜变薄等表现对IM及异型增生的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在 70 %以下 ,灵敏度及特异度在 30 %以下。黏膜粗糙不平对IM及异型增生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92 85 %和83 33% ,特异度也均在 70 %左右。结论 中重度CAG的胃镜下诊断符合率较低 ,但是通过对胃镜下表现的认识以及染色技术的应用 ,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313例胃溃疡内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1月至1997年4月 ,我院胃镜检查在2320例中检出胃溃疡 (含良恶性 )313例 ,全部病例均作活检和病理检查 ,现分析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溃疡与年龄性别关系 :313例胃溃疡病例中 ,男229例 ,女84例 ,男多于女。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6岁。平均46岁。胃镜检查时 ,均在溃疡灶取材3~10小块 ,经80 %乙醇固定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B、E染色 ,光镜检查。(2)根据胃镜下病灶形态特点 ,作出内镜诊断 ,包括良性溃疡、恶性溃疡和疑似恶变 ,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2.结果与分析 :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  相似文献   

10.
11.
儿童与成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理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和成人各个年龄段人群感染Hp后的胃粘膜病理变化特点及探索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0例儿童和45例成人Hp相关性胃炎病人的病理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以浅表炎症为主,而在成人年龄越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越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1.93,P<0.005)。成人组胃粘膜炎症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儿童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31.17,P<0.005)。成人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也明显高于儿童组(分别为x~2=11.93,P<0.005,x~2=11.84,P<0.005)。而儿童组淋巴滤泡形成明显高于成人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5.89,P<0.025)。结论:各年龄段人群感染Hp后在胃粘膜病理变化上存在着差异,随着年龄增大,急性炎症越明显,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亦越高。提示Hp感染存在某种与年龄相关的宿主方面反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戴军  张林  施尧  胡运彪  莫剑忠 《胃肠病学》2004,9(3):164-166
背景: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目前有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种诊断标准,两者的一致性如何,分歧原因何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目的:了解慢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缩小两者间的误差,提高确诊率。方法:复习我院2000年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者的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报告,计算慢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共有11047例次受检查纳入统计分析。在胃窦部,内镜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而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926例次,内镜诊断为CAG而病理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者1340例次,两者诊断一致者8781例次,总符合率为79.5%(κ=0.550,P<0.001)。在胃体部,内镜诊断为浅表性改变而病理诊断为萎缩性改变者43例次,内镜诊断为萎缩性改变而病理诊断为浅表性改变者143例次,两者诊断一致者383例次,总符合率为67.3%(κ=0.314,P<0.001)。结论:CAG是胃癌癌前状态之一,鉴于其诊断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故强调内镜检查时应在胃窦和胃体部作多部位、多处活检,以提高CAG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wistar大鼠以劳倦、饮食失节、寒暑失宜诸因素致脾虚后,感染幽门螺杆菌(HP)成功。其脾虚表现符合有关统一标准,扫描电镜下鼠胃粘膜可见微绒毛损伤;HP感染10天后在培养、尿素酶、w—s银染及涂片检测、免疫酶标ABC法阳性率分别为66.67%、80%、70%、100%、80%。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大鼠脾虚症状改善,HP培养阴性。该模型对HP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抗HP的药效学,脾虚证、扶正祛邪治则等研究,均具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恒辂  施嫣红 《胃肠病学》2010,15(11):650-653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H.pylori根除无效。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根除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取128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行H.pylori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的7 d三联疗法行H.pylori根除治疗,以PCR-RFLP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分析不同因素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结果:共123例完成治疗,H.pylori根除率按ITT和按PP分析分别为66.4%和69.1%。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8.4%和14.1%。有吸烟史者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低于无吸烟史者(37.0%对88.3%,P0.01)。甲硝唑敏感菌株和克拉霉素敏感菌株的根除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耐药菌株(90.5%对46.7%,P0.01;76.6%对18.8%,P0.01)。CYP2C19强代谢型的根除率显著低于弱代谢型(63.4%对 86.7%,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饮酒的患者之间H.pylori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和宿主CYP2C19强代谢型是导致H.pylori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吸烟史对根除失败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鸣  吴本俨  宫媛 《胃肠病学》2009,14(8):491-492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胃酸分泌随年龄增加和胃黏膜萎缩而减少,但也有研究持不同观点。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与性别、年龄、糖尿病、萎缩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67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病理切片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因素与慢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的相关性。结果:67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5例(52.2%),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47.8%);H.pylori阳性21例(31.3%),H.pylori阴性46例(68.7%)。平均胃内pH值为2.86,胃内pH值随年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P=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内pH值与性别(P=0.17)、年龄(P=0.06)、糖尿病(P=0.75)、萎缩(P=0.67)和H.pylori感染(P=0.11)均无相关性。结论:性别、年龄、糖尿病、萎缩和H.pylori感染不是影响慢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随访观察,认为经健脾益气方药治疗的病例,远期疗效较为满意。随访期间,间歇使用健脾益气方药能巩固疗效。所观察50例中,49例未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17.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rebamipide therapy in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yspeptic symptoms, we enrolled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nonresponsive to the antisecretory medications, proton pump inhibitor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to confirm and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gastritis by gastric mucosal injury score and the histology by the updated Sydney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rebamipide 300 mg daily for 8 week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cores for symptoms (epigastralgia, stomach heaviness, and abdominal fullness) and endoscopic mucosal injury were observed for all patients. The degrees of neutrophil activity in antrum and mononuclear cell inflammation in both body and antru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baseline. Improvement of gastritis might b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rebamipide prevents gastric mucosal inflammation. In conclusion, rebamipide treatment improved symptom, 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of chronic gastriti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yspeptic sympto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突变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1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G)和分期(S)情况,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e系统状态和HBV前c区1896阳性患者(20%);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进展,变异株检出率似乎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98和P=0.052)。结论 HBV前C区变异在HBeAg阴性组高于HBeAg阳性组;未发现HBV前C1896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探索其有效治疗药物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吉法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疗效。方法:1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进入吉法酯组和对照组。吉法酯组:吉法酯100 mg tid,疗程3个月;对照组:胃复春1400 mg tid,疗程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AB-PAS和HID-AB染色法行肠化生分型,采用HE染色法对胃黏膜炎症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吉法酯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转变为非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32.84%对15.15%,P=0.017),其中不完全性小肠化生的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48.28%对16.67%,P=0.016),完全性小肠化生的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对16.67%,P=0.375)。吉法酯组小肠型化生的逆转率显著高于结肠型化生的逆转率(44.74%对17.24%,P=0.018)。吉法酯组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减轻较对照组显著(χ2=11.061,P=0.011)。结论:吉法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有效逆转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肠炎及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口服荆花胃康胶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15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Hp清除率、慢性胃炎愈合率、研究对象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慢性胃炎治愈率、对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荆花胃康胶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及根除HP效果可靠,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